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人生四步骤,直达逍遥之境

很多人都知道庄子的人生境界高,也知道那种境界叫逍遥,至于这到底是怎样一种境界,又该如何抵达,就不明所以了。其实,庄子已经用四个词亲口告诉了我们,一共四步,所指出的正是那条逍遥之路。

这四个词,出自庄子亲笔的内七篇中的《人间世》和《大宗师》。老庄常言天道与境界,却很少去说抵达的路径和方法。所以庄子明白讲出的这四个词非常之难得,值得一再珍视和细细品悟。

这便是——心斋、坐忘、悬解、见独。

心斋

虚心,远比你想象的高明

有个词叫“斋戒”。心斋,就是心的斋戒。斋戒有两大要点,心要诚,行须戒。心斋,也是一样。

要诚于什么,如何是戒?《人间世》中庄子借孔子之口说: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心志专一,不用耳去听而用心去体会,不用心去体会而用气去感应。耳的作用止于聆听外物,心的作用止于感受现象。气是虚空而能容纳万物的。只有大道能虚。人心能达到与道相合的虚空境界,就叫心斋。

道,就是那应奉若神明而心诚之物;虚,就是戒。道就是虚,虚就是气。只有虚空如气,才能涵藏万物。做人如此,便是心胸的博大;做事如此,便是格局之广阔。这便是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真谛。

这是典型的道家心性——虚静。也是典型的道家思维——通达。之所以虚静和通达,是因为贯通了阴阳之道——留,一定要通过放手;得,必然要通过放弃;取,必须得通过给予。而平常人留只是去留,得只是去得,取只是去取,与道相悖,自然事与愿违。能通阴阳,方知迂回;直来直去,只能越走越窄,一条道走到黑。所谓虚静,正是阴阳的混一之态。

太多人,都不明白这一点。

道家所谓“不求而得,求而不得”,看懂其中的阴阳之理才能通透领悟和把握。修心养性要如此,不求才能丰盛;做人做事也要如此,不欲得才能大得。

我们常说“虚心”,却很少有人了解其中深意。所以我们把它当做一种美德,而其实,那是一种高明的智慧和境界。

佛家所谓“悟后起修”,看清楚、想明白再去做,才能不入歧路。有这样的悟,才是真修行的开始。

坐忘

多少人死在跳不出来

坐忘,则是修的过程。

何为“坐忘”?《大宗师》里庄子借颜回之口说: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忘却自己的形体,抛弃自己的聪明,摆脱身心两重束缚,与大道融通为一,这就叫坐忘。

这种境界似乎太高了,我们大多数人永远够不着,其实不是的。因为“忘”的实质,与我们每个人的身心福祉,都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

《大宗师》中,庄子让已经年老却容颜如孩童的神人女偊,自述了自己得道的七个步骤,最开始的三个步骤是“外天下”“外物”“外生”。连续三个“外”,昭示的也是悟道的过程,所以正是“忘”的真谛。什么是外?出来。出来得越远,才能忘得越彻底。我们的忘不掉,只是因为身在局中。

所以忘不是醉生梦死的逃避,而是从局中跳出来的出离。跳出来,是为了做一个旁观者清的局外人,而不再是当局者迷的局内人。

这既是为了清醒,也是为了自在。因为,人在哪个局内,必为局内的规则和关系所牵绊而受累,身心皆是如此。这便是不自在的源头。跳出来,就是跳出了束缚。如同青蛙跳出了那口井,井的外面,才是可堪逍遥的天与地。

如何能忘?所谓坐忘,便是要坐。这不只指修道之人的打坐入定,更是关乎所有人的静心。老子所谓“浊以静之徐清”,静下来浑浊的心就能慢慢沉淀清彻,便不再在杂乱纷扰中,也就出来了。

静的法门,便是心斋中的“若一志”,心思专一,不论专一于什么,观心也好,做事也罢。只因为,人心的大病是散乱浮躁、猿跳马奔,必须以专一对治。

悬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场

坐忘之后,还需要“悬解”的验证和巩固。

何为悬解?就是解除束缚。《大宗师》中说:

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悬解也,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结也。

得,是适时;失,是顺应。能够安心适时而顺应变化,哀乐之情就不会侵入心中,这就是古来所说的解除束缚。那些不能自求解脱的人,仍被外物所累。

安时处顺,才能悬解。如何才能安时处顺?此句言得失、哀乐,皆是世间事,办法恰恰就寓于其中。

女偊总结自己得道的状态为“撄宁”,并说“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撄是动,烦动;宁是静,宁静。“撄而后成”,安宁和宁静从哪里来?从烦乱干扰中来,“静中得静未必静,动中得静方是静”,静中所得之静要经过动中的考验,才能算数;动中能修出一份静来,最是靠谱。

