潜艇越来越先进 为什么在海底还是难以避免的发生各种碰撞?

作者:赤剑天涯

美国“海狼”级核潜艇在南海撞上不明物体的消息很火,赤剑有个发小同学群,平时一般就聊聊生活,晒晒娃的,最近都“一板一眼”的聊起了这个事。

很多小伙伴直接问起了赤剑“现在的潜艇不是越来越贵,越来越先进么,怎么还会发生在海底撞上不明物体的事?”

赤剑直接回了一句“只要潜艇还是海洋中潜伏着的幽灵杀手,潜艇传统的作战样式没有发生改变,潜艇在水下和各种不明物体发生碰撞都是在所难免的,这和潜艇先不先进,造价贵不贵没有关系”。

每一艘在大洋航行的潜艇,根据体型,搭载设备,螺旋桨形状及状态不同,在水下航行都会产生自己特有的声纹特征,这个声纹特征就类似于我们手上指纹,都是独一无二,指向性很明确。

有经验的声呐兵,根据水下的发声情况的不同,能听声辨别目标属性(大型海洋生物,货船,驱逐舰,航母还是护卫舰等),能辨出具体型号,具体艇别,甚至艇载发声设备的异常之处。

而这指向性明显的信息是各国声波数据库都要收集整理汇总的,以便在有事时能快速的识别海上及水下目标的敌我属性。

为了更好的隐蔽自己,保护独有的声纹特征,各国潜艇在海底执行任务的时候,一般都是用被动声呐来探知感知周围的信息,大家可以理解为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视力全黑,只能用耳朵听到的声音,感知自己周围的情况。

主动声呐?各国潜艇在潜航的时候谁会打开,就像执行隐蔽任务的拿着手电筒在黑夜中照来照去。

潜艇开主动声呐的情况很少,毕竟这属于主动暴露自己的存在和位置,以往一般都是发起攻击,最后精准确认目标的时候打开,能“一发入魂”的解决战斗,也不怕目标呼朋唤友。

退一万步来说,战斗一经结束,发起攻击的潜艇上上之策就是溜之大吉,目标临死前哀嚎呼唤的友军,此时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的状态。

潜艇在海底怕暴露自己不能打开“全视之眼”,两眼一抹黑,潜艇还怎么航行,怎么执行相关的军事任务?

原因其实很简单,潜艇有海图。

水下的各种情况,如啥地方有礁石,有沉船,有火山,是死火山还是活火山,等高线甚至水温等情况海图里都是门清。

毕竟这些情况被各国的军舰,情报船勘测过不只一次,并且重点区域有的国家还要求实现2周一更新。

依靠海图加潜艇自带的精密陀螺仪等定位设备,完全被“蒙上双眼”的潜艇在海区里航行就像我们在自家房间里瞎逛一样。潜艇想从客厅走到厕所,中间什么位置有台桌,台桌多宽多长多高有几张凳子,有几条行进路线,那条路线距离最短,那条路线碍手碍脚的障碍物最少,门儿清。

而各国的潜艇部队是分防区的,每支潜艇部队的巡航区域基本也是固定的,也就是说各国潜艇在自己防区范围里“瞎蹦跶”,基本和上面说的在自己家乱窜没什么区别。

只是各潜艇(包括核潜艇)部队会根据防区的具体情况让执行出航任务的潜艇选择不同的航道——也就是具体从大门到客厅巡航任务,今天会选择避开桌子左边,走右面航道,明天从卧室走到厨房,选择S型走位去做饭还是Z字型走位去做饭的区别而已。

只不过潜艇常去的区域(训练区,任务区,巡航区等)就像自家客厅,不常到的区域就像别人家的客厅,有一定的了解,但做不到了如指掌似的熟悉,如几天前该海区刚发生过海底地质面貌变化(如海底火山喷发)潜艇就容易发生撞山,触底的情况。

海图更新不及时会撞山触地我们了解了,但是各国潜艇还是容易发生碰撞又是怎么回事?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你执行任务的潜艇“偷偷的进村,打枪的不要”在潜航,别国的潜艇在执行任务也是这样的情况。

假定有个热点区域,A国要去,B国也要去,然后最适合隐蔽执行任务的航道就那么1条,在同一任务时间里,A国和B国的潜艇都到了这个海域,还好死不死的潜航深度还一样,大家都“抹黑乱窜”就比较容易发生碰撞了。

英国和法国的战略核潜艇就是同时看中了一块地搞“躲猫猫”,又很奇葩的满足了同一区域活动,同一时间,同一深度这三要素,结果就撞在一起了。

二战后,一般情况下各国潜艇部队的作战司令部不会安排本国的数艘潜艇同一时间,在同一海区,同一航道执行训练和巡航任务,即使安排在一起了,出发时间上也会刻意岔开。即降低了敌我识别难度,又避开了己方潜艇的“误撞”。

所以现在各国潜艇的确越来越先进,造价也越来越贵,但传统作战方式,部署样式没发生任何改变,和他国的“不明物体”发生碰撞的可能性依然很大。(本文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