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造车,到了考验定力的时候了
【这是雪贝财经的第203篇原创文章】
恒大造车,定力之考
作者:尼莫
编辑:老胡
恒大造车,每隔数月都会出现一次全民刷屏。
过去几天,中国的网民只要打开手机,几乎都会看到恒驰1 的实车视频,这款颜值可以挑战特斯拉Model S 的D级电动轿跑,切切实实地跑在了路上。
恒大集团创始人许家印坐上了恒驰1的主驾位,微笑着竖着大拇指。与此同时,恒驰1的内饰也同步曝光,新车中控区域装配有三联大屏,没有任何实体按键,极具科技氛围。
此次实车的面世,是恒驰8月份“六车齐发”之后的关键一步,也凑巧的是恒大对近期外界质疑声音的回应。
任何雄心都会面对质疑,尤其是对于汽车这个需要资金、技术长周期投入的行业。可以确认的是,不可轻视的是恒大造车的信心、决心,以及这家公司要做就做最好的一贯风格。
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的是许家印挑战特斯拉,助力汽车强国的雄心。但当下,正是考验恒大噪声之下保持战略定力的时候。
壹:究竟走到了哪一步?
4个月前,当恒驰“六车齐发”时,恒大赢得大面积关注的同时,留下了最大的疑问:这些车能上路吗?
这次恒驰1 的路跑,是对这个疑问的正面回应。至少,关于“PPT造车”的质疑已可以偃旗息鼓。
但是,恒大造车究竟走到了哪一步?距离消费者能够真真切切地买到恒驰1,还要多久?
官方信息是,这款车2021年下半年将量产。当然,从路试到量产还要经历一系列的严格测试,比如碰撞、极寒和极热的耐久试验,就这意味着至少需要经历一个寒冬和盛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恒驰1现在路试,到明年下半年量产,是符合行业通常的时间表。
当然,要确保这个时间表也并不容易,毕竟在工程样车的测试、试验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不可预知的麻烦,能否在时间范围内全部解决,非常考验一家车企的体系化能力。
这一次,许家印亲自露面展现了团队的“人才肌肉”,与外界所称恒大汽车高管团队基本为出身地产的人士所占据不同,目前恒大汽车实际上已经搭建了比较完整的研发人才体系。
仅全球研究总院就拥有3200多名科研人员,覆盖了前瞻技术研究院、整车技术研究院、软件技术研究院等11个专业研究院。
这其中,既有全球行业技术大咖:如担任动力研究院院长的原美国福特汽车高级技术专家徐性怡,担任整车技术研究院院长的专家伍战平;亦有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领军人:如原吉利新能源电动车研究院副院长徐峰,原北汽福田副总裁陈士毅。
担任恒大全球电池研究院院长的是原SK集团电池研究院院长李浚秀,担任常务副院长的是原日本雅马哈发动机电池研发总监张勍,还有包括“锂电池之父”小泽和典、锂离子电池科学家芳尾真幸也加入了电池研究院的日本分院。
坐镇研究总院院长兼前瞻技术研究院院长的是由原东风汽车研究院院长方驰,其自1984年就任职于东风汽车工程研究院,2003年后一直担任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是有多年技术积累与管理经验的行业大牛。
对于自己的科研实力,恒大也展现了助力中国汽车强国的雄心。喊出“力争明年下半年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口号,是恒大在该领域长期布局、在世界汽车产业,助力中国汽车强国的决心。
贰:快与慢
在中国造车,仅有巨大的市场还远远不够,在新能源领域,后发者若要实现先至还需要承担近乎天量的资本支出,以熬到盈亏平衡点的出现,其本身具有资本实力和耐力的护城河。
要知道,即使是市值早已超过福特、通用汽车和丰田总和,成为全球市值最高车企的特斯拉,仅仅在两年前,还曾因资金困境面临裁员、关店、甚至破产危机。华尔街的投行们一度给特斯拉贴出的标签是:
“头号垃圾股。”
国内造车新势力中的头号选手蔚来,在2019年外界对它的疑问还是:
“究竟能不能活到年底?”
