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齐白石是怎么成功的吗?

很多人一过30岁,就自称老了,说没有前途了。可是你可否知道,国画大师齐白石是多大年龄成功的吗?要知道,齐白石57岁才来到北京创业。当时,他住法源寺想以卖画维持生活。他曾这样叙述当时的卖画生涯:“我的润格(卖画的价钱),一个扇面,定价银币两元,比平时一般画家的价码便宜一半,尚且很少有人问津。生涯落寞得很。”这段自述表明,齐白石当时生活何等惨淡!谁会想到,齐白石日后的画作会价值连城呢?齐白石有一次出席一宴会,在一个无人理睬的场合,梅兰芳跟他寒暄了几句,使他挽回了面子。为此他十分感激梅兰芳,回去用心画了一张《雪中送炭图》送给梅氏,并题句云:“而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齐白石希望能有一个让世人承认的未来,可是梅兰芳却改变不了他在画坛的地位,要想出人头地,他只有自己去攀登,自己去创造未来。

有一天,齐白石认识了陈师曾,这位曾留学日本的比他小13岁的画家在艺术上是颇有见地的。他鼓励齐白石冲破藩篱,走自己的路。于是齐白石开始了“衰年变法”。用他自己的话说:“扫除凡格实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从1920年到1929年,他“十载关门”大胆突破,艰难探索,终于“扫除凡格”,“变更”了面貌。他在美术史上可以自立门户了。不幸的是,他的变法,在北京知音者了了。正像他自己说的:“懂得我的画的,除陈师曾外,绝无仅有。”而陈师曾又在他变法开始不久,于1923年谢世了。齐白石孤立地站在北京画坛保守派的一片唾骂声中。他们骂齐白石的画是“野狐之禅”、“俗气熏人”,“不能登大雅之堂”等等。

在齐白石“十载关门”的最后一年——1929年,徐悲鸿来到北京。他一眼就发现了“衰年变法”之后的齐白石。这时的齐白石年已六十有六,但在徐悲鸿看来,在中国画这个天地里,他仍然是一匹能够负重奔驰的千里马。在反对派的鼓噪声中,徐悲鸿大声疾呼:齐白石“妙造自然”;齐白石的画“致广大,尽精微”……徐悲鸿在展览会上率先把“徐悲鸿定”的条子挂在齐白石的画幅之下。徐悲鸿为齐白石编画集,亲自写序,送到上海出版。徐悲鸿请齐白石到自己任院长的北京艺术学院做教授,并亲自驾马车接齐白石到校上课。徐悲鸿对学生说:“齐白石可以和历史上任何丹青妙手媲美,他不仅可以做你们的老师,也可以做我的老师。”徐悲鸿用他的真知灼见和大无畏的呐喊,为齐白石筑起了一堵高大的墙垣,挡住了来自四面八方的长枪短箭,终使齐白石得以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师。当我们在为徐悲鸿的伯乐相马之举而感叹时,我们也要看到,如果没有齐白石创造未来的壮举和“衰年变法”的勇气,就没有未来的国画大师。齐白石50有7,尚能攀登艺术的高峰,我们后辈又有什么不可以效法的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