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正平:小青龙汤临床运用心悟 2024-06-21 21:09:15 入秋以来,咳嗽病人渐多。虽然中医自古有“秋燥伤肺”的说法,但秋天出现的咳嗽并不都属于燥邪伤肺。近日治疗咳嗽病人不少,基本都属于寒邪犯肺或外寒内热证,所用之方,多为仲景麻桂剂,使用最多的是小青龙汤。 书本所述:小青龙汤为治疗外寒内饮所致咳喘的经典方剂。其主症为咳喘,外寒的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内饮的表现为痰涎清稀而量多。关于其痰涎的特点,刘渡舟老描述得更为具体“清稀泡沫样痰,落地成水;或痰寒而亮,如鸡蛋清状”(《伤寒论十四讲》)。多年来,我都将以上内容作为临床运用小青龙汤的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半步。由此也积累了一些典型案例,详见本人拙著《经方浅悟》小青龙汤相关篇章。然而,临证既久,发现临床上有一类病人,其主症为咳喘气急甚至胸闷,兼见恶寒发热(或不发热)、头身疼痛、无汗,鼻塞、鼻音重、喷嚏、流涕,舌淡苔润,脉紧等典型的寒邪闭肺证,但却表现为无痰,或仅有少量的白粘痰。此时,单纯用麻黄汤或三拗汤治疗,虽有疗效,但功力还是稍逊一筹。这个问题促使我进一步思考:通常认为小青龙汤治疗内饮的药物组合是半夏、细辛、干姜,那么这组药是不是只有出现以“痰涎清稀而量多”为特点的咳喘才能使用呢?半夏,《神农本草经》:“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记载了其治疗咳逆的功效。细辛,《本经》:“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窍。”其治疗的主症也有“咳逆”。干姜,《本经》:“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其治疗主症有“胸满咳逆上气”。干姜辛温燥烈,除了可以化饮,温肺散寒之力甚强,因此,寒邪闭肺,非此不能温散。有一种说法认为干姜“守而不走”,这纯属道听途说之言、以讹传讹之论。干姜温散之力甚强(相较而言,生姜力量要弱得多),我在《伤寒论》师承课堂曾经带领学生们一次喝下10克干姜煎服的药液,很多人喝完之后,顿觉胃部温暖,随之即感到全身温暖并微微汗出,这是干姜温散之力的明证,又怎么能说它“守而不走”呢。综上可见:半夏、干姜、细辛的组合可以治疗寒邪闭肺所致的咳逆,并不一定非要见到“痰涎清稀而量多”才能使用。此外,在小青龙汤中,麻黄、桂枝与干姜、细辛相配,其开“闭”的力量更强,治疗咳喘兼有寒闭的种种症状(包括:恶寒、无汗,身痛、鼻塞、鼻音重、胸闷等)更有针对性。经过以上研究和思考后,我在临床上只要见到寒邪郁闭之咳喘,即使患者无痰或痰少而粘,也以小青龙汤为主方,由此疗效大增。此外,通过观察和研究临床病例,我们发现外寒内饮闭肺日久也可以化热。因此,临床如果发现患者咳喘,外寒闭表,内有郁热,甚至内有痰热,也可用小青龙汤加味治疗。(《金匮》即有小青龙加石膏汤的先例)。案一:某男,14岁,3天前受寒感冒,服三九感冒灵颗粒症状不减。刻下:咳嗽,咽痒、微疼不适,少量白粘痰,鼻塞、鼻音较重,喷嚏,流清鼻涕,量不甚多。恶寒无汗不发热。口不渴,不欲饮。舌淡红,苔薄白润。右脉浮紧略数。辨证:寒邪闭肺。处方(小青龙汤):细辛3、法半夏10、炙甘草6、五味子4、干姜10、桂枝15、生麻黄8、生白芍8,2副。服药之初,即感浑身温暖,温暖气流直贯鼻窍,诸证顿减。服完两副药后,诸证俱除。以桂枝去芍合二陈汤3副善后。案二:某女,39,受凉感冒4天,鼻塞,鼻痒,喷嚏,痰、涕色白,稀稠适中,量不太多,咽不适,不咳嗽。汗出、恶风寒。不发热。口干欲温饮,饮水量较多。感冒以来,大便干,腹不胀不疼。小便不黄。舌偏红,苔少。辨证:太阳中风,营卫不和。处方(桂枝汤):桂枝30、生白芍30、生甘草10、生姜20、大枣15,2付。服药后,鼻塞减轻,大便已不干,仍咽干、痒,干咳,口干欲饮,饮多尿多。鼻塞,鼻涕粘稠色黄。汗较多(气温30多度),怕吹风扇。略有胸闷,稍有头晕。舌淡,苔白滑。辨证:营卫不和,兼有外寒闭窍,肺有郁热。处方(小青龙汤加味):生麻黄4、细辛3、法半夏8、生甘草6、五味子4、干姜3、桂枝6、生石膏20、生白芍10、杏仁8、桃仁8、鱼腥草20、芦根20,2付。服药后,病愈。案三:某女,58岁,咳嗽,夜间胸闷气喘,至医院输液(抗生素)3天,效不佳。现:夜间仍有胸闷气喘,晨起咳痰色黄量不多⽽粘,不易咳出(咳出痰,则胸部较适)。