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能治杂病吗,《金匮要略》是治杂病的吗

我们现在看到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原本是一本书,即《伤寒卒病论》,后人将之拆分而成如今的两本书。有的人认为原书名应该是《伤寒杂病论》,其实不然,这是后人随心所欲而胡诌其名。后人以为,《金匮要略》是讲解杂病的,所以妄作《伤寒杂病论》。

其实在《伤寒卒病论集论曰》中已经点明书名之义:卒然遭邪风之气。

《伤寒卒病论集论曰》:

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卒病论。

正是因为后人将《金匮要略》看作是讲解杂病的,所以有人提出疑问:《伤寒论》是不是可以治杂病,为什么要单独列出治杂病的《金匮要略》?

提出这样问题的人,医学造诣没到家。医学造诣到了一定的境界,这样的问题自然而然能理解。

《伤寒卒病论》以六病为理论基础,虽然以伤寒命名,而可以治一切疾病,故而该书将六病放在首位。

理论体系不可能囊括所有病像和方药,也不包含所有疾病之俗识,譬如说,有水肿,有黄疸,有消渴,有妇科病等等,这些属于俗识,所以对某些俗识疾病单独列篇讲解病理与治法,而所用方药与《伤寒论》是同理的,甚至根本就是相同的。

不谦真人打个比方,不谦真人可以著作一本中医学,但是会单独列篇讲解高血压,高血糖,甲亢等疾病,这些疾病是西医俗识,中医原本无须论述,但是这些疾病有特异性,如今广为俗识,故而可以专门列篇给出病理医理,以便诊治。

因此,《金匮要略》并非是治杂病之书,而是与《伤寒论》一体的,即所谓的杂病与伤寒是一体的。

没有纯粹的伤寒,没有纯粹的杂病,一阴一阳之谓道。

《金匮要略》: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

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可见卒病与痼疾是有相关性的。

《伤寒例》:

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始表中风寒,入里则不消,然未有温覆而当不消散者。拟欲攻之,犹当先解表,乃可下之。若表已解而内不消,虽非大满,犹生寒热,□□□□□,则病不除。若表已解而内不消,大满有燥屎,自可除下之,虽四五日,不能为祸也。若不宜下而便攻之,

内虚热入,协热遂利,烦躁诸变,不可胜数,轻者困笃,重者必死矣。

可见“表已解而内不消,虽非大满,犹生寒热,□□□□□,则病不除”,病不除必成痼疾,故痼疾可以从伤寒而得。

“虽非大满,犹生寒热”,怎么治,在《伤寒论》中都有论述,故《伤寒论》也是可以治痼疾的。

不谦真人最后举一个例子说明。《伤寒论》中有: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而《金匮要略》中有: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这两者所治之病是类似的,皆为脉沉而身体不仁,两者皆因汗出过度,又略有外证所致,方药也是类似的,前者是桂枝加人参,后者是桂枝加黄芪。故即使不知有黄芪桂枝五物汤,也可以用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治类似疾病。

《金匮要略》: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

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疲劳汗出,又中微风,故成血痹,尊荣之人易得,为富贵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