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系列第二篇:西周兴亡
上周我们说到了周朝的建立,本周继续沿着时间轴线前行,来到周朝(西周),看看周朝社会发展的兴亡逻辑。
一、周朝的绝对优势
周朝在宗法继承方面取消了商的兄终弟及统治模式,确立了嫡庶礼法和立子立嫡的制度。在政治上通过井田制,把人分成“国人”(居住在国中的宗法贵族和郊中居住参加征战的平民,有资格参加战争和祭祀)、“野人”(被征服部落的人民,没有政治权利),重构世俗社会政治秩序。在礼法上通过“尊尊亲亲贤贤”的政治原则,依托拟亲缘共同体,周天子成为共同体的至高象征,“以德配天,明德慎罚”。与天子同姓、异姓贵族分封为诸侯,将诸侯族人和附属封为国人,共同抵御野人。
在宗教信仰方面,周天子垄断青铜器铸造技术和文字解释权,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赠与各个诸侯国,这种垄断,让周天子在信仰层面成为“上承天意,为天下共主”。其他任何信仰“天意”的诸侯都要服从周天子的“权威”,即便是南方称王的楚王也不得不为融入中原地区的交流贸易圈,而承认周天子的正统地位。周天子则通过正统地位,对不臣服的部落进行战争征服。
在军事战略方面,周王朝起家的关中地区,让其获得了天然的战略要地。四周都是易守难攻的高山,中部有渭河和泾河形成河谷平原,适合农业发展。南部有秦岭,将关中平原和汉江谷地隔开,北部有北山山系和陕北高原分开,西方在宝鸡以西海拔迅速攀升,有南北向六盘山和陇山,将关中之地和甘肃和宁夏分开,在东部古黄河以南有小秦岭、崤山、熊耳山、伏牛山等山脉,古黄河北有太行山、中条山,划分关中和关东。
商周时代,无论是人力还是畜力都无法短时间内对关中地区发起袭击。因为想要攻打关中必须通过四方的孔道:东方孔道函谷关,连接长安和洛阳;宝鸡附近大散关、大散关以东的褒斜道、褒斜道以东的傥骆道、傥骆道以东的子午道,均南通汉中;关中东南部有武关道,连通湖北;西部有萧关,连通宁夏固原平原和关中。只要扼守住函谷关、武关、大散关、萧关这四个重要的关塞,就可以北拒戎狄、东拒关东,西拒犬戎、南拒巴蜀。
在经济战略方面,周朝时期关东大片领土都处于未开荒阶段,而所谓中原地区,都位于现今河南省内,且仅限于河南中部、西部等靠近山区的土地,这些地区大都位于洛阳至郑州之间。其他地方由于水网纵横、沼泽密布,到处是坑洼湿地无法开发利用。其他宜居的地区处于河南、山西交界的山区,以及河北、山东交界处的山脚平原。这些地区虽然更适于耕种,但在战略上缺乏安全性,丝毫没有战略防守资源。
以殷商首都(现今安阳)为例,处于古代黄河和太行山之间,人口和军队首屈一指。但即便是殷都,也很难防守。黄河北岸至太行、王屋山之间,有一条过渡地带,只需翻过几个小山丘就可以进入济源、庆阳、焦作等地,然后一马平川直达安阳。武王伐纣就是走的这一条路。殷朝首都尚且如此,其他城市,更是无法防御坚守。而关中平原宽五十公里,长三百多公里,占据了当时人们眼中天下面积的三分之一。
二、以战养战的窘迫
战国时期魏国安釐王墓出土了《穆天子传》和《竹书纪年》。其中《穆天子传》以神话小说的形式记载了周穆王西征、见西王母后东归的故事。西征途中和西部的犬戎、剻人、巨蒐等部落共发生十一次互动,其中的描述和秦代以后“进贡”截然不同,更像是一次次对等的交易。周天子利用农业社会剩余产品,诸如黄金、白银、贝带、朱丹等,购买牛马羊等畜牧产品。
