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中考数学压轴题(精选中考题特训)

【解析】

(1)令y=0,即y=1/4x²-1/4(b+1)x+b/4=0,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即可求出A,B横坐标,令x=0,求出y的值即C的纵坐标;

(2)存在,先假设存在这样的点P,使得四边形PCOB的面积等于2b,且△PBC是以点P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设点P的坐标为(x,y),连接OP,过P作PD⊥x轴,PE⊥y

轴,垂足分别为D、E,利用已知条件证明△PEC≌△PDB,进而求出x和y的值,从而求出P的坐标;

(3)存在,假设存在这样的点Q,使得△QCO,△QOA和△QAB中的任意两个三角形均相似,有条件可知:要使△QOA与△QAB相似,只能∠QAO=∠BAQ=90°,即QA⊥x轴;要使△QOA与△OQC相似,只能∠QCO=90°或∠OQC=90°;再分别讨论求出满足题意Q的坐标即可.

【点评】

此题是一道综合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同时还让学生探究存在性问题,对待问题要思考全面,学会分类讨论的思想.

【点评】该二次函数综合题涉及了抛物线的性质及解析式的确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在判定等腰三角形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的腰和底分类进行讨论,以免漏解.

【解析】

方法一:

(1) A、B点为抛物线与x轴交点,令y=0,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

(2)根据题意求出△ACD中AC边上的高,设为h在坐标平面内,作AC的平行线,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等于h.根据等底等高面积相等,可知平行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的D点.从一次函数的观点来看,这样的平行线可以看做是直线AC向上或向下平移而形成.因此先求出直线AC的解析式,再求出平移距离,即可求得所作平行线的解析式,从而求得D点坐标.注意:这样的平行线有两条,如答图1所示.

(3)本问关键是理解“以A、B、M为顶点所作的直角三角形有且只有三个”的含义.因为过A、B点作x轴的垂线,其与直线l的两个交点均可以与A、B点构成直角三角形,这样已经有符合题意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第三个直角三角形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方面考虑,以AB为直径作圆,当直线与圆相切时,根据圆周角定理,切点与A、B点构成直角三角形.从而问题得解.注意:这样的切线有两条,如答图2所示.

方法二:

(1)略.

(2)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水平底与铅垂高乘积的一半得出D点的坐标.

(3)以A、B、M为顶点所作的直角三角形有且只有三个时,F与直线I相切,通过连接切点,利用三角函数可求出切点坐标,从而求出直线l的解析式,注意两种情况,以防漏解.

【点评】

本题解题关键是二次函数、一次函数以及圆等知识的综合运用.难点在于第(3)问中对于“以A、B、M为顶点所作的直角三角形有且只有三个”条件的理解,这可以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方面入手解决.本题难度较大,需要同学们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解析】

(1)先假设出函数解析式,利用三点法求解函数解析式.

(2)设出M点的坐标,利用S=S△AOM+S△OBM-S△AOB即可进行解答;

(3)当OB是平行四边形的边时,表示出PQ的长,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列出方程求解即可;当OB是对角线时,由图可知点A与P应该重合.

【点评】

本题是对二次函数的综合考查,有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三角形的面积,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的性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的表示,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仔细分析便不难求解.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待定系数法、二次函数的最值、等腰梯形、相似三角形、图形的平移以及几何图形面积的求法,涉及到的知识点众多,难度较大,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有利于训练并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解析】

(1)已知直线AB的解析式,首先能确定A、B点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a、b的值;若设直线AB与y轴的交点为E,E点坐标易知,在Rt△AEO中,能求出sin∠AEO,而∠AEO=∠ACP,则∠ACP的正弦值可得.

(2)①已知P点横坐标,根据直线AB、抛物线的解析式,求出C、P的坐标,由此得到线段PC的长;在Rt△PCD中,根据(1)中∠ACP的正弦值,即可求出PD的表达式,再根据所得函数的性质求出PD长的最大值.

②在表达△PCD、△PBC的面积时,若都以PC为底,那么它们的面积比等于PC边上的高的比.分别过B、D作PC的垂线,首先求出这两条垂线段的表达式,然后根据题干给出的面积

比例关系求出m的值.

【点评】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应用以及解析式的确定、解直角三角形、图形面积的求法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能力.

