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管理日志」9.15:三人行,必有我师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篇》1.14)
译文:
孔子说:“一个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住不求安适,办事勤快而说话谨慎,主动向志行高尚的人请求教导指正,这样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人了。”(《论语.学而篇》1.14)
心得:
孔子谈到的好学在这里有三个特征,首先是降低物质享受的欲望,然后要在言行上磨炼及改善自己,然后再虚心向良师请益,使自己走上人生正途。这三件事对今天的我们都是必要的修炼,就管理而言,主要说说第三件事情:就有道而正焉。
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的人从过错中学习,有的人从书本中学习,有的人从实践中学习,孔子特别建议的一种方式是通过与志行高尚的人交流而学习,这一点,孔子和德鲁克有很多的共鸣,强烈的学习欲一直伴随着德鲁克和孔子的人生,他们与身边的人之前总能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其原因正如孔子所说:始终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学习的状态,自然有所收获。
德鲁克曾经在书中写道:“我所认识的、在漫长的生活岁月中能够保持效能的所有人,几乎都和我一样在不断地学习。无论是企业主管还是学者,无论是军队的高级将领还是一流的医生,无论是教师还是艺术家,无一不是如此。作为咨询顾问,我当然有机会与企业界、政府机构、大学、医院、歌剧院、交响乐团、博物馆等的许多人士打交道。我每次与某人打交道,总要设法弄明他获得成功的原因。我总能听他们讲述一些与我的故事非常相像的故事。”(《个人的管理》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第六章 彼得·德鲁克的七次经)
除了客户之外,他还和他的学生保持着联系,他从这些学生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那些曾经攻读了高级行政管理方向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学生,因为他们在各自所处的行业里面都拥有丰富的经验,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年,德鲁克仍会随机给以前的学生打电话,看看他们的近况如何,并询问学校所教授的知识在他们职业生涯中的作用。
孔子同样如此,“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篇》7.22)当别人都在高谈阔论之时,他们始终可以做到以学习为动力之源,这样这个人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客户,甚至可以是学生。
有一次,子夏问孔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是什么意思,孔子回答说“绘事后素”。从绘画的技术层面给子夏解释了为什么穿上白色的衣服会光彩照人。因为古人绘画一种习惯,最后上白色,这会使得所有的色彩都鲜艳夺目。本来谈话到这里就结束了,结果子夏多说了一句:“礼后乎?”让整个谈话变得精彩无比,礼就像白色一样,让人的美善更加鲜明了。孔子不由得非常惊喜,情不自禁的说了一句:“能够给我启发的就是你子夏啊。” (《论语.八佾篇》3.8)
1994年,著名财经作家吉姆.柯林斯拜访德鲁克,在谈话的最后,他们到当地最喜欢的一个餐厅吃饭。从餐厅返回住处的途中,吉姆.柯林斯开口问德鲁克:“我要怎么报答您,才能表达我的谢意?”结果德鲁克的回答是:“我已经得到你的回报,我们今天的谈话让我获益良多。”
是不是觉得很了不起又觉得很平常呢?学习本就是一个我们生活中的习惯,无需刻意为之,而是如同流水一般自然时,就会发现在我们身边存在着大量这样的学习机会,我的一个同事,深入研究狗狗训练的规律,已经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我的一个学生,喜爱钓鱼,立志钓遍五大洲四大洋,并写一本与此相关的作品,我的一个朋友,每日督促我学习英语,从来不曾倦怠,我的一位校长朋友,仅看着我的一张照片就画出了另人叹为观止的作品……如果可以好好珍惜,就会发现总有身边的榜样可以成为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他们就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道道彩虹,让我们在历经风雨之后,依然觉得世间美好。他们也是我们人生的贵人,让我们可以不断焕发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己更高的要求。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千万不可错过,不妨如孔子所说,主动求教,定有收获在等待。
彭信之
------------
子曰德鲁克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用走心的文字让东西方管理思想交流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