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代名家名方看中药处方中药物剂量确定规则
中医临证中,明确处方的君臣佐使主次配伍关系,并选择各药合宜的用量大小比例,是提高方药临床疗效的关键之一。在不少名医名方中,有以君药用量大、佐使药用量小,两者相对用量配比差异显著之方,本文称其为大小剂量成方。
1
君臣佐使药量比例原则
方剂是在辨证、立法之后,选定适当的药物与用量组合而成的,其完整结构一般包括君、臣、佐、使四个部分。君臣佐使是方剂的组方原则和结构的基本形式,其确定主要根据药物在方中发挥作用的主次,此外还与相应药物药效大小和质地轻重有关。在处方中,针对主病、主证的药物称为君药或主药。君药决定了本方所治的主要病或证,一般用量应较他药大,以指示此方药力、效用和主治,甚至其趋向的脏腑。佐君之谓臣,臣药或称辅药,用以加强君药(主药)力量或治疗次要病证。应君、臣则为佐、使。佐药常辅助君、臣,或减轻其副作用(如反佐),或加强其治疗作用。而使药则是引经报使之意,指示本方的基本作用方向(如升降、归经),或用作药引。
药量的梯度比例关系应体现在处方各药之间的君臣佐使关系上,《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可见,在处方中,君药应味数少而分量重,臣药可味数稍多而分量稍轻,佐使分量更轻。《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王冰注云:“令药气至病所为故,勿太过与不及”,都说明处方用药剂量各有大、小,药性、药力也相应有强有弱。在临床上,要根据病情和证候的轻重来决定方之大小、药之多少、量之轻重等,以药力达到病所为准。
君臣佐使用药的大小剂量比例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在处方各药用量上,应根据具体病情证候病机的需要进行用量配比。对此,一般可从中药性能、量效关系、配伍三个方面来考虑。《景景医话》言:“(君臣佐使)用药分量之轻重,当视其病以为准。即古方流传其分量,仍赖用之者增损其间,乃和合病机。同一方也,有见此证则以此药为君,见他证则以他药为君者”,即是其义。
以《伤寒论》中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为例,桂枝加桂汤组成为桂枝五两、芍药三两、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炙甘草二两,治奔豚,以桂枝平冲降逆为君,药量大;桂枝加芍药汤组成为芍药六两、桂枝三两、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炙甘草二两,治腹满时痛,以芍药缓急止腹痛为君,药量宜大。以上两方都是用量按君臣佐使逐级递减。
《傅青主女科》中以补气升肠饮治脱肛,其药物组成为人参、黄芪、当归各一两,白芍五钱,川芎三钱,升麻一分。方中人参、黄芪、当归3味是君药,组成补脾升阳的药组;白芍为臣药,川芎为佐药,与当归相合,是为缓急和血;升麻为使药,升阳引经,各组药物用量逐级递减。又如《傅青主女科》之黄芪补气汤,治气虚不摄之腹痛畏寒而小产者,黄芪二两、当归一两、肉桂五分,方中黄芪为君药补气升提,当归为臣药养血和血,肉桂为使药温阳散寒,也是用量逐级递减。
2
历代君臣佐使药配伍用量方法举例
经方配伍严谨,层次井然,药量合度,历来为医界共认,故不再述。在此以部分医家及时方、验方为例,对其配伍用量方法进行分析与论述。
君药大于其他药用量之和
《医林改错》中的补阳还五汤,以黄芪四两,当归尾二钱,赤芍一钱半,地龙、红花、桃仁、川芎各一钱,水煎服,初治时,日服一二剂,治中风半身不遂气虚血瘀者。方中君药黄芪用量独大,大于其他药用量之和的数倍,体现本方益气为主、活血为辅的效用
君药量独大,使药量特小
有的方剂,君药与使药的药量比是90∶1。如《辨证录》卷三方,白术三两、肉桂三分,水煎服,治房劳力役又感风湿,腰重腰痛。方中白术为君,祛湿强腰量大;肉桂温肾为使,是引经药,量特小。又如《辨证录》卷二方,人参三两、附子三分,水煎服,治阴虚而阳暴绝。方中人参大补气阴,为君药,量独大;附子为使药,温阳引经而入心肾,故以特小量。
验方三两三
