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空心村”的重生之路:只剩老弱,扶贫攻坚战怎么打?

以“鬼城”而闻名遐迩的重庆丰都县,处于三峡库区的核心地区,是长江旅游线上的历史文化名城,但多山少地的地理特质阻碍了地区发展。丰都县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虽然2017年底已脱贫摘帽,但尚有深度贫困村28个,脱贫攻坚工作依然艰巨。

沿着去年刚建成的乡村公路,从丰都县城驱车两个半小时后方可抵达该县最偏远的小村庄——青天村。这里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一场脱贫攻坚战。

村里几乎只剩下老弱,精准扶贫攻坚战该怎么打?这是一个尖锐而又普遍的问题。

缺乏青壮年劳动力的空心村

青天村位于丰都县北部,距县城80公里,是一个深度贫困村。据村支书刘定甫估计,这个户籍人口超过1200人的村子,青壮年(18岁—50岁)常住人口不足200人,其余的都是老年人和小孩。

刚一进村,只见修整一新的村口空荡荡的,看不到几个人影。在村里走访一圈,小百通没有看见一个青壮年,遇到的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或在家做饭照看小孩,或在路边砌墙务工……

摄影/ 今日中国  喻捷

这个老奶奶叫向正梅,今年67岁,丈夫刘定国是共产党员,儿子刘家生在广州打工,两个孙女已出嫁。“这不是我的外孙,是我曾外孙,孩子的爸妈都出去务工了,家里就剩我和我老头子,平时就给孩子做做饭洗洗衣服啥的。”老奶奶笑着说。

目前,向正梅老人每月能领到近1000元养老保险金,种植的几亩茶叶地以及在村里的一些务工也有一定收入。

摄影/ 今日中国  喻捷

老人叫刘万春(左),今年71岁,他的爱人叫袁光美(右),今年72岁。常年只有老两口相依为命。女儿女婿在温州打工,外孙女在重庆,他们一年回来看望老人一次。

摄影/ 今日中国  喻捷

小百通在路上遇到了张淑芳老人,今年64岁,她邀请我们去她家里坐坐。刘定甫说,她老伴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干不了重体力活,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十几年前意外去世留有一个孩子,小儿子在重庆市安家,一年回来两次。说到这里,老人眼圈有些发红。

老人家境不算特别困难,每月有社保110元左右,还有基本养老保险,日子还凑合。目前最大的困难是老伴的腰椎间盘突出,去重庆治疗过两回但疗效不明显。所以家里的大小事情全靠张淑芳一个人张罗。

除此之外,她还会去茶地除草务工,挣一点钱补贴孙子的生活费。

青天村的空心化现象非常明显,即便是留村的中年妇女也并不情愿留下来,一般都是身体健康的原因或是为了照顾有疾病老人而不得已。“在外面挣得比这里多啊!”

青天村现有建卡贫困户61户248人。经过2014年以来的不懈努力,已有56户237人达到标准实现了脱贫。不过,脱贫的主要方式还是外出打工。“只要外出打工就不会贫困,绝大多数村民外出打工就是我们村脱贫的关键。”刘定甫说。

政府+村民,

开创空心村脱贫新模式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像青天村这样的农村地区空心化现象越来越普遍。常住农村人口越来越少,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少,闲置的房子越来越多。可以说,现在一些地方的农村基本只剩下“老弱病残”。

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脱贫的攻坚目标,在发起脱贫最后冲刺的关键时期,空心村的精准扶贫就显得至关重要。

没有足够的青壮年劳动力,谁来扶贫、靠谁扶贫?在不断探索中,“青天村模式”给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

一是,政府投资乡村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村民出工出力完成建造工作获得劳务报酬。一方面,农村环境的改善可以吸引外出务工的青壮年返乡创业;另一方面,政府的投资可以直接进入村民的口袋。一位驻村的乡镇干部说:“这就是村民共建共治共享。”

摄影/ 今日中国  喻捷

由村集体和村民商量后将空置旧房推倒改建的讲习所,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案例。这里供村民开会、娱乐、看戏使用,原来脏乱差的面貌焕然一新。刘定甫说,村里还有很多空置的房屋,有的进行了民宿改造发展旅游,有的危房需要推倒重新规划整治。

摄影/ 今日中国  喻捷

几位大爷正在搬运石料铺设台阶小路,他们的年纪都在60岁以上。其中一位大爷告诉小百通,他们一天可以获得80—90元收入。“但这些工作都很耗费体力,你们会觉得辛苦吗?”一位大爷直率说道,“总比在家待着强”。

二是,村民将土地集体流转给企业种植茶叶,农户一亩可获得80元流转费,而村民可以作为茶企的工人整地除草,一天可以得到60元务工费。

去年,县政府招商引资,将村民土地以集体的方式流转给茶企,按照“3+3+4”合作机制扶贫,预期3—5年获得收益后,村集体获得收益的30%(其中三分之一补贴给贫困户),村民获得40%,企业则获得剩余30%。一名负责扶贫的乡镇干部说:“这种扶贫模式既没有让企业吃亏,又能让村民脱贫,还可能形成产业规模效益。”

摄影/ 李刚

走访的过程中,小百通遇到这些正要去茶地除草务工的老人。一天60元的报酬,是他们重要的收入来源。其中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54岁。

