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意义在于增长见识?NO!
几年前,杭州有一位爸爸带着自己的孩子去旅行。
女儿4岁那年,他带她去了海南,那是她第一次看海;5岁那年,去了马尔代夫,体验了水上飞机;6岁那年,大手牵小手去了伊朗;7岁那年,从杭州出发自驾坝上,7天7000里穿行;8岁时,去了埃及,因为他想带她去看看木乃伊……六年十几国行万里路。
这样的旅行很是羡煞了许多抱怨没有时间,亦或没有金钱,或者两者都没有的中国人。点赞的为他们的胆识和一路的见识折服;也有嫉妒以及恨的,觉得他们纯粹是为了展示自己的中产阶级的优越感。
然而,对于外人无论怎样的赞与贬,对于当事父女来说,其实都是耳旁风。旅行的行程中,用影像记录其中的精彩和感动,触动的都是自己心灵深处的那份爱——无关情谊——以及大自然带给当事人未来之路的开阔。
很多人旅行后都喜欢分享自己一路的所见所闻,然后美其名曰增长见识。见海拍海,见山拍山,但是那最多只是一副加了本人的山水画,美则美矣,无法真正触动心灵。
有些人的旅行则喜欢一路用文字记录,图片仅仅只是装点文字的背景。
旅行的关键在于“行”,但是真正的落脚点则是在行中思,思中行。每到一个旅行的目的地,我觉得除了去所在城市标志性的景点外,首先要去城市最繁华的地段感受不同的商业气息;然后乘坐一次公交车,感受不同的方言和风土人情与民俗风貌;再次,品尝一次最地道的地方小吃,因为每个城市的地方小吃包含了这座城市的酸甜苦辣与历史韵味;最后看一次这座城市的日出和晚霞,你就会分辨出自己是否会真正的爱上这座城市。
很多时候,旅行就像减肥,一天两天看不出效果,但是时间长了,就会看到明显的效果。
去的地方多了,刚开始没有什么明显的感觉,城市的高楼大厦都是一样,也会堵车,也会有人闯红灯,但是等到你慢慢长大后,那些旅行的印记就会深深烙在你的记忆里,变化成你灵魂深处的感动和思想。
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是如果仅仅只是单纯的行万里路,而不去思考,那你最多也就是一个邮递员。
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最终的落脚点就在于一个“悟”字。包括感悟、顿悟以及悟空。空心才能装得下大海,感悟后才能淘尽黄沙始得金。
而最终也只有“书中自由黄金屋”,人丑就要多读书,读书多了自然腹有诗书气自华,气质这种东西,不是靠一身西装和吃一顿法国大餐就可以包装和吹嘘的。这就好比无论你从书本和图片上看过多少遍西湖的浪漫和雷峰塔的神秘,都不如你在一个细雨蒙蒙的天气里撑一把雨伞站在西湖边上望着一览无余的西湖感觉真切和充满诗琴画意。只有站在西湖边上,你的那些通过书本和影视剧的想象才会梦想成真。白娘子和许仙在断桥的相遇以及水漫金山的不甘与气贯长河才会从书本中幻化成真实的景观。
同样的,如果到了海边,才会明白大海的万里无垠和波涛汹涌的宽广究竟会带给你怎样的感悟。那是一种心胸的涤荡与洗礼。唯有踏在柔软的沙滩上,才能真切感受到海水的温柔与汹涌。
旅行的意义在于增长见识,没错,但是见识并不是你旅行后的一句“这里也不过如此”的炫耀和假装的见识。真正的见识是你的心胸与素质。
海能包容万物,靠的不是它的博大与浪花,而是它的润物细无声与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
ps:昨天受到腾讯邀请,已经开通了原创保护功能和留言评论功能,感谢一路上坚持的自己和支持我的亲们。一路有你,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