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总说“知我者奉孝也”?
曹操兵败赤壁,险些命丧华容道,只剩二十多骑逃回南郡。脱险之后,曹操突然放声大哭。众人不解其意,问道,丞相在兵败危难之时,毫无惧色,现已离险境,为何反而大哭?曹操说,我哭奉孝耳!倘使奉孝在,决不会使我有此大失。一句话说得众谋士低头不语。
奉孝,即郭嘉,生前是曹操的司空军师祭酒,曹氏集团的首席谋士,多有奇谋,且年富力强,极受曹操赏识,深得倚重。陈寿《三国志》载:
郭嘉,字奉孝,颖川阳翟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为司空军祭酒。
刚开始时,郭嘉投奔袁绍。仅相处几十天,他就发现袁绍优柔寡断、不善用人,难成大业。他对当时在袁绍帐下效力朋友辛评、郭图说:“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他离开了袁绍。正好当时曹操招贤纳士,荀彧向曹操推荐了郭嘉。
当时袁绍坐拥青、冀、并、幽四州,实力最强,是曹操北方最强大的对手。尽管曹操将汉献帝迎至许昌,但他的实力远小于袁绍。199年,袁绍出动十万大军,南渡黄河,想一举吞并曹操。曹操深感寡不敌众,因为能出动迎战的军队不过两三万人。郭嘉对曹操列举了刘邦战胜项羽的例子,说:“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禽。”然后又从十个方面进行分析“绍有十败,公有十胜”。即:
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汉末政失于宽,故不摄,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提,唯才所宜,不问远近,此度胜四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会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挥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奋以至心待人,推诚而知,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六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朴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朴大事,与四海接,恩这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绍大巨争权,谭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漫润不行,此明胜八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足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绍好为成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傅玄·《傅子》
----袁绍礼仪繁多,常为形式所困;而公从实际出发,体任自然,即“道胜”。
----袁绍割据一方,逆天下大势而动,而公顺应统一大势,奉天子以率天下,即“义胜”。
----袁绍对待豪强过于宽纵,难以整治危局,而公拨乱反正,从严治政,上下皆循法度,即“治胜”。
----袁绍表面上为人宽厚,实际上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只重用家族之人,而公胸怀宽广,机智英明,用人不问远近,唯才是举,即“度胜”。
----袁绍优柔寡断,缺少主见,不敢当机立断,而公善于听从部下意见,谋定即行,应变自如,即“谋胜”。
----袁绍沽名钓誉,爱听奉承话,那些只会迎合主子而实际干不了实事的庸人多投奔他,而公以诚待人,不务虚名,有功必赏,让那些有远见卓识和真才实学的人都愿意为之服务,即“德胜”。
----袁绍看到饥寒之人,恤念之情形之于表,却不考虑那些从未见到过的贫困百姓,而公对眼前小事时有忽略,而对于天下大事考虑周到,恩德施于四海,即“仁胜”。
----袁绍不会用人,常常惑于谗言,大臣之间争权夺利,互相猜忌,而公用人得法,使人各尽其力,而不会相互倾轧,即“明胜”。
----袁绍以亲疏定是非,赏罚不明,搞得臣子之间互相猜忌,而公是非分明,赏罚有道,这即“文胜”。
----袁绍用兵好为虚势,其实不懂谋略,不知兵家要诀,而公精通兵法,能以少胜众,用兵如神,即“武胜”。
以上就是著名的“十胜论”,它坚定了曹操的抗袁信心。
官渡之战大破袁绍,郭嘉人生事业达到巅峰。袁绍死后,二子袁熙、袁尚相争,也早被郭嘉看在眼里。他建议曹操“虚国远征”,追剿投靠辽东太守公孙康的袁熙,袁尚二人。辽东公孙恭建议杀熙、尚以献曹操,公孙康却盘算着曹操来攻时以熙、尚为助。恰好此时郭嘉病死易州,死前给曹操呈上遗书一封,说:“今闻袁熙、袁尚往投辽东,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击之,必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但是夏侯等人建议曹操立即“速往击之,辽东可得”。曹操权衡之下,决定采取郭嘉策略,屯兵易州,并无攻打辽东之意。公孙康得知后,杀掉企图“鸠夺鹊巢”的袁熙、袁尚首级,献给曹操,曹操十分高兴,说:“不出奉孝之料。”
从曹操攻吕布、击刘备、伐袁绍、征乌桓等几次战斗来看,郭嘉表现出运筹帷握、决胜千里的军事才能。史籍说他“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眨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卜,功谋为高”。可惜的是,在西征乌桓归途中,年仅38岁的郭嘉病逝。曹操失此重臣,十分悲痛,直到兵败赤壁时,还感叹:“奉孝在,不使孤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