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253 到底听谁的——赵国这六座城池给谁呢?
军事上打不过,政治上玩儿阴的,自古以来就是国家和国家之间进行争斗的一个不二法门。赵国既然抵抗不住白起的进攻,派个使者去玩儿阴的,很正常嘛!
来自于赵国的使者很聪明地找到了范雎,并为他分析当前的形势:已经发生的事情说明,天下人民是不愿意被归入秦国的。赵国灭亡了,北部领土会归入燕国,东部领土归入齐国,南部领土归入韩、魏两国,那么秦国本身就得不到多少便宜啦,还不如趁这个机会得势饶人,割点土地就算啦,不要让它成为武安君白起的功勋。相逢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范雎当然明白这个道理,说什么大道理大套话都是白搭,抢功才是最主要的,白起打的仗再漂亮,对范雎来说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范雎赶到秦王那里,三言两语就直接道破了秦昭襄王的担心。他说:“大王,我军已连续作战,部队得不到充分休整,接下来如果攻击赵国,万一用兵过度,攻击受挫,后果不堪设想。赵国必定会联手其他各诸侯,再次形成合纵,对我国进行疯狂的反扑。现在秦赵两国有意割让土地来讲和,为什么不见好就收,既得到了土地又可以让我们的士兵休息一下呢?”
这一番话恰恰说出了秦王的担心。从军事角度分析,秦昭襄王的顾虑是有道理的,不过,前提必须是双方势均力敌,敌人还有能力组织大规模的作战反扑。如果像现在一样,双方实力差距太明显,我们这一方有压倒性的优势,这个原则显然就不适用了,盲目地去担忧反而有贻误战机的嫌疑。可惜呀,秦昭襄王正是谨慎过了头,凑巧范雎这个时候又来给自己讲同样的道理,秦王还真把范雎当成自己二爹了,范雎说什么他就听什么。于是,秦国答应了:白起暂时退兵,作为交换条件,韩国把垣雍割给秦国,而赵国再割六座城作为讲和的条件。这一下范雎高兴了,秦王也很高兴,赵国韩国那更是高兴得不得了,皆大欢喜就是说这个了。
这世上如果说有人不高兴的话,那只有一个人,就是在前线的白起。白起听到这个消息,从作战地图上直接把毛笔给扔了,勃然大怒,他能高兴得起来吗?他能不发火吗?眼瞅着自己拼死拼活拼下来的革命事业,就被范雎三言两语给破坏了,他怎么可能高兴得起来呢。白起打仗,基本上可以排除功名利禄、金钱美女之类的原动力,这个人天生就喜欢打仗。但范雎不一样,他从中搞破坏,只是为了手中难以放下的权力。白起恨范雎,因为他们的境界是不一样的。从此之后,白起和范雎就结下了梁子。没有这场仗可打,战神原本举世无双的功业就变成了传说了。赵括在长平唱响了人生的谢幕曲,同样在长平,战神白起也奏响了他戎马一生的绝唱。
战神白起
秦昭襄王一定会后悔的,因为他太相信自己的仲父了,从而错过了灭掉赵国的最佳时机。秦国最后决定,赵王亲自到咸阳赔礼道歉,双方就结束战争的问题达成共同协议,赵国割六城,秦国撤兵。于是,秦国士兵就从邯郸附近像潮水一般撤走了。赵孝成王终于松了一口气,像稻草一样,软嗒嗒地瘫在凳子上,看来战争就要结束了,美好和平的生活即将降临了。按照事先的约定,赵孝成王这个时候还必须硬着头皮亲自奔波近千里,两股颤颤地去咸阳城面见秦昭襄王。除了带上各种珍奇古怪的宝物之外,还重申了割让六座城市给秦国人的许诺,然后谈好条件了,平安回到赵国。
这话说起来倒是有点意思哈,因为我们回头盘算一下,貌似在赵孝成王之前去咸阳见秦王的人,好像没有一个能够顺利出来的,一般是站着进去躺着出来的,比如说楚怀王;或者是软的进去硬着出来的,比如说是完璧归赵的蔺相如;或者说是风风光光地进去,偷鸡摸狗的出来的,比如说是孟尝君。好嘛,这一下赵孝成王破例了,怎么进去的怎么出来了,风风光光的,一点面子没丢。可能是秦王觉得这个赵王实在太可爱了,如果这么可爱的赵王被扣押了,那赵国那一帮不太可爱的大臣们再挑一个并不可爱的新王出来,诶,这买卖就不划算了,显然让一个笨蛋继续回去执掌国政是符合秦国的利益的。总而言之,这就是和秦王打过交道的第三代赵王,相对于他的祖先赵武灵王和他的父亲赵惠文王,秦王对这个赵王的印象那是最好的。
