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316期)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在诵读和探究过程中,品析词的意象,理解并掌握移情手法的运用对诗歌言志抒怀的特殊作用,感受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和悲情形象。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采薇》诗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杜甫悲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龚自珍浅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因为移情,它们千古传诵不衰。今天,让我们跟随英雄词人辛弃疾一起登临赏心亭,感受他通过移情言志抒怀的高妙手法吧。
(二)初读感知,感受意境
诗词不厌百遍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学生活动一:请大声诵读词的上阕,找出意象,说说词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秋景图?作亭者把它命名为赏心亭,这样的景色在词人眼中赏心悦目吗?请结合词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三)默读上阕,体会移情
眼前滚滚的江水和秀美的群山本无情感,然而在作者看来却是献愁供恨。那奔腾而去的江水为什么让人产生仇恨的感情呢?这种现象就是移情。移情多运用联想、想象、比兴、拟人等艺术手法把主观情感移置于客观物象,使客观物象人格化,具有一定的情感或承载独特的主观意识。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移情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1、移情入景,景情交融2、赋情于物,物着我色 需要指出的是。移情意象与一般意义上的诗歌意象是有着区别的,前者由于带有特定的情感,意义更为丰富。形象更为生动。审美效果更为独特。如诗词中的梅兰竹菊、荷花、杜鹃、鸿雁等。
(四)、再读探究,会登临意。
了解了移情的类型和作用,我们再来品析词中的意象。
学生活动二:四人一组,合作探究,思考词人具体运用了哪些移情的方法,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五)、小结方法,学以致用。
同学们,鉴赏移情类的古典诗词很重要的抓手就是要分清移情的类型,分析词中的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什么手法写的(联想、想象、拟人、比兴……手法),注意在读诗词时思考“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按照“明手法——释运用——析效果”的思路回答,落脚在诗词抒发的感情上,这样才能做到:思考得深入、分析得全面、回答得规范。
阅读辛弃疾的《小重山》,试从移情的角度谈谈这首词写景的妙处。
小重山①·三山与客泛西湖
绿涨连云翠拂空。十分风月处,著衰翁②。垂杨影断岸西东。君恩重,教且种芙蓉。
十里水晶宫。有时骑马去,笑儿童。殷勤却谢打头风。船儿住,且醉浪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