【解析】

(1)由∠CBO=45°,∠BOC为直角,得到△BO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又OB=3,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AOB的性质知OC=OB=3,然后由点C在y轴的正半轴可以确定点C的坐标;

(2)需要对点P的位置进行分类讨论:①当点P在点B右侧时,如图2所示,由∠BCO=45°,用∠BCO-∠BCP求出∠PCO为30°,又OC=3,在Rt△POC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OP的长,由PQ=OQ+OP求出运动的总路程,由速度为1个单位/秒,即可求出此时的时间t;②当点P在点B左侧时,如图3所示,用∠BCO+∠BCP求出∠PCO为60°,又OC=3,在Rt△POC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OP的长,由PQ=OQ+OP求出运动的总路程,由速度为1个单位/秒,即可求出此时的时间t;

(3)当P与四边形ABCD的边(或边所在的直线)相切时,分三种情况考虑:

①当P与BC边相切时,利用切线的性质得到BC垂直于CP,可得出∠BCP=90°,由∠BCO=45°,得到∠OCP=45°,即此时△CO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出OP=OC,由OC=3,得到OP=3,用OQ-OP求出P运动的路程,即可得出此时的时间t;

②当P与CD相切于点C时,P与O重合,可得出P运动的路程为OQ的长,求出此时的时间t;

③当P与AD相切时,利用切线的性质得到∠DAO=90°,得到此时A为切点,由PC=PA,且PA=9-t,PO=t-4,在Rt△OCP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于t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此时的时间t.综上得到所有满足题意的时间t的值.

【点评】

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利用了数形结合及分类讨论的思想,熟练掌握切线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解析】

方法一:

(1)根据抛物线的解析式可得出A、B、C、D的坐标,设AC解析式为y=kx+b(k≠0),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

(2)先根据题意结合图形,画出点P和点Q的位置,然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及抛物线上点的坐标特点可求出三个Q的坐标.

(3)因为BD的长固定,要使△BDM的周长最小,只需满足BM+DM的值最小即可,作点B关于AC的对称点B',连接B'D,则与AC交点即是点M的位置,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的坐标,得出B'D的解析式,继而联立AC与B'D的解析式可得出点M的坐标.

方法二:

(1)先求出点A,C坐标,并求出直线AC方程.

(2)先用参数表示P点坐标,用坐标平移法表示出Q点参数坐标,把Q点坐标代入抛物线,求出Q点坐标.

(3)找出点B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B',根据斜率垂直公式,利用直线AC的斜率求出直线BB'的斜率,从而求出BB'的直线方程,与AC直线方程联立,并求出F点,再利用黄金法则五,求出B'坐标,最后求出B'D与AC的交点M.

【点评】

此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涉及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答本题需要我们熟练各个知识点的内容,认真探究题目,谨慎作答.

【解析】

(1)本题需先根据已知条件得出AC的值,再根据CP⊥AB求出CP,从而得出CM的值.

(2)本题需先根据ENsin∠EMP=12/13,设出EP的值,从而得出EM和PM的值,再得出△AEP~△ABC,即可求出PE/AP=BC/AC,求出a的值,即可得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且能求出函数的定义域

(3)本题需先设EP的值,得出则EM和MP的值,然后分①点E在AC上时,根据△AEP~△ABC,求出AP的值,从而得出AM和BN的值,再根据△AME~△ENB,求出a的值,得出AP的长;②点E在BC上时,根据△EBP~△ABC,求出AP的值,从而得出AM和BN的值,再根据△AME~△ENB,求出a的值,得出AP的长.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在解题时要注意知识的综合应是解本题的关键.

【解析】

(1)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点A、B的坐标便可求出C点坐标,将C点坐标代入正比例函数即可求得直线l的解析式.

(2)根据题意,得OP=t,AQ=2t,根据t的取值范围不同分三种情况分别进行讨论,得到三种S关于t的函数,解题时注意t的取值范围.

(3)分别根据三种函数解析式求出当t为何值时,S最大,然后比较三个最大值,可知当t=8/3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为128/9.

【点评】

本题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抛物线最大值的求法和动点问题等知识点,是各地中考的热点和难点,解题时注意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的运用,同学们要加强训练,属于难题.

【解析】

(1)已知抛物线的解析式,当x=0,可确定C点坐标;当y=0时,可确定A、B点的坐标,进而确定AB、OC的长.

(2)DE∥BC,可得出△AED、△ABC相似,它们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由此得到关于s、m的函数关系式;根据题干条件:点E与点A、B不重合,可确定m的取值范围.

(3)①首先用m列出△AEC的面积表达式,△AEC、△AED的面积差即为△CDE的面积,由此可得关于S△CDE、m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函数的性质可得到S△CDE的最大面积以及此时m的值;

②过E做BC的垂线EM,这个垂线段的长即为与BC相切地⊙E的半径,可根据相似三角形△BEM、△BCO得到的相关比例线段求得该半径的值,由此得解.

【点评】

该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图形面积的求法等综合知识.在解题时,要多留意图形之间的关系,有些时候将所求问题进行时候转化可以大大的降低解题的难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