“三两三钱三分”的验方即君药3味各为一两,共三两,佐药1味三钱,使(引)药1味量三分,简称“三两三”。如疮疡三两三:黄芪、当归、金银花各一两,甘草三钱,蜈蚣三分,另研末冲服,其余药物水煎服,治顽固性痈肿疮疡毒热盛者。上方黄芪、当归、金银花托毒排脓、清热生肌,君药量大力专;臣药甘草,和中、缓急、解毒;使药蜈蚣量特小,仅起到引经报使,搜剔解毒作用。除疮疡三两三外,还有自汗、溃疡、头风、镇衄、跌打、热痹等的“三两三”,分别治疗各种专症。其中如跌打三两三,当归、川芎、金银花各一两,活血通脉为君;穿山甲三钱,透络攻瘀为臣;三七粉三分,用量特小,应是使药,引诸药入血分。这些方中虽无佐药,但基本上也是各药用量按君臣佐使逐级递减。
六一量比类方
此类方君、佐用量比例为6∶1。较为著名的有《宣明论方》之六一散,治暑热小便淋涩等。方中滑石用量六倍于甘草,以清暑泄热利水为君药,为主;甘草通淋解毒是佐药,为辅。再如《仙拈集》之黄甘散,以黄连、甘草治多食炙煿,内有郁热,当心而痛;《朱氏集验方》之去杖汤,以赤芍、甘草治脚软无力、行走困难;《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之黄芪六一汤,以黄芪、甘草治痈疽消渴;《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之白术六一汤,以白术、甘草治脾胃不和;《仁斋直指方》之石莲子六一汤,以石莲子、甘草治心热梦遗赤浊。以上方剂,君药量大而力专,佐药均是甘草以缓急和中,配合君药而量小,君药与佐药药量比例均为6∶1,与六一散组方量比相同,可称为六一量比类方。
反佐药量小例
如《韩氏医通》之交泰丸,黄连五钱、肉桂心五分为末,炼蜜为丸,空心淡盐汤下,用以治疗心肾不交,心火旺而心烦,怔忡不寐。方中黄连上行入心,除烦宁神,清降心火,量大为君药;肉桂下行入肾,导火归原,温养肾脏,量小是为反佐。二味和合,其量比是10∶1,一清一温,交通心肾水火,达到心肾相交、水火既济、阴阳合和作用,故名交泰,有安眠宁神作用。又如《丹溪心法》之左金丸,黄连、吴茱萸用量为6∶1,治肝火头痛、胃痛、胁痛、吞酸。方中以黄连苦寒清热泻火为主,用六份之量;吴茱萸辛温肝降逆,既有反佐黄连以免其苦寒直折,又可引黄连入肝经而止胁痛,佐、使相兼,一药二用,仅用一份量。二方均以二药成对组方,是君药大剂量、反佐药小剂量成方的特殊形式。
3
傅山组方用药特点
在历代医家中,以明代傅山的方药用量富有特点,故予重点论述。在《傅青主女科》中,他常将前人古方变化化裁,方中用治本药(补气、血、肝、肾、脾)为君、臣而量大,治标药(止血、化湿、利水、理气、疏肝等)为佐使而量小,组成大量、小量比例悬殊的效方。
君臣药用量大
《傅青主女科》常设二味或三味君药大量以突出其补益功效。在此基础上,配伍臣药和佐使药。以白术配巴戟天、白术配熟地黄二组药对为例说明。1)白术-巴戟天。白术燥湿补脾,治带脉而利腰脐之气;巴戟天温润肾气,通任脉而调月经。二味燥润同用,脾肾双补,通利带、任两脉奇经。以白术、巴戟天为主,并以大剂量(各一两)入煎,是傅青主常用药对。如温胞饮治下部冷而不孕,白术、巴戟天各一两,是为君药量大;人参、杜仲、菟丝子、山药、芡实、肉桂各三钱为臣药,助君药加强健脾温肾;补骨脂二钱为佐药,亦温肾补脾;附子二分为使药,引药入心肾,量小。类此还有宽带汤、温脐化湿汤、健固汤、化水种子汤、温肾止呕汤、两收汤、并提汤等。在补气健脾时,则选配人参、黄芪、山药、茯苓、芡实、莲子,注意补脾而不碍调经;在补肾、温肾时,则选配菟丝子、杜仲、补骨脂、肉桂、续断等,注意肾水润养之性。2)熟地黄-白术。《傅青主女科》用熟地黄、白术各一两,大剂脾肾双补为君药组方。如固本止崩汤治血崩,以熟地黄、白术各一两,大补脾肾为君药;当归五钱补血,人参、黄芪各三钱补气,应是臣药;少佐以黑姜二钱,引经入血分而止血。全方妙在不全止血,而惟大剂补气补血,且“倘畏药味之重而(熟地黄、白术)减半,则力薄而不能止崩”。又如加减当归补血汤治年老血崩,先用黄芪、当归各一两为君药,三七末三钱为佐药,桑叶14片为引使,两补气血而止崩。初治血止显效后,又在上方基础上再加熟地黄一两、白术五钱、山药四钱、麦冬三钱固本复元,五味子一钱收敛为使,以除病根。他如引精止血汤、安奠二天汤、救败求生汤、两收汤、清海丸、益经汤、并提汤,均以熟地黄、白术各一两入煎,分别治疗不孕、血崩、经闭、胎动不安、经前便血、产后呕吐等。
佐使药用量小
