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易”字和酒具有关,却涵盖宇宙真理,有没有道理你来定

读《易经》首先不可避开的,就是《易经》的书名。哪怕到现在,一本书的书名仍然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流传几千年的先秦古籍,其书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刘勰在《文心雕龙》将“经”称之为“恒久之至道”。先秦“六经”包括易、诗、书、礼、乐、春秋。《易经》作为众经之首,其意义尤为深远。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汉字的意思更是如此。

读古籍,有三点特别重要:

一是古文简洁,其中一个字就能代表一个完整的意思;比如勇敢,在现在是一个词,但是在古代却是两个意思,因此《道德经》中才有“勇而敢者杀,勇而不敢者胜”的说法。

其二是如果古籍的书名读通了,这本古籍就了解了其大概内涵;比如上面提到的《文心雕龙》这本书,我们从书名就能领悟到,原来这是一本专门论述“文章”如何写的精妙的古籍。

其三,古籍的首句或者首段或者首章非常重要,往往讲述了全书的大意。

如果给一本古籍画一张图,非常像现在我们经常用的脑图,因此也有人用“全息”这个词来形容古籍的巧妙设计和构想。在我看来,古人的抽象概括能力是非常强的,这一点尤其从《易经》中能体现出来。

那么,《易经》这本书中到底讲了什么?最终,人们用一个“易”字来概括。

日月说

按照道家的说法,“易”字来自日月,上日下月,魏伯阳在《参同契》里面说:“日月谓之易”。我们仔细分析,是古人看到日月的交替变化,以这个天体运行大现象,将“伏羲画卦”的大学问,称为“易”。

这从理论上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有说不通的地方。

比如为什么是上日下月?意味着日月上来下去的变化吗?在仓颉造字的时代,会用同一个现象来造两个汉字吗?要知道左日右月,是“明”字。

飞鸟说

提到伏羲画卦,飞鸟说是无论如何都要提到的。因为在上古时期,有着鸟图腾崇拜,以飞鸟的形象来代表“易”,也有可能。“易”字的小篆体,像飞鸟吗?

蜥蜴说

“易”字的来源,我首先想到的是查《说文解字》,这本书是汉代的许慎所编写,是我国古代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来源的古籍,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清朝的时候最为流行。“文”就是仓颉造字时,临摹的万物形状符号;而“字”则是形与声音的结合。可是,许慎的原版已经不可见,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版为唐代,而明清之后流行的译本为徐本。从汉流传至今,历经近两千余年,其中各种变化也有可能。

“易”字在《说文》中的解释如下: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又说《祕书》里记载:日月为易,象阴阳。从这个解释来看,《说文》既支持了日月说,同时,也不否认“易”是个象形字。《说文》中对“易”又多了一个解读,说是蜥蜴的象形字。

难道“易”字也是个象形字,是从“蜥蜴”而来?因为,易经中确实有很多的动物,比如象辞,彖辞。象字来源于大象,彖也是一种尖嘴利赤的小兽。而且我们众所周知,蜥蜴的身体颜色可以发生变化,在不同的环境下,蜥蜴的皮肤会呈现不同的环境色。

易字从篆文来看,确实有点“蜥蜴”象形的感觉。

究竟是先有的蜥蜴还是先有的“易”,后来在形容这种虫子的时候,用了“易”字呢?

我更偏向后者。在我看来,易字应该是先有的,后来看到蜥蜴这个动物能够自断尾巴,所以用了“蜥”字,能根据环境改变颜色,所以用了“易”字。

“蜥”从字面理解,很容易明白,是一种可以像木头一样用斧头劈开的虫子;“易”字代表改变的意思。

“易”字的演化

那么“易”字究竟是否是象形字,又从何而来?也许应该到甲骨文和金文中寻找答案。感恩网络时代,通过网络,我们几乎可以轻而易举获得各种资料知识。

“易”字的演变

如图所示,为“易”字在西周前后的演化过程,原来是把酒倒入酒杯,就是“易”。在此,我毫不犹豫地把这种未知的,以三点水表示的液体理解为酒,因为酒在周代是非常流行的,这可以轻易地从《诗经》中找到例证。

原来,“易”字最早代表的是一种转移的过程,“易”指的就是这样一种斗转星移的变化。

最后,我们再从“易”字出现较早的古籍中,寻找一下答案。“寒暑易节”,出自《列子·汤问》;“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出自《战国策·魏策》;“易寡人之璧”,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由此,我们基本上可以领会“易”的意思,一种转移和变化,就像从容器里把酒倒入酒杯一样。虽然,我也认为日月说比较大气,气势磅礴,但是把酒倒入杯中,更真实。在我看来,这更为符合我现在看到的历史真相。我想,对“易”字的解读,对于我们每个人深入研究《易经》都有很大的帮助。

“易”字和酒具有关,却涵盖宇宙真理,有没有道理呢?

请你来定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