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深富有中国,广大贫穷中国,到底哪个才是真正中国?
鲁晓芙,财经作家,旅居欧洲,以荷比卢为基地,从事全欧洲投资并购业务。
中国经济已经国际化了,不了解欧洲,有时候,你就不了解中国。
欢迎关注:鲁晓芙看欧洲。 合作请联系微信:Xiaofu_Lu
中国人经济发展好快,此等速度远超美国的预期,有些事情老外看不懂,一个是看不懂中国还有很多贫穷落后地区,一个是看不懂北上广深已经成为世界级的城市,很多发达国家的人也留恋在北上广深的生活中。
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中国?我的答案是:这都是真实的中国。多种经济形态和生活状态并存,这也是中国优势。
过去几十年,很多所谓「中国观察者」,不断认定中国的快速经济增长即将结束,中国的经济随时崩溃,事实却又一直在推翻他们论断。为什么他们会把错误重覆了这么多次而仍不自知?
撇开有政治动机或以仇恨掩盖眼光的人不说,他们的错误,很可能源自其不懂中国,中国正在深刻地经历着几场不同阶段的工业革命,而这些不同的阶段在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中国,往往是同一时间发生的。
这些工业革命规模宏大,按照自身的规律运行,今天仍是生机勃勃,远未到结束的阶段。不掌握此点,政策错误会随之而来,累人累己。
农村人口大量迁徙城市
第一个阶段是农业人口转型为工业或服务业人口,最明显的代表性现象是,农村人口大量迁徙到城市中。1952年,中国城镇人口只有7163万,占总人口12.46%;到1978年,也是只占17.92%,中国基本上是一个农业国家。随着改革开放出现后,城镇人口大幅上升,到2017年,城镇人口已达8亿1347万人,占总人口58.52%,而且此种升势远未衰竭;近20年来,城镇人口增加的数量,仍保持在每年2000万以上。
就算从较表面的角度,观测此种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也可知其对经济有重大影响。2017年,中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6396元人民币,农村人口则只是13342元,但因城镇人口要负担较多的税,所以我们大可推断城镇人口的人均产值,大约等于或高于农村人口的三倍。换言之,农民跑到城镇工作后,收入或产值可猛增200%。我算过一下,每年城镇人口增加2000多万,大约可把GDP的增长率拉高一个百分点,而且这效应在未来二三十年都会长期存在,直至八九成以上的人口,都变成城镇人口为止。
城乡的人口迁徙,由此可见,已经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但它的效应,其实远不止此。宏观经济大师卢卡斯(Robert Lucas)去年再次发表他对工业革命研究的看法,他根据百多个国家历史上的数据指出,农村人口的比重与GDP有显著的负面关系,一国的乡村人口比例越高,GDP便越低,与上述所谈到的相符。
城镇人口在起着什么作用?城镇人口密度较高,而且工作的组织性比农村强,信息也流通得快,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更密切,这样便造成了一个比在农村更利于学习的氛围,包括卢卡斯在内的多位经济学家都认为,我们的知识有溢外性,假如我们接触的人学识丰富,能力高强,我们也会得益,生产力得以提高。
正如卢卡斯所言,我们的父母、朋友、同事、上司、学生、在社交场合结识的人,所看的电视、所读的书,都可决定我们人生的路向与生命的质量;反过来看,我们自己的行为言论都有社会性,也可影响其他人。从此推论,在人杰地灵的地方,就算没有物华天宝,也可打造出一个高度发展的美丽新世界。
由此可知,生活地方的选择十分重要,与什么人结交来往,也有可能对自己的前途影响深远。中国人对此不会陌生,孟母为孟子“三迁”正是她明白这道理。城镇在提高生产力方面,能提供一个远胜农村的环境,所以如果要工业化,移民到城镇十分必要。
后来者如何科技赶超?
