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 223 远交近攻——秦国统一天下的决定性战术

上次为您讲到秦王跪张禄。

秦王,这个当时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给一个外来务工人员跪下了。从当中我们能提取很多很有意思的信息:第一,秦王给张禄跪下了。这事儿肯定不能传出去,如果张禄接下来的时间,说不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哼哼,不好意思,你的脑袋就得当夜壶。张禄的小命,从秦王跪下那一刻开始已经进入倒计时了。其次,在张禄说的话里面又是祖先呐,又是宗庙啊什么的。你嫌秦王的面子不够大?那秦国的祖宗八辈面子够不够大?如果张禄再遮遮掩掩、含含糊糊的话,那么秦老大一定会替自己的祖先收拾他。第三,秦王说了“秦国自上而下从宣太后到下面的小卒,张禄可以随便说。”这话分量最重,非常委婉的转达出一个的消息:不要顾虑别人,秦国啊还是我秦王说了算!

张禄是何等聪明的人,领会了这些信息,心里就知道,再也不能考验面前这位秦王的耐心了,万一这伙计忍不住了,今天麻烦就大了。秦王已经表现出足够的诚恳,张禄终于肯开口了。当然,在开口论政事之前还有一件事要做,张禄也“扑通”一声跪下了,向秦王行礼,秦王则跪拜还礼,时间在这一刻定格了,双方虽然没有说什么同甘共苦的话,不过无形之中双方已经有了默契和协议,有点像后世的拜把子了,虽然没有那些什么有福共享、有难同当之类的废话,但有时候不说话比什么都强。

张禄终于开口了:“臣听说,秦国奋击百万,战车千乘,以秦卒之勇,车技之众,攻打山东诸侯就像猎犬抓野兔。可事实上呢,秦国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就,十五年来闭关不出,不敢用兵于山东诸侯。这一切都是穰侯魏冉施计导致的!”您瞧瞧,张禄一开口说话就直戳要害,虽然他说的夸张了一点,在过去十几年当中,秦国的战绩还是不错的,显然这个时候他是为了抨击魏冉而故意夸大事实,不过这一点恰恰说中了秦王的心事。秦昭襄王,很恭敬地回问:“寡人愿闻穰侯如何施计呀?”

很明显张禄的话题,一下就引起了秦王的兴趣,但是张禄还是很明白,虽然当时大殿之上已经被喝退左右,只剩他们两个人了,但是左右多窃听者。秦王身边都是宣太后安插的谍报人员,你怎么肯定这时候在殿上某根柱子后面没人在偷听呢?范雎作为一个新的外来务工人员,又是第一次见秦王的面,说得太深并不合适,只能拿魏冉在军政、外交上的失误,发表一些抨击。关系远的人说一些近话,那是找死,所以在一见面就愚蠢的死谏,尤其是涉及秦国内部复杂的亲戚关系,那是于事无补的。在这里,张禄又玩了一把语言艺术,先拿秦国对外政策来说事儿,看看秦王的反应,既然秦王反应是正常的,自己就可以接下去说了。

张禄分析了秦国目前的生存的现状,有两大优势条件:第一条、秦国四周有要塞,北有甘泉谷口,南有泾河渭水,西南有陇山蜀地,东面有函谷关和崤山,这就像一个碉堡,把秦国土地的核心,牢牢地保护起来。第二、战车和精兵都非常多,秦国兵卒人人奋勇,勇于攻战而不屑于私斗,这是勇敢的人民。有了这两方面的优势,对付诸侯那就是小菜一碟了。张禄的这番话彻底驱散了缠绕秦国几代人的疑惑,总结来说其实不过四个字,假如一定要为这四个字计算一下价值的话,在后来的吕不韦扬言有人能改动<《吕氏春秋》一个字,赏千斤。那么这四个字由范雎也就是张禄说出来的字值多少钱呢?史称无价,这四个字就是“远交近攻”。

张禄对秦王说:“穰侯魏冉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齐国的纲邑和寿邑,这不是办法,出兵少,打败了丢人;出兵多,消耗大了对秦国不利;最为重要的是即便攻下了城池,也不能够长期占有,这是典型的远攻近交啊!千里迢迢越过他人之国攻打更远的国家,这是战略上的下下之策,这也是当年齐国孟尝君才会干的傻事,只会肥了中间的魏、韩两国,望大王一定要吸取孟尝君的教训!”秦王一听眼睛一亮,这个问题,他不是没有考虑过,他明白,但一直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再次很恭敬地说:“请先生教我,寡人愿意听您解决这个问题的良策!”

张禄轻松了一点,微微一笑说:“大王,所谓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现在我们放弃进攻近邻去攻击远方的齐国是荒谬的,大王何不倒过来,远交近攻,结交远邦而进攻近邻,得到寸土就是大王的寸土,得到尺地就是大王的尺地,把我们东面的邻居魏、韩两国作为我们主要的攻击目标,蚕食东进,步步为营,这样一口一口吃下去,大王称霸天下之日,屈指可待!”