《竹书纪年》和陕西岐山出土的小盂鼎(小盂鼎的年代介于西周康王【穆王祖父】和穆王之间,)记载:王二十五年,天子命令大臣“盂”帅军讨伐“鬼方”一族,俘获战俘和大量马匹、牛羊。相似的记录在《国语·周语》中也有记载,周夷王(穆王之子)七年,虢公帅军讨伐西戎“荒服不朝”,获得大量马匹和牛羊。在惜字如金的周代记载中,获取畜牧产品频频出现,有力佐证了周朝同其他周边部落的关系。
穆王为后世留下了两种印象,一种是“西征”,一种是“东征”,为了获得更多的良驹和金属,利用从东夷获得的金属征服犬戎获得马匹,又利用犬戎获得的良马征服东夷。这就构成了周朝社会的日常。
战争的初期,投靠周朝的各部落和分封出去的诸侯听从调遣,协助周朝南征北战,周朝发动的战争用不到太多本国的国人,但是随着被征服部落战争意识的觉醒,周朝维持战争机器的代价与日俱增。
战事的频发,让归属的部落和诸侯吃不消,走上了抗拒之路。到了西周中后期,周朝仅仅能调遣“西六师、殷八师”了。周懿王时代,战争获得的利益开始入不敷出。懿王七年,犬戎入侵镐京,十三年翟人入侵岐地,二十一年,虢公帅军北伐犬戎战败。而此时周朝王畿居民不断被征召参与战争,人口锐减,国力逐步衰微,再加上战争的失败,财力和人力难以为继。周夷王时期,诸侯开始不朝见天子,诸侯之间开始争权夺利。
为了从周朝国人和诸侯处获得更多的财力,周厉王开始财政改革,启用被后世诟病的“荣夷公”,实施“开源节流”政策。一方面通过扩大农业生产,增加农业面积;另一方面实施“专利”,颠覆周朝传统“以令地贡,以敛财赋”(只收农业税)的政策,大力拓展税收门类和额度,不仅从各类国人生活必需品中收取税赋,还公开卖官鬻爵,开了卖官的先河。在政治上,为了获得更多财力维持东西两线作战,对国人实行“防民之口”高压统治。但是战争的消耗还是拖垮了厉王朝政,导致国人暴动。
共伯和执政以后,废除了厉王政策,让继任的周宣王面临更加没钱的窘境,虽然有后世称赞“宣王中兴”。但从记载对比来看,战争规模明显减小。虽然宣王初期获得部分胜利,但从宣王三十三年以后,胜少败多。幽王即位前的十几年里,只获得了伐申戎的一场胜利。
周历王变法以前,虽然各诸侯、国人对天子服从,不是遵从天子个人的“旨意”,而是“天意”。而周朝以及相当长的中国历史语境中,传统就是“神意”的表达。周历王改革,打破了传统,要求国人听从于王的“个人意愿”,挑战了社会的底层伦理基础,让天意的公正性失去了基础。倘若厉王能构建出了新的传统和新的秩序,并成功赋予其超越个体的意义,那么社会就会因此而改变,周朝还有一线生机。然而,厉王心智高能力不足无法完成自我思想超越,让王权在不受任何约束的条件下疯狂,最终在反对声中被反噬。厉王的改革为东周“天下大乱”、“礼崩乐坏”埋下了伏笔。
没了厉王“专利”,继任者周宣王不得不通过改变政治结构来维持东西战线的平衡。在西边扶持归顺周朝的西戎——秦人先祖“秦仲”,委以重任。后西戎叛乱杀死秦仲,又让秦仲后人获得了更大的政治权力。宣王四十年,周朝“丧南国之师”之后,开始把可控的力量收缩,“料民与太原”。但是边境的收缩,不仅没有阻止各方的压力,反而激起了更多的战事。到了周幽王,内无财力阻止战争,外无兵力抵御外敌。
为了改善财政状况,幽王想重新使用厉王的政策,任用虢石父,实施“专利”。但今非昔比,国土和人口的减少,让幽王无利可征,致使政令废弛。待到宠爱褒姒,想要更换王储时,曾经为周朝抵御西戎的申候选择背叛,联合犬戎、西戎攻破萧关灭掉了西周。幽王之子周平王东迁洛邑,开启了春秋战国的大幕。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这是与您分享的第497篇文章,欢迎您的阅读,我们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