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迪光‖全围似砻的客家围龙屋——砻宇林


全围似砻的客家围龙屋——砻宇林
——记梅县扶大所里村林氏北瞻公祠
朱迪光撰文/摄影
砻宇林全景
砻,它是将谷粒兑去壳变成米的作坊辗谷加工器。作为一种旧时乡村有围龙屋就有的常见的农家作坊农产品加工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砻已不再“旋转”,成为民俗文物。对于作坊农用工具—砻,上了年纪的人都应该是非常熟悉的,但对于大部分青少年来说则或许是只闻未见,但形似砻的围龙屋且是堂屋前后周匝围筑的围龙屋则未必上了年纪的人都见过。在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调查中,梅县文物普查队就发现了这一奇特的明代建筑砻宇林—北瞻公祠。其先祖由闽入粤迁居梅县。至林氏十一世祖北瞻公由程江张林复迁于此开基。
北瞻公祠——砻宇林,位于梅县扶大所里村,北纬24°15’54.9”, 东经116°04’18.0”,海拔高程83.8米。由林氏十一世祖北瞻公创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历代屡有修葺,现保存基本完整。最近,该祠后裔廿二世裔孙林小平带头捐资5万元人民币,得海内外宗亲响应共募集资金27万多元进行了修缮,使该祠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
砻宇林堂屋上下堂内部构架
北瞻公祠依堪舆而建,形制似“砻”,且建筑占地广大、屋宇众多而俗称为砻宇林。该祠平面布局为纵向椭圆形中轴对称的“二堂四横前后围”的客家传统民居,是一座居住与兼具祭祀列祖列宗功能的祖祠。坐西向东,总面阔58.5米,进深83米,占地面积约4800多平方米。由中轴东端起向西依次为前围屋、照壁、池塘、门坪、下堂、天井、上堂、化胎、后围屋组成。共有房屋111间,建筑为悬山式、土木石结构、夯墙、灰瓦面,装饰简约朴素。下堂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堂屋梁架简朴,柱础有明风。堂屋上下之间天井廻廊为减柱造,在通往横屋“天街”的廊门门额饰灰塑书卷,上书吉祥颂语。下堂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开启式屏风门了与上堂隔断,平时紧闭,遇岁时佳节、或庆典、或祭祀等活动方得开启。屏风门额署:“忠孝堂”。两侧配饰屏柱刻木楹联曰:“忠孝有声天地老;古今无数子孙贤。”堂前檐前屏柱则饰刻木楹联曰:“荆树有花兄弟乐;砚田无税子孙耕。”檐前通廊单拱梁跳装饰简约。上堂依照客家传统祠堂建筑装饰,中轴线上设置凹式神龛,上供列祖列宗灵位神牌。神龛上端屏板上署林氏堂号:西河堂。神龛两侧设屏门可连接上堂后立面大门,屏柱木刻楹联曰:“赐姓溯长林移孝作忠代有英贤昭史册;分枝从峤岭枝繁叶茂还期根本笃栽培。”楹联叙述了林氏的姓氏源由、迁徙经过、忠孝英贤和后裔的繁衍分布。上堂堂口廊壁上还上书一联曰:“要好儿孙需积德;欲高门第在读书。”平时族中有佳音捷报,后裔必秉香烛禀报列祖列宗,感谢先祖恩典庇佑。至于常年岁时佳节,特别是每年除夕,则是全族老少聚集于此,敬奉三牲佳果等,虔诚祭祀列祖列宗,酬谢诸神,祈愿来年国泰民安,心想事成。因而上堂不但在建筑形制上是主体建筑加于突出,而且是全族至高无上的重要活动场所。
砻宇林正立全景
该祠除却依山就势,前低后高,按照客家围屋的传统布局和使用传统建筑材料构筑外,其特别之处在于,一是在传统的纵向椭圆形中轴对称的平面布局上,建筑立面为左侧连接纵向外横屋,右侧连接纵向内横屋的前后均有周匝厢房的“围屋”。不但在现存梅州客家传统民居中建造时间较早,而且存世类似这种形制的客家传统民居建筑,更是屈指可数,可谓弥足珍贵。是研究客家传统民居不可多得、不可再生的古代建筑实体。二是建筑形制奇特,是一座典型的“风水”建筑,该祠依堪舆先生按“砻”的形制建造,因而不但在右侧辟一小门方便户外交通,而且还在左侧悬山式主大门处连接开辟两个大门,主大门门前砌筑外照壁,副大门门后砌筑内照壁,形成了多门和多照壁的奇特现象,蕴藏着客家人的“风水”理念。三是堂屋与横屋在空间上不连接,并且相对独立可封闭。四是建筑占地面积大却未按通常的规划建筑三堂的主体而筑成两堂,使建筑物之间让人感到宽阔舒畅、阳光充足,且下堂通廊檐前只有两级步级台阶连接宽广的门坪,堂前视野广阔。五是堂屋两侧纵向对称的两列横屋相间与堂屋之间不设轩或迴廊连接,形成两条宽敞的“天街”,使围内畅通无阻。六是堂屋前,有宽敞的门坪和半月形大池塘,在池塘弧形弓背坪与“前围”周匝厢房之间砌筑明显偏离中轴线左侧的照壁相隔。长年充盈的大池塘为居家用水、养殖水产、调节小气候、防火灭火等提供了生产、生活的方便和保障。门坪左侧池塘边一口水井的源泉虽与池塘不关连,不但长年清盈,即使遇旱水位也始终高于池塘水面,井泉清冽,至今仍是居家饮用的水源。七是堂屋后立面与“后围”周匝厢房前之间,用鹅卵石铺砌成前低后高的圆弧形凸面花台(俗称“化胎”),并与横屋“天街”连接形成特别宽阔的空间。八是该祠祀祖场所、起居宅房、生产作坊,用地划分明确,建筑功能齐全。
砻宇林正立全景
砻宇林左侧副门内照壁与外照壁悬山式主门
此外,综观屋内楹联,或述事、或明志、或教化……,不但极具文学艺术性,而且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客家人秉承孺家的忠孝传统,也反映出林氏北瞻公及其后裔崇文重教的家道渊源与人生阶值取向。正是这种客家传统文化的氛围和熏陶,秉承忠孝传家的林氏北瞻公后裔,仅近现代便培育了梅县革命前辈林象清(化名陈华,《赤子忠心写春秋》详细介绍了他的光辉一生)、离休干部林宏元、旅港著名画家林炫荣、原韶关学院院长、教授、客家史学专家林立芳、旅泰国宋卡府客家联谊会会长林明芳、开创嘉华制衣行业,产品销世界各地的企业家林英俊等。此外,还培育了博士生、硕士生、工程师、企业家、高级行政管理人员、厅处级干部等英才俊贤。廿二世裔孙林象炎,现年92岁(妻丘和英)。其旅居泰国,生有13子4女,全部培育成才,或教师、或律师、或庄园主等,天伦之乐,一时传为美谈。林氏北瞻公后裔现居美国、加拿大、毛里求斯、泰国和港澳地区有数百人,现居梅城200多人。他们为公益事业和社会的文明进步贡献良多。

图文/朱迪光

作者简介:朱迪光,广东梅县人,原梅县区博物馆馆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