听完这一番话,秦王的反应,已经不需要多提了。秦王立刻把他提拔为客卿,参谋兵事。那么张禄的这一番话到底是什么核心含义呢?他的意思是说,魏、韩两国地处中原,是天下的枢纽,秦国如果想称霸,一定要想方设法把这两个国家占为己有,用他做跳板,来威胁赵国和楚国。赵国强盛,那么楚国就要归附秦国,楚国强盛了赵国就会归附秦国。如果赵楚两国都来归附,齐国必然恐慌,齐国恐慌了,必然言辞更加恭敬,加重彩礼来服侍秦国,到时候齐国一归附,则天下可定了。

实际上张禄的这一番话,张禄的这一些核心的思想,看上去是很眼熟的,和当时秦国的对外政策是一致的,那就是与齐国争霸。但走的路线是不一样的,秦国当时被魏冉把持朝政,他的意思就是直接跳过去,打败齐国,顺带扩张自己的封地。而张禄的意思,是联合天下孤立齐国。目标一致,但路径不同,说到底还是张禄高明一些。

仔细看才会发现以前是齐国联合中原各路诸侯搞合纵,现在倒过来,范雎,也就是张禄,反过来为秦国搞这么一次,这算得上是新时代的连横。不同的是人家连横重点是连一个合作的国家,策反一个敌对的国家,破坏合纵。而张禄的想法是把多数国家通通策反了,只孤立一个。而事实上张禄还有一个深层次的意向没有表达出来,别忘了这位老哥来秦国不是搞慈善的,也不是支援西部大开发建设的,人家还有血海深仇没解决呢,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讲,张禄绝对没有理由放过魏国。

张禄对秦王说的话的核心意思就是说:一个国家要强大,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和长远的发展规划。像秦国现在一样,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今天和好明天翻脸,就算再过十几二十年也不会有太大的出息。秦国现在的实力已经大大增进了,应该尽快把统一六国的思路清晰化、具体化,以便更好地落实逐步实现,用了远交近攻,统一六国指日可待。听完了这一番精彩的演讲,秦昭襄王不禁茅塞顿开,热血沸腾,真是听君一席话胜打十年仗!秦国统一天下全靠这远交近攻了!张禄先生那就是指路明灯、那就是电、就是光、就是唯一的神话啊!

到了后世很多人认为秦国自从实行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才逐步统一天下,渐渐地,远交近攻就成为秦国统一天下的决定性的因素。张禄不可避免的被捧上了神台,又是一代名相啊,又是雄才大略之类的。其实当时的张禄,没有想这么多,远交近攻这种对外政策,并不是为了统一天下而度身定做的,那个时候他还没有这么伟大的抱负呢,张禄最想做的实际上是报仇。他很聪明,他找到了自己和秦王之间的共同利益点,他实现了秦王的愿望,自己的仇也就报了。

把远交进攻这主意拆开来看,无非也就是一个山寨版的合纵。以前人家齐国合纵山东各国孤立秦国,今天张禄先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秦国合纵山东各国来孤立齐国而已。所以说破了,张禄先生也就是一盗版。但眼下的事实是人们只认利益不认版权,就像魏国一样,齐国落水的时候他冲上去踩一脚,好,齐国冒出水面了,又派使者去修好。秦国如果和这种流氓国家建立友好合纵的外交,困难那是相当大的。秦王显然也分析了这一点,他很担心魏国佬不讲信用,处在墙头那个特殊的位置,随时可以选择倒向。那么秦国又有什么办法可以搞定魏国呢?

在很久以前,大伙儿在看《地道战》、《地雷战》这一类经典电影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的有同样一种感觉:就是鬼子固然可恨,但那个给鬼子带路的小分头比鬼子还可恨。凡事都怕出内奸,秦王也是,他要算计魏国,而张禄那就是魏国人,更糟糕的是,张禄是一个聪明的魏国人,更、更糟糕的是,他是一个聪明的而且充满仇恨的魏国人。他给秦王开出了药方:首先要给魏国送礼说好话;如不奏效割地贿赂;还不行就动粗的抡起棍子抽他。三味药剂一下,魏国不服也得服,大王,你就等着称王称霸呗。

通过这一次谈话,秦王基本已经确定,张禄那就是一个人才,要建设自己的小班底,就必须以张禄先生为核心。但问题又来了,张禄先生手中无权,这个问题比较难办,秦国佬只迷信按功授爵,没有功劳,舆论这一块不好通过。所以张禄最初是被授于客卿这个职位,主要谋划军事的。所谓客卿,就是当时秦国专门预备给外来人才的爵位,不是很高。

《史记》记载:公元前268年,秦王用范雎谋,派遣武大夫征伐魏国取淮城,两年后拔取邢丘。这一场战役,显然就是强加给张禄的,凭借堂堂大秦国的军事实力,收拾魏国两座城池那还不是手到擒来吗?为什么偏要加一句范雎谋?范雎谋什么了?仗是人家武大夫打的,张禄充其量不就是喊了一句 “冲啊……扁魏国佬去。”喊口号而已,功劳为什么要算在他头上呢?其实这就是秦王的考虑了,因为他要把功劳,加到张禄身上,然后不断地提拔他,最后达到与魏冉分权的格局。别以为这世界上只有张禄一个聪明人,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比谁傻多少的,秦王算计的,或许更深呢!

文案初校:雨滴

文案修订:榕榕树

音频剪辑:肥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