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管理】为什么说‘病’是防,‘虫’是治
#谷丰计划#
不管栽种什么经济作物,都离不开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特别是全球气候的变暖,人为对生态平衡的破坏,滥用农药,随意加大用药浓度,任意混用多种农药,没虫都要进行喷药防治,既污染环境、也浪费钱财。所以,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提出自己观点,和同仁商榷。
在防治桃树病虫害方面有两种倾向。1、【病】看不见明显危害就不防、不治。这恰恰造就了病害大面积发生,造成重大损失重要原因之一。2、【虫】有没有虫都要防治,钱花得再多,心也安然,感到很荣光。变成了寃大头,既费工又浪费了钱。
一、病是防不是治。
病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三种,病毒用药很难治愈的,只能采用脱毒技术解决问题或用药减轻危害。真菌和细菌性病害人的肉眼是看不见的,而且有潜伏期,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感染后潜伏期就长,一旦条件具备就会造成爆发式发展危害,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损失严重。如河南陕县2015年春,遭到了花期低温冻害,大面积发生了桃缩叶病近1500亩左右,全军覆没,几乎没啥产量了。通过调查访问,大部分桃农就不搞清园预防工作。但是,中农乐会员严格按照方案走的,进行彻底清园防治工作的根本没有缩叶病发生,丰产丰收好效益。这都是受损失的桃农存在侥幸心理,多年桃树不搞清园防病,照样没啥毛病有收益的惯性思维造成的恶果而后悔莫及。缩叶病的潜伏期很长,一般是7~10天,最长可达半月。千万不敢发现有病了再进行药物治疗,就根本不起作用了,最后只能落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这样的事例典型很多,只是面积较小罢了。所以,在桃树整个生育期,思想中必须弸紧预防为主这根弦,丢掉侥幸心理,防患于未然。
二、虫主要是治,必须是先早预防,早发现,治早、治少、治了。
“雨涝防病,天旱防虫”,这是科研工作者和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科学总结。当雨多年份应把植保的重点放到病害上,虫害就受到抑制发生的就轻。干旱年份病害就受到抑制,发生的就轻。反之,虫害发生就重。所以,应时刻关注长期天气预报作为参考,更要考虑突发的气候变化作为全方位考虑,就得在思想中确立一个'防’字。如:2017年和2018年前期我区雨次相对较多,进入伏天一直到九月份高温干旱大部分地方没有有效降雨,虫害发生特别严重。中晚熟桃防治不力的一三轮车桃三分之一或一半都是有虫眼,损失惨重。
防治结合是植保主要方法,病有没有都得从清园开始。虫有没有要从上一年虫的基数分析开始,做好侧重防治工作。哪种虫发生的多少就得搞个虫情预报。频振灯、糖醋液诱蛾等等,就做到了心中有数,这就叫做'防’,根据气候条件就能推测什么时候是虫害产卵孵化期,及时的给以针对性治,就叫防治结合。我们看见了少数或个别蚧壳虫、红蜘蛛,极个别枝叶危被梨小危害了,看见了金龟子咬叶了,就必须全方位用药防治了。就叫做早发现,早用药、治早、治少、治了。千万不敢造成危害严重了再防治,难度就加大了,一遍不行还得多次才能把虫害压下去,那损失就大了,既浪费工又要多花钱。确实看不见有虫,完全可以不用药防治。如2018年闻喜基地、稷山南小宁基地都没有用过治红蜘蛛的药(红蜘蛛危害桃树几率相对低点),就省了工和钱。西张耿基地东边地头发现有极少量红蜘蛛就立即用药,就干净解决了。
三、清园工作必须搞。
清园是必须的,是最重要的基础点,清园越细致、把潜伏在桃树身上的病虫害基数压的越低、越少。生长期发病虫害的机率就越少、越轻。所以,有一句话说得好,“冬(春)灭一个茧,夏少万条虫”就是这个道理。病虫害严重的可进行两次清园,第一次桃芽萌动时可用石硫合剂波美比重4~5度,可杀死各种潜伏在枝干上各种病害和蚧壳虫、红蜘蛛、蚜虫卵等虫害。第二次把清园时间放到玲珰花时可彻底灭掉越冬代蚜虫,并可兼治部分遗留的病害和卷叶蛾等害虫。这次可用星标8000倍加螺虫乙酯1000倍加劈霹雳马5000倍或遍清3000倍,就可把病虫害基数压到最低,达到事半功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