上述说法可从另一角度探究。城镇的优点是方便我们接触不同事物,即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使我们的生产力能快速提高。我们在学校学什么?最重要的任务,便是学习先贤的思想,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掌握更多的知识,为己所用。在这个意义上,成功的学校,是可以把学生培养为更有效率的模仿者,或说得直接一点,是抄袭者。
课本中的知识都是别人发现的,我们用了这些知识,是否在「偷窃」别人的知识产权?人类社会若视此为偷窃,事事都只求原创,不是自己发明的便不能随便用,那么社会恐怕会有大倒退;但我们也知道若不保护知识产权,那么创新活动的诱因,会随之减弱,一样不利社会进步。
如何平衡,要看历史环境,例如,在科技领先的国家,如果要生产力上升,主要靠创新,不是靠学习,那么保护知识产权的声音便很强;但在科技较落后的地区,学习别人的先进知识、缩窄与别人的科技差距,是最快提高生产力的方法,他们只是被逼才会尊重知识产权。
此等随环境变化,而对知识产权产生不同态度的现象,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例如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的工业生产技术冠绝全球,那时英国视其纺织工厂中的纺织机是绝密技术,美国当时想尽办法要掌握此技术,而不可得。
后来终于有位叫斯莱特的英国人,14岁时开始在英国一纺织厂中当学徒,一做7年,之后他秘密潜离英国赴美,把他记忆中的纺织机细节,泄漏给美国人,从此英国视他为叛徒,美国的杰克逊总统却赞扬他为「美国工业革命之父」。
二次大战前,德国拥有大批顶尖科学家,但他们为了避战,而大量移民美国,从此美国便掌握了科技创新的牛耳,这不也是很厚脸皮地,把别国的科技顺手牵羊般拿过来吗?但美国人绝不会认为这有什么不妥,就算在阻止钱学森回到中国时也是如是。当科技远远落后的国家在追赶先进国家时,后者往往不会追究知识产权问题,这是因为落后国家,根本无法挑战先进者,让她们掌握更高的技术,有利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可用较低价格,把产品卖给先进国家。
中国今天的工业革命在哪个阶段?农村人口迁到城市去,这是为城镇工厂生产劳动密集产品的必经阶段,但2017年仍有四成多的人口留在农村,意味这阶段的工业革命尚未完结。
不过,城市中却又早已出现另一波更高层次的工业革命,能生产出十分先进的科技产品,华为、百度、大疆、阿里巴巴等科技公司在世界上赫赫有名,在某些领域还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
为何中国可做到此点?我相信原因之一是,中国的学校,在训练学生学习上颇为成功,学生把别人的东西学得很快。还不到10年前,中国的「高科技」商品还是山寨的居多。
成功的山寨公司,其实尚未足够反映中国人学东西快,较高层次的学习是学到独立创新的方法与制度,而不光是学到怎样造出一个产品。如上所说,有些产品是领先外国的,这足以证明中国自己已有创新能力。
美国害怕科技大国地位旁落
中国人学习之快部分已体现为创新之快,此等速度远超美国的预期,一大堆矛盾乘时出现。对中国过去生产及未来一段颇长时间,还会生产的劳动密集但有一定质量的工业制品,美国十分欢迎,美国自己没兴趣造,留给别国对己有利。对一些可与美国高新科技产品抢占市场的中国商品,美国的策略是,追究它们不尊重知识产权,这也是贸易战的一个主战场,但中国创新科技有部分甚至已领先美国,这引致美国恐惧自己失去一哥地位。
在这问题上,再拿知识产权攻击中国,便欠缺说服力,因为有些科技外国并未拥有,中国自然不可能从外国抄袭过来。用安全理由到处警告其他国家不可用华为,正是反映美国怕科技大国地位旁落,不能用保护知识产权的理由,便用通讯安全作理由。
▲用安全理由到处警告其他国家不可用华为,正是反映美国怕科技大国地位旁落。
由此可见,除了第一阶段的工业革命仍在进行外,中国早已进入第二阶段的模仿学习先进国家的高新科技,及第三阶段的自主创新,每一阶段都做得不错,今天还是3个阶段都同时并行,而且速度极快。
美国最顾忌的也许是中国的速度,速度意味经济增长率高企,连哈佛大学前校长森马斯也承认在不久的将来,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GDP将两倍于美国,(淡定,都是美国的套路.....)这对地缘经济影响何其深远!
哈佛大学前校长森马斯说中国要两倍于美国GDP,哈哈,忽悠么?
为何中国有此速度?除了中国人相信教育并肯花苦功学习外,也许规模效应是最重要的因素。如上所说,人口城镇化,容许人民有更广阔的交流与学习机会,有利提高生产力。同一道理,中国人口众多,拥有多个超过一两千万人口的超巨型城市,而且近20年来高等院校的毕业生,超过欧美的总和,这便为大量的工业与创新提供了条件,例如深圳的科技零件供应链冠绝全球,相当大程度,是靠拥有大量不同档次的科技人才所赐。
规模效应是重要的,除了本身有庞大人口及市场外,中国也想全球化继续下去,这对提升规模有积极意义。
不同的工业革命阶段,造就了中国城市特别明显的几线城市的划分,北上广深的城市发展,目前已经不属于任何一个欧美发达国家的首都了;中国的二线城市,成都,南京,杭州,重庆,沈阳,长沙,武汉,青岛,大连等,都在急剧的推进产业升级,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甚至五六线小城市小镇,都能感受到变化。这就是中国经济参差之美,也是中国经济整体快速增长的秘密。
编辑:鹤立高岗 格式: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