鼻塞、晚上重,鼻涕黄绿色、质粘。口干欲饮。头胀,眼不欲睁。犯困,腿没劲。咽不适。无汗不恶寒,后背有微微发热感。舌质偏暗,苔薄白。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胸片:支⽓气管炎。辨证:痰热郁肺。处方(麻杏甘石汤、苇茎汤、泻白散):生麻黄6、杏仁10、生石膏20、生甘草10、芦根50、桃仁10、冬瓜仁30、黄芩15、鱼腥草30、桑白皮15、地骨皮15、桔梗 20、枳壳10、大米30,2副。服药后,胸闷气喘头胀等大减,咯痰较顺。鼻塞,鼻音甚重,鼻涕白粘。无汗,虽不恶寒,多穿点衣服也甚适。咽干欲饮。舌质偏暗,苔白根部偏厚腻。辨证:外寒未解,内有郁热。处方(小青龙加石膏汤):生麻黄8、细辛3、法半夏8、生甘草6、五味子4、干姜4、桂枝6、生石膏15、生白芍6、杏仁8,1副。服药后,鼻塞、鼻音重顿除。后以小青龙汤加石膏、杏仁、紫菀、芦根、鱼腥草3副,病遂愈。 赞 (0) 相关推荐 小儿久咳 验方——加味小青龙汤 中医儿科专家 蒋仰三 是南通中医研究所儿科顾问,有一个治疗 小儿久咳 验方--加味小青龙汤,此方由 麻黄,桂枝,杏仁,细辛,干姜,姜半夏, 五味子,太子参,白芍,陈莱菔缨,甘草. 功能 :温肺止嗽, ... 小青龙汤临床运用1.本方为温化痰饮,宣肺... 小青龙汤临床运用 1.本方为温化痰饮,宣肺平喘之代表方剂,凡咳嗽,痰白清稀有泡沫,口不渴,舌苔白润者,无论有无恶寒发热,有汗无汗均可加减运用,如恶寒无汗者,重用麻黄:恶风自汗者,重用桂芍,或加姜枣以调 ... 小青龙汤临床运用 小青龙汤临床运用 1.本方为温化痰饮,宣肺平喘之代表方剂,凡咳嗽,痰白清稀有泡沫,口不渴,舌苔白润者,无论有无恶寒发热,有汗无汗均可加减运用,如恶寒无汗者,重用麻黄:恶风自汗者,重用桂芍,或加姜枣以调 ... 枳实薤白桂枝汤运用心悟 [摘要]枳实薤白桂枝汤出自于<金匮要略>,为治疗胸痹心痛的经典方剂.本文以笔者临床 使用经验为主,结合历代论述,对枳实薤白桂枝汤的应用提出几点体会:一是方证辨证与抓主证相 结合,枳实薤白桂 ... 桂枝汤、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心悟 在学习<伤寒论>的初始,王大经老师曾叮嘱过我,对于<伤寒论>要认真研读,"桂枝汤.小柴胡汤(以下简称桂.柴二方)"不但用于治疗外感病,而且可以用于治&quo ... 陈瑞春教授:四逆散运用心悟 陈瑞春(1936-2008),江西铜鼓人.教授.主任中医师,是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江西省名中医.曾任江西中医学院伤寒教研室主任.附属医院副院长. 陈瑞春自幼随父习医,1 ... 清华医学院院长董晨:临床是国内免疫学最大短板 | 专访 "免疫学对医学来说非常重要,但我们国家这个领域比较薄弱,当时在亚洲都很难排在前几名,所以我觉得应该建一个世界级的免疫学研究机构,能够按照世界通用的机制来培养年轻人."清华医学院院长 ... 葶苈五子汤的临床运 用(小儿肺炎咳喘) 组成: 葶苈子 3 g,牛蒡子. 炙橘红 .炒杏仁.莱菔 子各 6 g , 炙苏子. 川贝母各 4.5 g , 大枣( 去核) 5枚. 制用 法 :共研粗末 ( 不 研 亦 可 ) , 为 1岁小儿 ... 董氏针灸临床荟萃 落枕为临床常见病症,一般治疗此症之效穴甚多,常用者有1.悬钟,2.落枕穴,3.后溪,4.风池.天柱等穴.个人尝以后溪.束骨两穴治疗颈项强痛,并以之治疗落枕,自谓为十四经穴之最特效者,盖<灵枢◎杂 ... 易经不是知识,死背没有用!用心悟透这7个字,你就会越来越灵光 假如用一句话来总结<易经>所讲的道理,你会用什么? 占以知来的智慧,将来改变的学问,或是趋吉避凶的法门? 上述这些都对,也都是易经所讲的道理,可是也有一段话更能表明问题,那便是" ... 小青龙汤临床应用经验总结 第 1596 期 作者 / 于建国 杨国栋 齐丽娟 赤峰市蒙医中医医院 编辑 / 刘刚 ⊙ 校对 / 张芊芊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 ... 大、小青龙汤临床医案赏析 大.小青龙汤临床医案赏析 1.慢性支气管炎 张某,男,50岁,于2009年12月15日初诊.咳喘反复发作10余年,服用中.西药皆无效.每至冬春季节发作,早晚咳重,咳痰量多质稀,胸闷心悸,甚则不得平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