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心脏最系统全面的理解!要收藏!建议转发!
心位于胸中,横膈之上,有心包络裹附。其生理功能主要包括主血脉和主神态两方面。心在志为喜,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与小肠相表里。生理特性可概括为:心为阳脏,而主阳气,与夏气相互通应。
心包络,简称心包,为包裹在心外围的一层组织,具有保卫心脏的作用,是心之屏障。其一般在邪气伤心时代替心受邪,如外感热病过程中出现高热、神昏、谵语等“热陷心包”的症状。
心主血脉包括心主血和主脉两方面。人体的血都运行于脉中,依赖着心脏的推动作用运送到全身各个脏腑器官。脉,为气血运行的通道,又称“血府” 。
中医学认为,心之正常运作有赖于心气的推动,心所主之血为心血,在滋养心脏本身,维持心脏的功能活动的同时供给其他脏腑以能量。因而,心主血脉的功能要正常,必须心气旺盛、心血充盈、脉道通利。若心之气血不足,血液循环失去动力。就会产生病变。如心血淤阻,心脉失养,则会出现心悸、胸闷,甚则出现心前区剧烈疼痛等症状。
心主神态,也称为心藏神。中医学说中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人体的整个形象及面部、眼神、言语、反应等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都在包含在广义的神的内容中。而狭义的神主要是指人体内在的精神活动、思维意识等。
古人有“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的说法,说明人的各种意识思维活动与五脏都有所相关,但其主要还是归属于心。因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心乃藏神之所,是一切神志活动的起源。若心有病变,主神志的功能失常,就会出现精神等方面的异常。如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精神萎靡、喜怒无常、神昏扭曲等临床表现。
舌主司味觉、表达语言的功能。心开窍于舌,又可称舌为心之苗。心的功能正常,反映在舌上即舌的质地柔软、语言表达清晰,味觉感受灵敏。若心有病变,舌的形态色泽都有可能产生相应的改变。如心火旺盛,则舌尖红赤,甚则舌质糜烂生疮;若心血亏虚,则见舌淡白;若心血淤阻,则舌质紫暗,有痕点痕斑;热入心包,则见舌强语謇,或失语等。
脉指血脉,包括两方面的生理功能:一为气血运行的通道, 即血在脉中运行并受到脉的约束而不至血液妄行形成出血;二为缓行水谷精微布散周身,以滋养各个脏腑组织。脉的这两个功能全赖于心气心血的推动。因此,心气的强弱和心血的盛衰,都可以从脉象上反映出来,从而为切脉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其华在面,是指心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气血盛衰的情况,都可以反映在人面部的色泽变化上。心之气血旺盛。血脉充盈,则面色红润而有光泽。若心有病变, 气血受损,则会出现面色苍白晦暗或青紫或红赤等不良的色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