这些老人说,他们家里的儿子、女儿和孙辈都在外地打工,一年就回来一次,“大家都是这个样子,几乎没得例外”。

这些茶地去年还在种水稻和玉米,今年将陆续改种茶树。虽然土地流转出去了,但这些老人还是如原来一样细心照料。除草并不需要很大体力。一位老奶奶说,“这个我们干得了”,前面的几位随声附和着。

三是,鼓励村民自己要动起来,不能懒,激励村民返乡创业。“扶贫的关键在于激发内生动力。让老百姓有获得感有美好愿景才能激发脱贫的动力。”县常委李五洲说,生活环境改善了,老百姓肯定愿意支持政府扶贫政策。

“想过好生活,有劳动能力却不劳动,这是不可以的。”乡党委副书记陈越祥说。刘定甫说,要是什么都不做就等着政府帮扶来脱贫,这不就等于养懒汉嘛。扶贫先扶志,只有村民有动力了,才会想办法主动脱贫。

摄影/ 今日中国  喻捷

许华金和彭桂英夫妇前些年一直在外地打工,2012年开始回到家乡创业,申请到了村里的一块荒地开厂养牛。2018年,他们的小型养牛场销售额达到了30多万。在自己创业的同时,夫妇二人还帮助散户传授养殖经验,售卖产品。

许华金说,这个是对大家都有利的事情。养殖场平时就是他们夫妻两人在维持,忙不过来的时候就请村里的贫困户打临时工,一般每天能给100块的工钱。

摄影/ 李刚

正在村头参加人居环境改造的这位大叔叫刘家忠。他以前都在外面打工制木,收入高一些。今年回家修了二层楼,自己花了16万,借了6万多,早已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算得上是村里日子过得好的人。

摄影/ 李刚

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文明生活,就连“旺财”也跟以前不一样了。为防止咬伤路人,“旺财”和村里的同伴在“改造”后戴上了狗嘴套。类似的措施还有很多。

如今的青天村,就像是中国农村脱贫攻坚战中的一个典型缩影,正在逐渐从贫困的泥潭中摆脱出来,焕发新生。

(0)

相关推荐

  • 厉害了!州直4单位联合发力扶贫,省刊长篇报道

    编者按 精准扶贫,攻坚作战.今日中国,广大农村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昨日,收心斋文章(点击蓝色字体进入)<恩高月假:教师丢下教鞭,转战扶贫点>一文火了,阅读量一日破千. 人 ...

  • 壮乡苗岭的小康来信

    占地600亩,紧邻高铁站和工业园区,距离县政府2公里,这里有去往省会城市最便捷的交通,周边还有当地最好的楼盘.地理位置如此优越,这样的地方会用来做什么?盖楼盘?建商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给 ...

  • 昔日“空心村”如今“网红地”

    孩童在村里玩耍. 游客在村里"打卡". 老有所乐. 村民在管理微菜园. 食用菌产业如今已成为村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白墙黛瓦的桂北特色民居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穿村而过--盛夏时 ...

  • 扶贫在行动 | 三年累计捐助3.4亿元,佳兆业书写脱贫攻坚“龙门答卷”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因此,想要最大限度发挥一个区域的全部潜力,针对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势在必行.这也是国家打响脱贫攻坚战的初衷所在. 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 ...

  • 脱贫攻坚战,医保人全力以赴

    2020年7月14日,抱着找寻"扶贫"素材.体验"扶贫"成果的心情,我随单位结对帮扶小组的同事们走进了射埠镇吟江村村部. 走下车,明晃晃的阳光从头顶倾泻而下,让 ...

  • 妈妈老师邓晓阳/刘思语(13岁)文

    不遗余力地去做你热爱的事情,别总为一些零碎的声音而去质疑自己.你很好,会越来越好.请坚定不移! 妈妈老师邓晓阳 刘思语(13岁)文 那年的一天放学后,我在村部发现新来了一个漂亮的阿姨,大概是四十来岁的 ...

  • 【鹰眼头条】江苏卫视《石头开花》描摹脱贫全景,折射时代精神

    今年第二部时代报告剧<石头开花>于昨晚登陆江苏卫视幸福剧场,震撼开播.这部基于2020年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时代背景,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下,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制作出品的现实主义 ...

  • 来凤素有佳名,久后必将繁荣

    踏春再归来,一年貌不同 --关于来凤百福司镇石梁子村扶贫工作的社会调查 作者:恩施高中1801班肖思航 // 旧 貌 // // 新 颜 // 2018年国庆节,我曾前往来凤县石梁子村做社会调查. 时 ...

  • 审美辅导班汇报展|周阿寒《二凤岩村扶贫影像纪实》

    本篇编辑:大笑笑 图片:©周阿寒 点评:王霄 导师点评 我在每次摄影课程的开篇会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摄影是不是艺术?答案是否定的,摄影本身只是技术而已.摄影作为工具,在档案.新闻.商业.科学等方面都 ...

  • “空心村”变成了盆景直播村 盆景总收入突破1100万元

    一棵小小的盆景树,成就了江西宜丰县东槽村的"大产业",铺就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道路.据了解,2019年,村里盆景类行业总收入突破600万元,种植户人均增收5万多元,也带动了4户9名贫 ...

  • 我从“平陆碾道脱贫攻坚战”中看到了什么?

    岳民立 近照 [作者简介]岳民立,现年84岁,现任中国楹联学会顾问.运城市楹联学会顾问委员会主任.原任运城地区行政公署祕书长,1997年12月退休后,一直致力于运城市楹联文化事业的发展,主要从事全市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