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牵拽孩子的危险动作,99%的家长都做过!

当爸爸妈妈手牵着小朋友,

蹦蹦跳跳的玩耍,

一家人开心的笑着,

多么美好的画面呀。

不过,这个动作可是存在不小的健康隐患,它可能造成手臂的“桡骨头半脱位”,民间俗称牵拉肘掉环儿”,还有一个高大上的名称“环状韧带移位”。

它是儿童常见的肘部损伤,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常见2-3岁

>>>

我们先来看看它的正常结构

书上说:环状韧带包绕桡骨颈使其紧邻尺骨,从而维持桡骨与毗邻尺骨以及肱骨远端肱骨小头的相对位置,同时可以完成180⁰旋转。如图:

可能这段文字太专业,

那我们就换个画风,

具体来说尺骨、桡骨以及环状韧带之间的关系,

可以是这样的:

也可以是这样的:

这样能看懂了吗?

书归正传!

虽然尺骨、桡骨靠着环状韧带紧紧相拥在一起,

但是,在强大外力作用下,

比如

又比如

或者。。。

这就尴尬了。。。

因为书上说:

在强大的纵向(轴向)牵拉下,桡骨头会被牵拉至环状韧带下方。

在肱桡关节水平,环状韧带将被嵌压在桡骨头周围。

那么如何能确诊呢?

1.明确受伤机制——前臂牵拉、穿衣、翻身等。

2.前臂处于旋前半屈曲下垂体位,以前臂旋转受限为主。

那么,什么样的不是牵拉肘呢?

—高处坠落史、摔伤史

—畸形、肿胀

比如这样。。。

就不是牵拉肘了。

如何复位呢?

两招

到底哪一种好使呢?

其实,伟人说过:

“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

先说说

旋后手法

步骤:

1.—大拇指压在桡骨头上。

2.—旋后前臂,同时曲肘,直到。。。感觉或听到轻微的咔哒声(切记!肯定不是加特林的哒哒哒。。。)。

再说说

过度旋前法

步骤:

1.握住患肢,像握手一样。

2.用另一只手托住患者的肘部。

3.旋前患者手腕,直到。。。咔哒。。。

成功复位的指征

1.疼痛消失

2.通常5分钟内活动自如

3.举手过头抓物

经验总结

一问:受伤史。

二看:体征(患肢下垂、前臂旋前半屈曲体位)。

三去:正规医院!(这是最重要的)。

End


来源:哈尔滨市第五医院儿童骨科 齐昵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