傅山以荆芥为方中佐使,常将荆芥穗炒黑,称为黑芥穗,或引血归经,或疏肝解郁,其用量小。1)引血归经。每在大队补药中配以炒黑荆芥二三钱,引血归经。如平肝开郁止血汤,治郁结血崩。方中用白芍一两平肝,白术一两利腰脐,当归一两补血,为君药;三七三钱止血,生地黄、牡丹皮各三钱凉血,为臣药;柴胡一钱开郁疏肝,黑芥穗二钱引血归经,为佐使药。再如补气解晕汤治正产气虚血晕,以人参、黄芪、当归各一两补气血,用黑芥穗三钱引血归经,姜炭一钱行瘀引阳。在临床上,凡月经量多或经期过长崩漏属血热者,均可宗此法。2)疏肝解郁。荆芥芳香馥郁,顺肝木之性,故本品祛风解表,又兼疏肝解郁、调经止带功效。傅青主用此时,常将荆芥穗炒黑,并配小量的柴胡(或香附)等佐使。如此,一方面减轻其祛风作用,而突显其疏肝解郁之功。如定经汤治肝气郁结所致经来先后无定期,用菟丝子、白芍、当归各一两,熟地黄、山药各五钱,茯苓三钱,补益肝肾,为君臣;并配以荆芥穗炒黑二钱,柴胡五分,疏肝之郁,为佐使。又如完带汤治白带,脾、胃、肝同治,大补脾胃,稍佐疏肝之品,用白术、山药各一两,白芍五钱,健脾和肝为君药;苍术、车前子各三钱,人参二钱,甘草一钱,健脾燥湿为臣药;陈皮、黑芥穗各五分,柴胡六分,为佐使。再如安老汤治年老经水复行,人参、黄芪、熟地黄各一两,白术、当归、山茱萸各五钱,以大补肝肾脾,为君臣;配用阿胶一钱止血养血为佐;黑芥穗一钱、香附五分为使,使其“肝疏而脾自得养”。此外,《傅青主女科》常用补脾肾药大剂,以为奇经之治。如易黄汤治黄带,用山药、芡实各一两专补任脉之虚,是为君药;同时又用黄柏二钱清肾火,为臣药;车前子一钱渗利湿邪,为佐药;白果10枚使药,引入任脉,以为“凡有带病者,均可治之”。
4
张介宾用药组方特点
张介宾重于补肾,《类经》中的大宝论、真阴论充分表达了其重视真阴、真阳的学术观点,而其方药主要反映在《景岳全书·新方八阵》中。在该卷补阵中,用熟地黄为君药补肾养血,常达一至三两。类此名方有贞元饮、大补元煎、左归饮、右归饮,补阴益气煎等。其中较突出的贞元饮的组成三药,其熟地黄为君补肾纳气,用七八钱至一二两;当归为臣养血而止咳平喘用二三钱;炙甘草一二钱,为佐药,缓急止咳和中。方中药量按君、臣、佐、使递减。又如丸剂之左归丸、右归丸、归肾丸、血余赞化丹,方中熟地黄每用八两,而山药、枸杞子、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等常用四两,体现其以熟地黄补肾水、养阴血为主的组方思想。
5
王清任用药组方特点
王清任《医林改错》重视血气通达,主治血瘀诸证,重在益气活血和理气活血,其方药配伍简明实用。在益气活血诸方中,尤其善用大量黄芪为主药。在《医林改错·半身不遂本源》中论半身不遂病机为“气亏”,系“半边无气”所致,故每方均重用黄芪益气为主,以促血脉通达,化除瘀血。黄芪用量为一至八两,大大超过相配伍的臣药、佐使药。“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故立意补气化瘀而重用黄芪。方中并以较小量的活血化瘀药配伍,如桃仁一至三钱,红花一至三钱,赤芍一至一钱半等。除补阳还五汤外,他以黄芪桃红汤治产后抽风,用黄芪八两,桃仁三钱,红花二钱;黄芪赤风汤治瘫,用黄芪二两,赤芍、防风各一钱;足卫和荣汤治痘后抽风,用黄芪一两,桃仁、红花各一钱半,当归一钱,酸枣仁、白芍、白术、甘草各二钱,党参三钱;助阳止痒汤治痘后瘙痒,兼治失音,用黄芪一两,桃仁、红花各二钱,赤芍、山甲、皂角刺各一钱。方中药量,按君臣佐使递减,也是大小剂量成方的典型方例。
6
张锡纯用药组方特点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善用山药滋阴健脾补肾,治劳瘵、泄泻、痢疾、淋浊、消渴等。以山药方治痨瘵为例:一味方,如一味薯蓣饮,以山药四两水煮代茶饮。二味方,如珠玉二宝粥、沃雪汤,大量山药一两半至二两,分别配薏苡仁、牛蒡子,治脾肺阴虚、虚热劳嗽喘促、饮食懒进等。更有资生汤,用山药一两,玄参五钱,白术、牛蒡子各三钱,鸡内金二钱;醴泉饮用山药一两,生地黄五钱,人参、玄参、天冬、代赭石各四钱,牛蒡子三钱,甘草二钱。二方均治劳瘵身热,喘促咳嗽,形体羸瘦,脉虚数。前方偏于脾虚,后者劳热更甚。山药能利水利痰,性兼滋阴,于阴虚有痰尤宜,故予以重用为君药治劳嗽身热。多味方中药量,按君臣佐使递减。
本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