长平之战以后,赵国受到重创,元气大伤。不过,损失的只是人员,这种损失经过时间的积累是可以慢慢恢复的。所谓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以后,不就又有一批好汉了嘛!正是因为想到这一点,手头还有些资本,所以一旦缓过气以后,赵孝成王在关于是否真的要割让六座城池给秦国人的问题上开始犹豫了。这一次为了韩国上党十七座城池打来打去损失这么大,城池没到手反而搭上了数十万将士的性命,现如今还得再割去六座城池,“这割我的肉都没这么疼啊!”于是,从秦国平安归来之后,赵国朝堂之上,关于要不要割地求和的问题开始了激烈的交锋。简单来说就是赵孝成王想赖账,而手下的臣子们要为赵王的赖不赖账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那么,赵王能赖掉这笔帐吗?
关于要不要割让六座城池给秦国人,首先站出来表示反对意见的就是虞卿。虞卿这个人嘛,之前为您讲范雎报仇的时候提到过,范雎报仇要杀掉当年侮辱他的魏国相国魏齐,魏齐跑到赵国以后,虞卿二话不说带着他就私奔了,连自己的相位都不要了。为了朋友两肋插刀,放弃相位,这个人实在是义薄云天。而现在,他又跑回来支援赵国建设了。他认为,秦国人没有一鼓作气拿下赵国已经失算了,现在赵国已经缓了一口气,只要上上下下凝聚起来团结一致,对付秦国人还是有把握的。
虞卿就问赵王:“请问大王,秦国人没有继续进攻邯郸,是不是因为他们军力疲惫才撤军?难道大王还认为秦国人还有充足的力量进攻我们赵国吗?秦王难道是因为爱上赵王您才退兵的吗?”赵王听了,老实地回答:“这个,秦军进攻赵国,已是不遗余力,他们是因为疲惫才退兵的。”虞卿就紧追一句:“既然大王知道秦军是凭借自己的力量夺不下土地,那么他们现在疲惫而归了,他们凭借自己的力量都打不下来的六座城池,大王却想白白送给他们,这不是帮助他们吗?如果到明年秦国人缓过气来再打过来,赵国就没辙了!”
虞 卿
赵孝成王一想,“诶,对呀,秦国军队都撤了,我这还要割让土地给秦国人,合着我这是犯傻呢我!”这一下,赵王犹豫了,到底割不割地呢,心里很纠结。于是,他转头去问另外一个大臣赵郝,把虞卿的话向赵郝复述了一遍。这个赵郝是典型的亲秦派,对秦国那是仰慕已久的。赵郝就对赵王说:“大王,敢问虞卿是不是真的了解秦军的实力?如果虞卿现在能确定秦军的实际作战能力,那么我们弹丸之地都不能割给秦国人。但问题是我们真的能确定吗?假如今年我们不割地求和,明年秦军实力恢复缓过气儿再打过来的时候,大王就算把自己的卧室都割给秦国,恐怕人家都不肯答应呢!”这赵郝的意思就是早割晚割都是割,今年不割明年割,长痛不如短痛,还不如干干脆脆今年就割了算了。
给赵郝这么一说,赵王又开始犹豫了,“如果今年割地,割了六座城池给了秦国人,你能保证秦国明年就不再打过来了吗?”你别说,赵郝这人还算实诚,实事求是地说:“这个臣可担保不了。如今秦国不打魏国韩国,只是揪着我们赵国过不去,我想那都是因为我们巴结得不够嘛。您如果给了秦国六座城,秦国还来打,也只能说明我们巴结的力度不如魏国韩国大。等咱们巴结的力度比魏国韩国都大了,那他们自然就不会打我们赵国,而去打魏国韩国了。”好家伙,您瞧瞧赵郝这嘴脸,出卖自己的国家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人真是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吧!
