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南林氏五修谱】中科院研究员林忠辉序:代距纠误 正本清源
林氏源流网(平台)致力于林氏文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特别是在古人墓志铭、族谱谱序、人物事迹和古籍整理,推动林氏文史学术化和规范化。
龙南林氏五修谱相关链接:
【龙南林氏五修谱】原龙南政协副主席刘南生序:三大特性 族谱力作
本文来源:龙南林氏五修宗族谱 第138-139页
国史、方志、家谱是三种不同层次的历史载体。与国史宏大的历史叙事相比,家谱中记录的是一个家族繁衍过程中相对琐碎的内容。但这些看似琐碎的记录却是国史和方志中那些宏大叙事的有益补充,也可以让一个个历史时代更为形象和鲜活。就好比浩瀚的宇宙中,如果仅仅只有那些闪亮的恒星,没有反衬恒星光芒的小行星,该是多么的单调和寂寞。也好比宋时汴京的繁华,需要《清明上河图》中那些市井小民的一举一动来鲜活的体现一样。族谱中那些看似琐碎的记录,可以让睹谱的后人对祖辈的发展、繁衍、迁徙过程有深入的了解,从而激发尊祖敬宗的情感油然而生,达到修谱团结宗族、巩固亲情、激励后代的目的。族谱对维系农耕社会的乡村稳定和所起的教化作用,相信历史不会忽略。在社会变革巨大,人员迁徙频繁的当下,人的心灵归宿成为社会大问题之一。新时代下各姓氏修谱却方兴未艾,甚至有多个姓氏生发了在举国范围内修本族通谱的想法和行动,应该是对这一问题的某种程度的回应。
龙南地处粤赣交界之地,目前已记录的龙南林氏各支多源自福建。早自明朝永乐元年(1403),晚至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民间家谱修续之风兴盛。龙南各支林氏也在弘治年间(1488-1505)开展了联谱活动。清代道光二十五年(1849)年,全县各支林氏第一次正式合修族谱,并付梓印行。此间尚有各支自行所修的各种房谱、族谱问世。但囿于当时的认知局限,一修合修谱对入迁龙南的各派祖源采取了简单笼统认定,以联谱谱名的方式,将各支林氏归并到一起,实现了天下林氏一家的初衷,但也给后人寻根溯源造成了诸多障碍。光绪三十年(1904),二修合谱问世,进一步加强了各支林氏的紧密联系,也促成了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在县城合建林氏宗祠。民国三十八年(1949)赣南林氏联修族谱,对龙南林氏来说是族谱的三修,但因战争的影响,三修没能刻版印行。新中国前四十年,因为破四旧等思维的影响,全国民间族谱纂修多已经停顿。1995年,精通数理的家琪宗先生主持了龙南林氏族谱四修工作,克服了资料残缺等诸多困难之后,续修成功,并对一修中的太五世系上源错接有所认识。此后,家琪宗先生一方面发展自己的代距计算方法,一方面促进开展了龙南林氏各支祖源的认证和纠误。从生年记录相悖以及代距计算中发现问题,促成了随后二十余年的不断祖源追溯研究,并在四修仅仅十五年之后开始了五修联谱工作。五修联谱委员会诸先生对祖源认定采取了更为谨慎和客观的态度,家琪先生不顾八十多岁的高龄,率队北赴上杭、南下始兴,与祖地与迁出宗亲联络,比对各地族谱记录、拍摄视频图片、听取各地宗亲意见,为的是理顺龙南林氏现有各支系上祖的源流关系,实现族谱正本清源的初衷。
八年前,家琪先生考证湖北黄冈千一公支系祖源,是我第一次在网上认识家琪先生。我佩服他老人家直面问题的勇气,以及论辩中显示的强大逻辑能力。微信问世后,我与家琪先生建立了联系,蒙先生厚爱馈赠我关于族谱中代距计算的大作。在帮助寻找迁川龙南支系上源上,家琪先生及龙南林氏族史工作委员会的诸位族贤都无私地提供了帮助。虽然我与龙南林氏诸位族贤尚未有谋面之机,却已有多年网上交往的深厚感情,并不感觉生疏。在五修谱即将付梓之际,谨遵家琪宗先生的要求,不揣鄙陋,写下这些文字,为龙南林氏五修谱成祝贺!并聊以为序。
西蜀宗末 忠辉
二〇一九年六月二十五日 于北京
林忠辉研究员的其他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