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悸:慌慌不定如人捕,龙荟丸 VS 温胆汤 | 唱医雅言•惊悸门
中医学苑
xyzych1988
本文选自学苑出版社《唱医雅言阐释》,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惊悸:慌慌不定如人捕,龙荟丸VS温胆汤
导 读
惊悸是指无故自惊而悸动不宁之证;因惊而悸之证;突然心跳欲厥之证。早在《灵枢·四时气》言:“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澹澹,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恐人将捕之”的描述非常形象,后世道医则概括为“慌慌不定如人捕”,《灵枢》进一步说到“邪在胆,逆在胃”,对病机和病位有了说明。对“恐人将捕之”后世医家多认为心胆虚怯,多在温胆汤的基础上加减治疗,道医则用龙荟丸治疗,大家一起看一看。
惊悸门
壹
惊悸证,梦里惊,
心中有火不安神,
将睡着,骇其魂,
三黄金花丸可吞。
三黄丸,治梦惊,
黄连黄柏栀黄芩,
水滚丸,开水吞,
心下火降自安神。
黄金花丸乃《外台秘要》黄连解毒汤,此方是仓公所遗之“火齐汤”原方(《医学读书记》),主治三焦之热盛,道医此处借用以治火热引起的梦中惊悸,非常确切!
陈治生
贰
惊悸证,心恐惧,
慌慌不定如人捕,
肝有火,神不任,
龙荟丸子请吞服。
龙荟丸,本三黄,
龙荟青黛当大黄,
龙胆草,广木香,
加麝蜜丸果是强。
龙荟丸出自《金匮翼》卷三,由当归、龙胆、大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大黄、芦荟、青黛、木香、麝香组成。有泻肝胆实火之功用,用这个龙荟丸治惊悸主要是要抓住“慌慌不定如人捕”这个主症,抓主症也是那些日治百余人的名医们惯用的捷法,总观道医辨证,全书每个门类的不同症别,亦在三言两语间让我们后学者心里就亮堂起来,所以这是临证的密钥,我们要熟记在心间。另龙荟丸治疗的惊悸可能还会有便秘存在,道医他这里没有说,但这些都是隐语。我们可以以方测症。
陈治生
叁
惊悸证,或有痰,
痰塞心窍欠安然,
将睡着,忽一掀,
古方二陈细细添。
二陈汤,将痰消,
陈皮半夏草茯苓,
四味药,煎水吞,
浮云见月现斗星。
二陈汤出自《和剂局方》卷四,药用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茯苓三两,炙甘草一两半,为粗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七片,乌梅一个,水煎服,不拘时服。功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治痰多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心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饮食生冷,脾胃不和,舌苔白腻等症。虽前已述及,此处再谈,是要大家注意四味药物的比例,另可以复习一下二陈汤的主治范畴。虽熟视如睹的知识不等于掌握!
陈治生
温胆汤
【组成】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
【用量】半夏(汤洗七次)、竹茹、枳实(麸炒,去瓤)各60g,陈皮90g,甘草(炙)30g,茯苓45g。
【用法】上锉为散。每服12g,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现代用法:加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主治】胆郁痰扰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
【方义】本方证多因素体胆气不足,复由情志不遂,胆失疏泄,气郁生痰,痰浊内扰,胆胃不和所致。胆为清净之府,性喜宁谧而恶烦扰。若胆为邪扰,失其宁谧,则胆怯易惊、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惊悸不安;胆胃不和,胃失和降,则呕吐痰涎或呃逆、心悸;痰蒙清窍,则可发为眩晕,甚至癫痫。治宜理气化痰,和胃利胆。方中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为君药。臣以竹茹,取其甘而微寒,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半夏与竹茹相伍,一温一凉,化痰和胃,止呕除烦之功备;陈皮辛苦温,理气行滞,燥湿化痰;枳实辛苦微寒,降气导滞,消痰除痞。陈皮与枳实相合,亦为一温一凉,而理气化痰之力增。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煎加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且生姜兼制半夏毒性。以甘草为使,调和诸药。
综合全方,半夏、陈皮、生姜偏温,竹茹、枳实偏凉,温凉兼进,令全方不寒不燥,理气化痰以和胃,胃气和降则胆郁得舒,痰浊得去则胆无邪扰,如是则复其宁谧,诸症自愈。
【附方】
十味温胆汤
出处:《世医得效方》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枳实(去瓤,切,麸炒)、陈皮(去白)各90g,白茯苓(去皮)45g,酸枣仁(微炒)、大远志(去心,甘草水煮,姜汁炒)各30g,北五味子、熟地黄(切,酒炒)、条参各30g,粉草15g。
用法:上锉散,每服12g,水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不以时服。
功用:益气养血,化痰宁心。
主治:心胆虚怯,痰浊内扰证。触事易惊,惊悸不眠,夜多恶梦,短气自汗,耳鸣目眩,四肢浮肿,饮食无味,胸中烦闷,坐卧不安,舌淡苔腻,脉沉缓。
【文献摘要】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9:“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此药主之。又治惊悸。”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10:“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异象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医方集解·和解之剂》:“此足少阳、阳明药也。橘、半、生姜之辛温,以之导痰止呕,即以之温胆;枳实破滞;茯苓渗湿;甘草和中;竹茹开胃土之郁,清肺金之燥,凉肺金即所以平肝木也。如是则不寒不燥而胆常温矣。”
学苑的小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