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溪九曲山环水绕,八曲斑竹,希望把错误的宣传牌拆除!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斑竹村,包括斑竹、驻岭、溪南、溪北四个自然村,分居明溪两岸,山水风情,美丽的山村,惹人留恋。
穿村而过的明溪,原名晦溪,发源于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金庭镇彦坑村一带,既是奉化江之源,也是甬江之源。
明溪之水,从源头至亭下湖,迂回婉转,沿途形成了美丽的九曲胜景。
一曲彦坑、二曲壶潭、三曲明溪、四曲敏坑、五曲石门、六曲葛竹、七曲驻岭、八曲斑竹、九曲大晦,颖之曾全程游历。
明溪流经亭下湖水库,至奉化区溪口镇公棠村与剡溪相汇,出溪口,称剡江,与县江相汇后称为奉化江,奔流向海。
斑竹村,就是明溪九曲的第八曲,山环水绕,风景宜人。
斑竹村之名,来源于村中的竹子,竹子上有斑纹,故名斑竹。
斑竹,通常也称为“湘妃竹”。
斑竹村民多姓俞,来源于山东青州。
俞稠,原居山东青州府益都县金岭下梅径村青社里,官至睦州刺史,睦州就是现在的浙江省建德市。
俞稠任职建德期间,适逢王仙芝、黄巢起义,无法还乡,只好定居于浙江。
俞稠的长子俞珣,曾任剡县令,居于剡东五峰岭下,家族不断扩大,称为五峰俞氏。
俞稠的第四子俞玗,曾任职于鄞县,唐末乱世,遂隐居于大晦岭下的马岙一带,再分衍而成众多俞氏村落。
北宋初年,俞京宾从大晦迁居斑竹,成为斑竹村的俞氏始祖。
北宋哲宗赵煦元祐年间,即公元1086年—1094年期间,村中的俞景福中进士,后成为安定郡马,因此斑竹村有“郡马故里”之称。
溪南、溪北、东坑自然村,村民多姓王,从上游的葛竹村分迁而来。
鹅卵石溪面,当地人称为毛家滩,也叫木家滩,夏日玩水避暑胜地。
明溪流到斑竹村,溪面宽阔,水草丰茂,芦苇丛生,在水一方,诗情画意。
溪石,浅滩,芦苇,临水而坐,晒晒太阳,发发呆,就是非常美好的事。
本来很美丽的村庄,村里的宣传,却闹了天大的笑话。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南明街道有个村庄叫班竹村,历史文化渊源深厚,斑竹、班竹,两个名字很相近。
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斑竹村的宣传内容,把新昌班竹村的人文古迹,张冠李戴给奉化斑竹村。
宣传牌上写到的落马桥、牛牯岭、藤公山、会墅岭等,这些地名全部都在新昌县。
这个令人笑话的宣传牌,已经存在了很多年,网上宣传奉化斑竹村的文章,就是根据这个宣传牌,以误传误,把新昌班竹村的人文古迹,搬到了奉化斑竹村。
颖之2019年就指出了这个令人笑话的错误,遗憾的是,这个错误的宣传牌,至今仍在,继续误导游客。
颖之再次希望当地能够把这个错误的宣传牌,拆除!
斑竹村的上游,是蒋先生的外婆家,明溪九曲中的六曲葛竹村。
葛竹村民多姓王,王氏来源于现在的奉化区大堰镇万竹一带,万竹王氏始于唐代天佑年间曾任明州刺吏的王敬玘。
公元1863年,葛竹村王有则家中生下一女,取名王采玉。
公元1886年,23岁的王采玉,还俗嫁给溪口镇上45岁的蒋肇聪。
公元1887年,王采玉生下了蒋。
1949年2月23日,蒋先生最后一次去外婆家,返程途中,自知此去再难回,曾在斑竹村的金井桥上停留歇息良久。
金井桥,横跨茶溪坑之上,单孔石拱桥,建于光绪廿七年,即1901年,曾是明溪上游村民通往溪口的必经之路。
1979年,金井桥旁边建成了水泥梁桥“鱼山桥”,沿明溪而行的董东线公路,从此贯通,沿线村民的出行方式从此改变。
斑竹村下游就是明溪九曲的第九曲大晦,大晦岭下,马村、白壁、环潭等村落,1985年亭下湖水库建成后,现在已是亭下湖水库淹没区。
大晦之名,来源于黄巢引兵至此的典故,黄宗羲在《四明山志》中记载:“相传黄巢引乱兵过一山下,天色将冥,谓之'小晦’。又过一山,天已深黑,谓之'大晦’。遂安营岭上,谓之'住岭’。”
小晦,意指黄昏时天色将暗,大晦则是指夜已漆黑。
黄巢引兵过小晦、大晦岭后,天已深黑,于是在山岭上安营扎寨,安营之岭,原名雉岭,因此而名住岭,现写成驻岭。
岭下之村,因此而名驻岭村。
明溪,原名晦溪,一说来源于大晦、小晦之名,另一说来源于三曲明溪村人为纪念朱熹造访,以朱熹的字“晦”而名晦溪。
晦溪与晦气谐音,似有不雅,2004年,晦溪,改名为“明溪”,似有向往光明之意,但是当地人,仍然习惯称之为晦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