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像之美(1)
造像之美(冀川渝)
今年休假无法远行,临时决定补上两处未去的石窟——邯郸响堂山和安岳石刻,并以此为中心周围逛逛。
一、正定隆兴寺
河北于我比较陌生,只去过遵化的清东陵、承德的避暑山庄和蓟县的独乐寺,甚至之前都不知道正定也是古建筑荟萃的地方。我一早从上海出发,上午十点已经来到正定最重要的景点——隆兴寺,当地人称大佛寺。
隆兴寺的历史追溯到隋,原名龙藏寺,寺中的隋碑《龙藏寺碑》可为佐证。碑文楷书,有魏碑的遗韵,启唐楷的法度。被康有为誉为“此六朝集成之碑,非独为隋碑第一也”。欣赏古代建筑,所有文字的记载都是珍贵的资料,值得仔细研究。隆兴寺是唐代的寺名,但经唐武宗,后周世宗两次法难,除隋碑外,寺内建筑皆为宋以后的造作。
隆兴寺以天王殿为山门,前有照壁和三拱石桥,山门两侧有反八字影壁,门前还有石狮子一对,是明清皇家寺院的传统做派。据说天王殿也是宋构,在乾隆年间大修过,彩绘完全是清式,只有硕大的转角斗拱还有些宋代的风格。天王殿内陈设大肚弥勒和四大天王,也是寻常寺院的格局。只是弥勒背后没有韦陀,因为这尊金代木雕弥勒并非原设置于此,而是从转轮藏移来的,从梁思成拍摄的老照片中可看到端倪。弥勒菩萨为未来佛,弥勒信仰与阿弥陀信仰原为净土宗的两支,后因弥勒降世常被用做民间起事的口号,遭朝廷打压,明清后势微。而五代出现的布袋和尚被当作弥勒转世,却广受信奉,成为完全汉化的笑口弥勒。
第二进为大觉六师殿,原陈列着过去七佛(释迦牟尼及之前的六佛)。殿宇已毁,仅剩佛龛台基。从长长的佛龛可以遥想当年的恢弘。今不得见,着实可叹。过去七佛并立的组像非常罕见,我在峨眉山报国寺曾见过,一般寺院只用药师佛一尊代替过去佛。
第三进是摩尼殿,全寺最精彩的建筑,为宋代遗构,样式独特。正殿近似四方形,四面各出一抱厦,正面抱厦三间,其它三面为一间。这是宋代风行一时的做法,称为龟首四出,民间叫法为五花大殿,如今与其类似的建筑只有故宫角楼。我是古建筑的门外汉,只能大概看出外柱升起(柱子由内向外逐步抬高)和侧脚(柱子向内倾斜),这是唐宋木构的特色,用以支撑两翼飞起的硕大屋顶。明清之后的梁柱皆横平竖直,少却许多生动。阑额上有普拍枋,是宋构与唐构的不同之处。殿前有宋代的石刻香炉,刻有佛像和力士,衣带飘飞,刀工精湛。从南抱厦走进殿内,恰好可见佛祖金身,举步前行,空间渐阔,佛龛上的两弟子迦叶、阿难;两菩萨文殊、普贤次第展现在眼前。佛龛周围三面砌墙,仅可从南面观瞻,在宋代《营造法式》中名为金箱斗底槽。这三面围墙也颇可细看,东西两壁内侧绘有十二圆觉和八大菩萨,外侧绘有无量寿经变和药师经变。背壁为明代悬塑倒座观音,自在坐于山峦祥云之间,曼妙祥和,是隆兴寺,乃至正定的一张名片。环绕大殿而行,所有墙面画满佛祖本生故事和鬼母子、诸天、力士等图像,完整一个佛国世界。环行间就看出四面出抱厦的好处来,采光更佳,可以很好地欣赏壁画。
第四进前设有木牌坊,似有分割前后的作用。牌坊后是戒坛,建于方形高台之上,外罩四方亭阁。高台原本是一座塔基,如此借用,也算巧妙。高等级的寺院才建有戒坛,可为僧人受戒,我去过的寺院不少,只在北京戒台寺和泉州开元寺见过戒坛。坛内安放两面佛,正面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背面为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很是少见。
第五进是全寺建筑的高潮,五檐三层的正殿大悲阁,与左右的集庆阁和御书楼以飞桥相连。阁前立有康熙、乾隆两座御碑亭,两侧配置转轮藏阁和慈氏阁,整组建筑紧凑呼应、气势不凡。转轮藏阁同为宋构,内部的转轮藏更是宋代小木做的代表。转轮藏本是旋转的经书架,被不识字的信众和僧侣推动旋转,同样具有诵念佛经的功德,如同藏族人手持的转经筒,属于方便法门。细观转轮藏的木构,双檐(圆形上檐和八角下檐)都是八铺作的小斗拱,规格很高,极具装饰感。轮内有轴,下端为石珠可转动,上端由彩绘木框固定。这是国内现存最早的转轮藏,值得深入研究。慈氏阁与转轮藏阁样式相同,内供弥勒菩萨(就是慈氏菩萨),通身的火焰背光,很不一般。大悲阁在1944年落架大修过,体量大幅缩小,从面阔七间缩至五间。1997至1999再度重修,恢复许多宋代的样式。从建筑价值而言,不如摩尼殿和转轮藏阁。阁内铜铸四十二臂观音像,则是开宝四年赵匡胤下令铸造。分七段铸造,通高19.2米,是镇寺之宝,也是民间俗称大佛寺的由来。佛像下的石制须弥座也是宋代旧物,雕刻的飞天、伎乐十分精彩,转角处的力士更是生动。我在佛殿内环绕观赏,时时仰头观望,复杂的梁架斗拱支撑起高峻的空间,木构建筑的灵活和优美令人赞叹。
大悲阁后还有两进,第六进是明代正德年造的弥陀殿,供奉阿弥陀佛,随侍的观音和大势至菩萨采用悬塑方式立于两旁木柱之上,三者合称西方三圣。莲座之下是石制须弥座,周遭刻有八宝和莲生童子。印度佛教原有无量光佛和无量寿佛,传至中国因为音译相近,渐渐合而为一称为阿弥陀佛。《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为净土三经,都描绘出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好。信众只要时时念诵阿弥陀佛,心中观想阿弥陀佛,就能从七宝莲池中莲花化生。所以看到莲生童子,一般就是阿弥陀佛的经变故事。这里还陈列着从正定各处收集保护的造像,可惜来不及仔细欣赏。第七进是明代万历年造的毗卢殿,从崇因寺迁建于此,殿内有三层四身的毗卢遮那佛铜像,莲台还铸有千佛环绕,是万历为其生母所造,也是海内孤例。毗卢遮那佛为密宗最高佛,汉译大日如来。与卢舍那佛、释迦牟尼佛合为法身、应身、报身。
许多介绍都会提到隆兴寺六宝——摩尼殿、倒座观音、转轮藏、龙藏寺碑、四十二臂观音大铜像、三层四身毗卢遮那佛铜像,在我看来,整座寺院才是最杰出的珍宝。过去我会把壁画、雕塑、建筑等作为单独的艺术去欣赏,如今则会放在完整的空间中去体会其美好,感受很是不同。隆兴寺最大程度保留了历史的原貌,值得专程前来拜谒观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