王阳明主张事上磨练,宋代高僧大慧宗杲认为能于动处悟禅者是为大彻大悟,庄子主张撄而后宁。世间是道场,活着是修行,乃儒释道共同之真髓。

静中的静,是夜深无人时的片刻安宁;动中的静,才是风吹雨打中永恒屹立的稳如泰山。山须经风吹雨打,人须经艰苦历炼。

而这一切,需要去担当。这无关出世入世,只关系淬炼升华。

见独

精神的独立,最珍贵

见独,何谓“独”?便是道。老子所谓“独立而不改”。

心斋是明道和悟道,坐忘和悬解是修道,见独则是见道。

见独,如同禅宗的明心见性。这一步是女偊得道七步骤的第五步,其实是最终一步,后面的“无古今”“入于不死不生”不过是明心见性的境界而已。

《大宗师》中说,“朝彻,而后能见独”。什么是朝彻?早晨太阳升起,顷刻便刺穿驱尽无尽的黑暗,哪怕这黑暗曾经再深重、再漫长。人生,其实也是这样,一悟那刻,一切烟消云散。

最值得我们回味的是见独的这个“独”字。对于求道之人,“独”是宋代高僧圆悟克勤开悟时“只许佳人独自知”和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那样难为人道、自知自明的体验;对于我们普通人,则是历经打开思维、静心出离、世间磨砺之后,所获得的一种精神独立。

这种精神的独立太珍贵。君不见,世间多少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操守丧尽,都是因为不得这份独立的清醒和高贵。

总结起来,庄子心斋、坐忘、悬解、见独的四个步骤,对于悟道是明理、实修、淬炼、得道的历程。对于人生,则是在不断抵达四种人格——明白人、局外人、担当的人和独立的人的过程中,完成一种圆满。

其中的逻辑是——有一份通达事理的明白,才能有抽身而出的清醒;有一份局外人的看破,才能有对自己和世间的真正担当;能够担当得起来,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所谓道不远人。庄子的逍遥,用平实一点的话说,也不过是12个字:看得破,放得下,拿得起,立得住。

(0)

相关推荐

  • 【庄子心斋法】

    <庄子>第四篇"人间世"当中,使用颜回和孟子的一段会话,表明了中华民族道教"心斋"的高妙义谤."听息"就是在其中的一种方式 ,使 ...

  • 历事炼性,对人炼心丨红尘中的修行之道

    修/行 修行不只在山间庙里, 更需要在生活. 工作.社会中. 红尘中的每一个人都要懂得: 在修行中生活, 在生活中修行. 01 ◎历事炼性,对人炼心 你的工作环境也是你的道场,你的坛城--无论你从事什 ...

  • 庄子的四个小故事,人生的四种境界

    庄子很喜欢以动物形象寓意哲理. 他将生活的极大智慧,写进了很多故事里. 读明白了,人也就活通透了. 1 北冥之鱼 庄子在<逍遥游>里写了一条名为鲲的鱼,能化作鹏,遨游于九天.它会乘着六月的 ...

  • (4428)庄子的四个小故事,人生的四种境界

    庄子很喜欢以动物形象寓意哲理. 他将生活的极大智慧,写进了很多故事里. 读明白了,人也就活通透了. 1 北冥之鱼 庄子在<逍遥游>里写了一条名为鲲的鱼,能化作鹏,遨游于九天.它会乘着六月的 ...

  • 庄子的四个小故事,人生的四种大境界

    历史留下的,都是人类智慧思想的结晶. 品味古人的智慧,犹如妙手拨响千年古琴,悠扬婉转于人心田. 回望历史长河,不难发现,古人处处都存在做人做事的真知灼见,这些智慧对我们的事业.前程.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指 ...

  • 【庄子】复旦大学杨泽波教授精彩课堂: 庄子人生的四个境界03

    【庄子】复旦大学杨泽波教授精彩课堂: 庄子人生的四个境界03

  • 人生四不要

    不要把烦恼带到床上,因为那是用来睡觉的地方: 不要把怨恨带到明天,因为那是一个美好的日子: 不要把忧郁传染给别人,因为那是不道德的行为: 不要把情绪挂在脸上,因为那是令人讨厌的表情.

  • 庄子人生最忌讳的三件事,每一个都值得警惕

    作者 | 儒风君 来源 | 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 编辑 | 慈怀读书(ID:cihuairead) 庄子说:"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 ...

  • 人生四识:常识、学识、见识、胆识 个人的...

    人生四识:常识.学识.见识.胆识   个人的成长与成功离不开这四"识",分别是常识.学识.见识.胆识.   一是常识. 常识,是普通知识,也是一个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知 ...

  • 人生四大正能量:

    人生四大正能量: 1.遇到爱你的人,学会感恩:遇到你爱的人,学会付出. 2.遇到欣赏你的人,学会感激:遇到你欣赏的人,学会赞美. 3.遇到嫉妒你的人,学会低调:遇到你嫉妒的人,学会转化. 4.遇到不懂 ...

  • 斯图飞腾Stratifyd CEO谈AI实现数据民主化四步骤

    本文选自<福布斯>杂志网站(www.forbes.com),原文作者:斯图飞腾(Stratifyd Inc) 创始人& CEO 汪晓宇(Derek Wang).Stratifyd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