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金乐石 福寿绵长——庞任隆《金石永寿印谱》暨千宫之宫——中国寿文化篆刻专题展观后(董扬)
吉金乐石 · 福寿绵长
——庞任隆《金石永寿印谱》观后
◎董 扬
庚子秋日,社兄庞任隆邀请我于工作室,观赏其历时近三个年头,创作出的篆刻系列作品百寿组印,成谱为《金石寿永印谱》。之后,又嘱我写点文字。
此前,我曾经用近乎两年的时间创作过一套百福组印,日耕夜作,鼓刀弄石,其中甘苦我是十分清楚的。主题印创作,非一般性单个印创作。首先,需要鲜明主题。印文选择要具有文化内涵,边款文句字斟句酌要讲究,既要阐明印文思想,又局限于印身尺寸,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言简意赅,要充分体现印人印外的功夫学养。其次,当属印材选择。可选同一产地,同一材质,同一规格尺寸的印石。亦可选择不同产地,不同规格尺寸,甚或不同形状,不同色泽的印石。前者单纯规整,后者丰富多样,各有优长,可按作者创作意图而定。
主题印,最能考验作者能力的,莫过于印稿设计。一百枚四字印,且每印都要有一个重复字,如何处理?从视觉上要求形式丰富多样,从整体上又必须印风一致,格调统一,这无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边款的创作,要考虑印石形状,表现形式以及书体变化,刀法运用等,在统一中要有变化,在变化中要求统一,均为作者实力的一个综合考量。任隆兄,素喜作主题性篆刻创作,如早期创作的《瑰宝骊山百枚组印》,之后所作的《华清池印谱》(128枚)都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上世纪八十年代因我在临潼工作过一段时间,与当时喜爱篆刻的一些朋友发起成立了骊山印社,其中也有任隆兄。立社之初,任隆兄为社务忙里忙外,与政府协调办理各种手续、起草文件、组织活动、上传下达以及管理文档等事务,付出了大量精力和时间,尤其自接任第二任社长以来,更是爱社如家,广泛团结社友,积极开展各项社务活动,使印社力量不断得到壮大,为印社后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多年来,任隆兄,除组织策划集体活动外,从未放松过自身创作与篆刻艺术实践,随着工作的调整变化,其研究内容与方向也随之拓宽,除书法篆刻而外,尤其对秦官印、秦印陶和秦封泥专题研究,并有论文一百余篇,见诸于国内多家学术期刋。
篆刻是一门要求很高的艺术,必须要有扎实的书法文字功底和文化涵养,作为虔诚的朝圣者,我们都在艰难的行进着。任隆兄从青年渐入暮年,对篆刻的喜爱痴迷,我们都是有目共睹的。祝贺任隆兄《金石永寿印谱》出版付梓,愿我们对金石艺术的追求,长青永寿,美意延年。
展览题贺作品
·金石永寿展览(部分作品)·
庞任隆,字道畅,笔名任隆,号双龙斋、望湖楼、百寿堂主人。祖籍陕西蓝田,1959年生于西安临潼。现任大秦封泥艺术研究院院长,陕西骊山印社名誉社长,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研究馆员,秦文化研究会秦封泥专业委员会主任。曾任陕西骊山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陕西骊山印社社长,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书记、馆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秦俑学研究会研究员,陕西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民间艺术促进会副会长,陕西省新闻书画家协会副主席,陕西人民书画院书法篆刻研究院院长,西安市博物馆协会副会长。
庞任隆幼承祖训,追摹传统,篆刻得古玺、封泥神韵,力求创新。1989年10月在骊山著名风景名胜区举办“庞任隆骊山古迹胜景篆刻艺术展”,1991年9月与同仁发起成立骊山印社,1996年10月《鱼纹彩陶》篆刻作品入选第二届国际肖形印大展,1997年7月《试论中国篆刻的艺术语言》论文入选全国首届“篆刻学”暨 篆刻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之后篆刻作品先后参加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全国印社社长作品联展和中日篆刻交流展;2000年3月应邀为《秦始皇帝陵》篆刻寿山石大印,2001年2月组织创办骊山书画艺术研究院,2004年11月策划组织实施西安事变浮雕大型工程,2010年6月主持创建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大明宫新馆,2017年7月应邀为首届世界西商大会马云、马化腾等11位嘉宾篆刻蓝田玉印,2017年12月主持创建傅嘉仪艺术专题陈列馆,2018年10月创办大秦封泥艺术研究院,2019年5月创建“大秦封泥艺术”公众号,2020年10月完成中国寿文化篆刻艺术百枚作品。
庞任隆四十多年来致力于中国书法篆刻与文物考古理论,尤其对秦官印、秦印陶和秦封泥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卓著。先后在《中国书法》《中国书画报》《中国篆刻》《西泠艺丛》《书法》《文博》等专业刊物发表专题学术文论一百余篇。著有《世界各国元首眼中的秦俑》、《中国临潼石榴文化集萃》、《长安书法篆刻研究》(文论集,上编)《华清池印谱》、《中国书法简史》、《秦封泥概论》《金石永寿印谱》等;主编《道德经印谱》、《“瑞林杯”中国骊山女娲全国书画大展作品集》《中国书法与篆刻》《秦封泥研究》、《古代石刻艺术研究》等典籍多部;《长安书法篆刻研究》(文论集,下编),曾获陕西省文联第三届陕西文艺评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