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科学化训练最为关键的核心要素是……
科学化训练有三个基本元素:量化、个人化与周期化。
首要是数据,另一种说法是“量化”。因为没有数据,就没有科学。
过去教练是凭自己的经验与感觉在教学,有些教练的感觉很厉害,因为他很有经验,所以光用直觉的判断就精准无比,但这是他二三十年的经验累积下来,大部分跑者跟教练没有这二三十年的教学经验,所以他们很难进入教练这个行业;同时,对大多数的跑者来说也很难客观地认识自己。
数据的功能是让人比较客观地进行训练这回事,所以科学化的第一个化是量化。过去量化很难,因为硬体太贵。但现在跑步的量化数据通过手表就能做到。
有了数据之后才能进行科学化的第二个步骤:个人化。每个人都不同,例如每个人的配速与心率区应该不一样,又该如何更各观地解读每位跑者的技术是好是坏,这些都要有数据才可以进行。这也是近几年来我一直在学习、思考如何解决的问题“如何更精准地落实个人化的训练?”
接下来是:周期化。每位跑者的进步曲线是像潮汐一样,有一定的规律存在,我们必须顺着这个规律来调整训练量与内容。跑者的进步并非像下方的红线一样是直线向上爬升,每次训练之后人的体力与技术知觉都会下降,接着透过恢复与休息,进步才会发生。所以:“休息,是训练的一部分”,如何掌握训练强度、训练量与休息的比例,在过去是凭教练的经验在调整,但有了量化的数据后,教练就能更客观地进行这一项作业了。
今天,我们就来谈其中最为关键的要素:量化。
因为如果不量化,其他两项也无法具体落实。量化说白了就是把原本抽象的成果与主观感觉数字化。
我们可以把身体想象成一辆赛车,其中引擎的马力、油箱大小、供油与排气系统就像跑者的“体能”,但如果车体本身不够坚固,引擎再强大也没用。
一个体能很好,“肌力”不足的跑者,就像是把F1 赛车的引擎装到家用车上,油门踩得过大,车身就可能会解体。当然,不管车子的性能如何,驾驶的技巧也很重要,如果你把车钥匙交给一个没有驾照的人,请他把车开回你家,途中很可能发生车祸。因此跑者的“技巧”就像赛车手的开车技术一样重要。
所以,肌力与技术太差,体能太强正是造成运动伤病的主因。这三种能力环环相扣,想要提升跑步实力,这三者得同步成长。
Photo via Garmin
很多人误以为体能好就一定跑得快,但这可不一定。试想奥运游泳选手,他们的体能一定极佳,但跑步的速度可能不如一位大学校队的选手快。他们在水中训练,所以肌肉很少受到跑步时落地冲击的刺激,因此跑步所需的肌力很弱,再加上他们鲜少训练跑步技巧。可见体能只是决定跑步速度的一项因素。
想象你在玩角色扮演游戏,扮演的是一位跑者。你的等级取决于体能、肌力与技术三种能力值。对于游泳选手,刚转成跑者时,他的体能值很高,但跑步肌力和技术相对较差;举重选手要开始跑步,肌力绝对不成问题,但跑步体能和技术相对较差。
Photo via exist.io
过去我们一直无法明确自己的实力,也不知道自己成绩进步是因为体能提升了,还是技巧进步了,或只是肌力变强了?主要原因就是我们无法“量化”自己的各项能力。
而科学化训练的关键正是“量化”,没有量化就谈不上科学。目前市面上穿戴装置(包括心率表)的所有功能可分成体能、技术、肌力、压力与恢复几大类,其中肌力最容易量化,只需重量、反复次数和组数就可以量化,也可以通过改变重量来控制训练强度和观测未来的训练成效。例如原本蹲举只能做10下50kg的,3 个月后可以负重80kg做10下,这就是进步(10RM从50kg进步到80kg),非常明确。
但体能、技术、压力和恢复就没那么容易量化了。拜穿戴科技的进步所赐,原本不方便量化的各项数据,现在已经可以“搜集”“演算”与“呈现”。穿戴装置(跑步手表、心率带等)最主要的目的是搜集用户的数据。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它必须穿戴在身上。有了原始数据之后,才能演算。演算在手机APP、云端、计算机或跑表上都可以进行,但在呈现数据上,跑表有一项比手机更有利的优势,即可以实时监控跑者当下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