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台北故宫的十大文物,件件都大有来头!
早前,台北故宫不顾民众舆论将已有1400多年历史的颜真卿《祭侄文稿》,引发了大批国人的不满。然而,这份艺术价值极高,被认为仅次于《兰亭集序》的“天下第二行书”确实在日本展出了,据前线宝友线报,《祭侄文稿》被放置在一间相对独立的展厅,观众需排四至五行的蛇形长队参观。
其实,台北故宫的宝物何止一件《祭侄文稿》,我们一起来看看藏在台北故宫的十大珍贵文物,这些文物凝结着我们国人的文魂,但对于我们大多数国人而言,却终生难得一见!
|西周毛公鼎|
西周毛公鼎的价值高到什么地步呢?因文物价值太高,与大克鼎、大盂鼎并称“海内三宝”,也就是说,可以算是鼎中之王了。毛公鼎通高54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径47厘米,重34.5千克,由作器人毛公而得名。
毛公鼎被称为国之重器,最为主要的是鼎内铸有铭文,这篇铭文32行,近500字,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堪称西周青铜器中铭文之最。而这篇铭文讲的是西周真实的史料,内容叙事完整详实,被誉为“抵得上一篇《尚书》”的珍贵文献,因此,毛公鼎可谓举世瑰宝,是国之重器。
|西周散氏盘|
散氏盘又名“矢人盘”,是西周历王时期重器。清乾隆初年陕西风翔出土,曾藏于乾隆内府,与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盘并称四大国宝。散氏盘应为西周晚期出品,它最引人注意的是盘内共三百五十七字的铭文,记载了西周时散国和邻国解决土地纠纷的协议。
散氏盘铭文铸于盘内底上,共三百七十五字,铭文的字与字间隐约可见阳文直线界栏,具有典型西周晚期铭文的风格,是一件风格非常突出的作品。其书法浑朴雄伟,字体用笔豪放质朴,敦厚圆润,结字寄奇隽于纯正,壮美多姿。有金文之凝重,也有草书之流畅,开“草篆”之端。散氏盘原拓本极珍罕,海内学者争求而极难得。
|颜真卿《祭侄文稿》|
这一件便是争议不断的被台北故宫外借给日本的国宝。这份行书墨迹,是颜真卿为自己的侄子写的一篇祭文草稿,他的侄子季明为叛军安禄山残杀,颜真卿悲愤不已,情绪难平,写下了此篇作品:尽管有错桀之处,时有涂抹,然而,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纵28.2厘米,横72.3厘米,25行,共230字。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
|苏轼《黄州寒食帖》|
宋代苏轼《黄州寒食帖》,行书纸本,纵18.9厘米,横34.2厘米,共17行,129字,是苏轼写得两首关于寒食节的诗稿,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1080年苏轼受到贬斥,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政治上郁郁不得志,在贬到黄州的第三年(1082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即此《黄州寒食帖》。
《黄州寒食帖》的诗文写得苍凉惆怅,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彰显动势,光彩照人,气势奔放,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而无荒率之笔。
《黄州寒食帖》曾流失海外,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刚一结束,但是得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私嘱友人在日本访觅《黄州寒食帖》,之后以重金购回,至今仍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内。它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
|五代赵干《江行初雪图》|
全卷描写长江沿岸渔村初雪情景。天色清寒,苇业树林,江岸小桥,一片初白,寒风萧瑟,江水微波;渔人卫寒捕鱼,骑驴者缩瑟前进,表现出江南初冬渔民和旅行的生活情况,绘景画人均积传神。图中树石笔法老硬,水纹用笔尖劲流利,天空用白粉弹作小雪,表现出雪花的轻盈飞舞。
图前题“江行初雪,画院学生赵干状”,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笔迹。上面还盖有宋宣和、金明昌、元天历、清乾隆、嘉庆等皇帝的收藏印章。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范宽(约950-1027),北宋人,名中正,字中立。中国古代著名画家,善画山水,重视写生。为人风仪峭古,磊落不拘世俗。其作品大多气魄雄伟,境界浩莽,雄阔壮美,墨韵浓厚,笔力鼎健。晚年卜居终南、太华,置身自然,尽得画意。其画风对后世影响极大。
此图描绘溪山行旅,气势雄伟,体现出北方山水画派坚凝雄强的特点。画面由上而下分三段布局,分别代表前、中、后的距离,极富空间感。《溪山行旅图》历来被称为范宽的代表作,树叶间有“范宽”二字题款。历代评论家对此画称赞备至。徐悲鸿曾高度评价此画:“中国所有之宝,故宫有其二。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纸本,水墨。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后半卷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黄公望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历代莫及。
|北宋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
汝窑一向被人们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汝窑被认为在河南的临汝县,但一直没有找到遗址。后经文物工作者的努力,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在宝丰县清凉寺找到了汝窑遗址。
汝窑以温润的天青釉色被誉为青瓷之冠,风格独具。因传世极少,弥足珍贵,目前全世界典藏不足70件,台北故宫收藏有21件,而像青瓷无纹水仙盆这样全器釉面纯洁无纹片的,据考证仅此一件传世。
|北宋汝窑《莲花氏碗》|
此碗呈十瓣莲花式,碗腹壁稍呈圆弧,直口稍敛,口缘花瓣流畅贯连,圈足稍高。整件器物由底至口厚度均匀,釉薄不透明,釉色呈青蓝,有细开片。全器满釉,圈足内底以五支钉垫烧,支钉点极细,支钉痕胎土呈灰黄色。
汝窑烧宫廷用瓷的时间仅20年左右,约在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故传世品极少,被人们视为稀世之珍。
|清朝《翡翠白菜》|
“翠玉白菜”一体成型,深受喜爱,在翠绿的菜叶上有两只昆虫,体型较大的、伸长著后脚的是螽斯,位在上方、小只的则是蝗虫。仔细看螽斯头上延伸出来的两根须须,虽然不是很明显,但是若从左侧仔细看,确可发现左边的一根须从头部处缺损了一公分左右,但长须后半段仍附在菜叶上。
翠玉白菜原是清朝永和宫的陈设器,相传为光绪的妃子瑾妃的嫁妆之一。白菜寓意清白纯洁,翠绿叶片上雕塑两只象征多产的螽斯,祈愿能多子多孙。玉雕师运用玉石自然天成的色泽分布,琢碾出一棵鲜活欲滴的白菜。
另外还有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还有东坡肉形石等。
主持人白岩松曾说:“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峡两岸各有一个故宫博物院,两个故宫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着大量代表了中华古代文化的奇珍异宝。对于大陆的大多数人而言,台北故宫博物院久闻其名,却难见其真容”,希望我们可以随意出入台北博物馆的那天早点到来!
本文转自公众号:老邱说宝,更多关于琥珀蜜蜡的精彩内容关注“laoqiushuobao"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