赵孝成王听了赵郝的言论,又犹豫了,于是又找来虞卿来问。虞卿听了那叫一个激动:“大王,既然赵郝不能确定明年秦国人是不是再来,那割不割地不都是一样的嘛。就算秦国人再善于进攻,他也未必能一口气攻下六座城池,就算我们现在赵国实力不行防守再差,那也不一定一次能够失去六座城池啊!大王啊,您可千万不能割地呀!大王的土地是有限的,秦国的欲望是无穷的,我们怎么有可能永远满足他们的要求呢?”
好啦,这话一说出来赵王就更犹豫了,赵王根本就没有什么主心骨,到底听谁的好呢?正在踟蹰之间,又有一位大哥出来凑热闹了,这一位就是赵武灵王时代遗留下来的老臣--楼缓。这个名字够熟悉吧,赵武灵王的时代,他就曾经被借到秦国当国相,到了现在已经历经三代赵王了,他居然还活着,真是一个典型的老乌龟。估计这一位仁兄长期在秦国生活很羡慕秦国的政治制度,所以他也成了一个分裂主义者,巴不得赵国把六个城池拿到秦国去改造改造。这一趟赵孝成王从秦国回到赵国,楼缓也从秦国追着回到了赵国。当然,有可能他还承担着一个特殊的使命,就是监视赵国割地求和。
此时的楼缓已不是过去的楼缓,曾经他是赵武灵王放在秦王身边的线人,而现在,他变成了秦王放在赵王身边的卧底了。就这么说吧,几十年过去了,这位仁兄他的工作性质一点没变,只不过主子换了。楼缓来见了赵王,对赵王说:“这虞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去年我们大败于长平,其他国家那都是落井下石,趁着我赵国疲惫来攻击。一旦列国瓜分我们,赵国就要亡了,不如我们就割六个城池跟秦国人改善关系。大家伙儿看见秦赵关系恢复友善,那自然就不会轻举妄动了!”其实,这纯属就是抡大棒子来吓唬人了。
赵孝成王心里那叫一个急:“我说你们几位怎么每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我刚刚想好了一个主意就被你们推翻了,你们就不能够商量好了跟我说一个统一的意见吗?”于是,他又把楼缓的意思告诉虞卿了。虞卿听完了,跳起来大喊:“危险啊大王,我看这一位楼大夫那必然是秦国奸细,我们割了土地正是向天下示弱,那列国岂不是纷纷步秦国后尘跑来抢占租借吗?依我之见,大王您不如把秦国向我们要的那六座城割给齐国好啦,这样秦国和齐国必然掐起来了,到时候我们帮着齐国一起打秦国,赵国就可保平安啊!”
哎呀,虞卿这主意出得也够损,但是也确实精妙无比,这跟当年冯亭危急时刻把上党十七座城池转包给赵国那是同一个意思,异曲同工之妙啊!看起来,人在落难的时候被逼急了都会用这招的。我被这条狗咬了,我就掏出肉包子砸另外一条狗,促使这两狗狗咬狗,这叫舍车保帅、舍尾巴保壁虎、舍肉包子保命!
赵孝成王听了虞卿这肉包计大加赞赏,终于在摇摆不定当中下定决心了:好吧,就按虞卿说的办。按照那条原则,谁出主意谁办事,行,立刻派虞卿向东入齐,求见齐王。
文案初校:雨滴
文案修订:羊羊
音频编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