但是,就是这些企业,在一年多的时间后,就完成翻盘并正颠覆已发展了百年的传统车企。
快与慢,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在互联网创业领域,速度的确至关重要,最现实的原因是——它们需要融资。融资,就需要更快的成果,去赢得创投资本的信心。
现如今,市面虽已跑出三家互联网造车新势力,快节奏帮助他们脱颖而出,但也曾让他们如履薄冰。
蔚来经历了2019年的死去活来,李斌成了当年“最惨的人”——就因为需要快,电池质量不过关,连续发生自燃;小鹏,为了快速迭代,同一年内就上了改款车型还降价,遭遇了一次严重的车主信任危机;理想汽车,交车仅仅几个月,虽然遮遮掩掩,最后在质检总局的要求下,不得不将交付的几千台车“全部召回”。
何小鹏说:“知道造车难,没想到这么难。”所以,同样跨界造车的恒大,即使未能在明年下半年如期量产或遇到各种难题,也应在情理之中。
实际上,对于传统车企而言,一辆车完整的研发周期通常在四年左右。而恒驰自2020年8月份概念车亮相到此次产品下线路跑,周期已大为缩短。
这是恒大换道超车战略的优势,其以资金实力换技术,换时间,并保持节奏上的领先优势。相比造车新势力,恒大还有资源调动、多板块业务协同能力,这也是恒大造车之路的现实基础。
恒大对快与慢的把控,快在产业链的布局、全球技术人才团队的组建,以及全球资源的调动上,但对产品从研发,到路跑,到最终的量产,恒大依然在遵循这个行业的规律与节奏,保持自己的定力。
放眼车企经营的演变有无法绕过的过程:从亏损到盈亏平衡,再到大规模盈利,此后整个行业会出现清晰的格局,行业的寡头效应也会慢慢出现。
对于恒大而言,当下最重要也是保持战略定力,保持自己的节奏,赢取最稀缺的“信任”。汽车最终是一个用产品说话的行业,产品质量过硬、服务体验过硬,才是最根本的硬道理。
叁:定力
面对质疑,积极回应,加快动作,这是对的。但如果拉长周期,保持战略定力是一种考验。
为什么我们要强调恒大的战略定力?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
(1)恒大做多元化转型是不是在玩票?当然不是。没有某一家企业或某一位企业家的时代,只有时代进程中的企业。无论从宏观政策的顶层设计来看,还是从时代的进程来看,地产行业已彻底告别黄金年代。
恒大布局汽车产业,把资源和资金从地产行业输往汽车,布局整个产业链,车是扎扎实实的,工厂是扎扎实实的,砸进去数百亿资金也是扎扎实实的。
(2)恒大多元化转型是不是一定要做汽车?答案同样是肯定的。过去的20年里,在中国地产这条大江大河里,恒大几乎精准的踩对了其中每一个节奏。
而在汽车业务的布局上,恒大的定位也一直很清晰:大开大合,这种高举高打的背后是大战略、大目标、大格局、大定位和大布局。
2020年,市场预计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达175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业就是中国未来又一条“大江大河”。
(3)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前景如何?即使放眼世界工业发展的进程,这个答案也已无须多言,但在中国,它的特殊之处在于是将关系到国家命脉的关键性产业。
许家印选择造车,是因其多年来一直具备的政策嗅觉以及精准的把握能力外,更是恒大助力中国汽车强国的决心的信心、决心,以及这家公司要做就最好的一贯风格。
(4)造车最需要的是什么?资金和技术。
以快打慢、前瞻布局。一切都得益于世界级的顶级资源调配能力,这背后也是恒大区别于绝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厂商的核心能力:资本实力。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先进技术几乎都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收购整合成为了最优选择,以资本换技术,进而以技术换时间。
恒大的长远目标是在产品研发上全面对标特斯拉,在产能规模上则要超过特斯拉。
至少,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恒大已经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艰难的0到1,而接下来的1到10,10到100的几何增长也已在眼前。
这条路有多难走,不妨看看马斯克曾经经历过多少质疑和压力。因此,恒大要做的是:继续扎扎实实的走好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