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衣性感暴露、颜值高于80分严禁搭乘顺风车?

“这是一个非常有未来感、非常sexy的场景”,现在来看,顺风车的社交功能最终把滴滴带偏了。

滴滴顺风车发布至今已经第三年,高效低成本的互联网旋风改变着我们的出行方式,车主、乘客、政府、平台,参与者众,他们共同构成了这场席卷和裹挟一切革命中的陪审团。

滴滴出行官方微博中的宣传表情

没人会预料到,这个浪潮在带来便捷的同时把我们推进了危险的地带,甚至驶向死亡的深渊。

继三个月前河南空姐遇害后,一名浙江乐清女孩近日再次因为搭乘顺风车而失去年轻生命。

目前,针对8.24顺风车司机强奸杀人案,结果已有所明了,凶手被捕,交由法律制裁;滴滴宣布自8月27日起,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

整个过程,我们对失责的滴滴指责、愤怒,对失去生命的女孩痛惜、哀悼。但生命无法回头,唯有反思,方能更好地守护我们的生命。

悲痛无法逆转,我们只是想趁此机会聊聊顺风车的安全问题。对大多数人来说,在没有伤害之前,顺风车是一个既得政策背书,又深受用户喜欢的产品。一方提供空余车座顺带赚点油钱,另一方出行便利节省部分费用,符合共享经济的理念。

但具有社交属性的顺风车,却输在了“人性”这道难题上。人性远比科技复杂,也更难对付。然而,当我们把视角放眼全球,或许能从中得到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1

没有安全,何来顺风?

两个月前,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通过对警局报告、联邦法院记录、地方法院数据库等资料的梳理,发布了一份调查显示,在过去4年中,全美20个主要城市,至少发生了103起Uber司机性侵乘客的案件,其中有31名司机被判有罪。

这103性侵案让我们感到了Uber司机的可怕,但现实未被统计的数据或许远远多于目前记录在案的数量,这些案件的细节让人不忍卒读,许多作案手段极其凶残,令人毛骨悚然。

网络出行平台隐藏的巨大风险公之于众。即使作为智能出行领域的鼻祖,在Uber平台上性侵事件也同样屡次发生。

我们无意为顺风车出行洗白,而是应反思为什么这些网络出行平台总是屡屡出现犯罪行为?从网约车短短数年的发展历史看,此类产品需要大数据的支撑,在未充分的数据条件下,就无法及时排查知晓平台上的司机的犯罪及车辆审查记录,平台的安全性就受到影响。

面对如此严重的安全问题,Uber是怎么做的呢?

今年4月,Uber首席执行官Dara Khosrowshahi在署名的公开文章中指出,将采取事前预防以及事中的应对措施对待安全问题。

事前的预防是第一道关卡,对平台上司机的审核,包括完整姓名、出生日期、社会安全号、驾照号、车辆注册信息、保险信息及车辆检验合格的凭证,通过初步审查的申请者,还需要通过国家、州及地方一级的犯罪记录调查。

最新版的Uber还打上了“7年以上的犯罪记录无从查找”这一补丁,在最新安全措施中得到了补救,今后将对平台上的司机每年进行犯罪及车辆审查,同时,通过打通相关的犯罪记录数据,Uber未来能够在司机存在新的犯罪行为时及时知晓,并将该新信息用于评估司机是否继续符合平台的安全标准。

反观滴滴方面,自空姐遇害案发生后,其在5月12号公布了三大整改内容,包括承诺对运营及客服体系全面整改,滴滴顺风车业务下线自查一周,用一切手段清理平台上可能的人车不符情况。虽在接单页面新增了“紧急求助”按钮,但未真正向好的局面扭转,此次案发前这名犯罪嫌疑人就曾有过投诉记录,悲剧还是发生了。

滴滴5月12号公布的整改内容

而如今,再度升级的Uber,已让全美用户在使用Uber过程中在应用内直接拨打报警电话。

如果乘客感到不安全,可以通过Uber软件中的安全标志拨打911,一旦电话接通之后,乘客可以根据 Uber 显示的实时地点快速说清自己的地理位置。

在一些大城市,Uber还在测试和警方合作,在呼叫时乘客不需要说出自己的地址,Uber软件会自动将GPS定位、乘客信息、车辆外观以及车牌号实时自动分享给911调度员。

同时软件可以让打车的乘客,跟自己的好朋友分享自己的行程路线,一旦发生问题也很容易追踪到。

对照之下,国内网约顺风车大可借鉴这样的做法,强化信用信息登记,做好与警方联动的备案管理,以约束司机行为。

美国通讯委员会的一份报告显示,如果呼叫911的时间每早1分钟,每年能够拯救的生命约为1万个。

2

2015年,在滴滴顺风车上线之初,社交功能曾是其主推的亮点。

2015年11月份,滴滴顺风车总经理黄洁莉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和出租车、专车、快车不一样,独有的社交性还能为顺风车业务加分。

就像咖啡馆、酒吧一样,私家车也能成为一个半公开、半私密的社交空间。

这是一个非常有未来感、非常sexy的场景,我们从一开始就想得非常清楚,一定要往这个方向打。

顺风车的社交功能最终把滴滴带偏了:此前在乘客的个人资料页面,以往司机的评价等信息都能被查看到,其中甚至有“安静的美少女”、“美女下车时丝袜容易走光”等带有性暗示意味的露骨评价。滴滴顺风车还曾经在七夕节推出一款海报,口号是:“不怕贴标签,就怕你不约。”

部分顺风车主的评价

自带社交属性虽好,可不能“贪杯”。不止Uber,国外的很多网约车平台已将安全为企业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专攻“顺风车”业务的法国公司BlaBlaCar,是通过“女性专车”这项专门功能来避开潜在施暴的凶手。一些搭车的乘客或者车主希望只和女性同车。在BlaBlaCar网站或APP上发起预约时,可以点下“女性专车”按钮,确保不会和男性共乘。

这项措施的诞生,也是被一起恶性事件所激发的。

2014年,巴黎一位49岁的司机被警方以涉嫌性骚扰罪名逮捕,一位BlaBlaCar女性用户投诉司机试图对其下药。由于BlaBlaCar对警方工作十分配合,提供了该司机的行程记录等资料,使得警方及时介入,女性乘客未遭受严重侵犯。

就在这时,BlaBlaCar创始人弗里德里希·马赛拉( Frédéric Mazzella )制定了三项整改措施:1.增加“女性专车”功能 ;2.客服交流团队必须第一时间处理客户投诉(尤其涉及不端行为时);3.加强与警方的合作。

结果,BlaBlaCar通过这项创新服务,做到了估值15亿欧元,业务开展到22个国家,用户数突破6000万。

3

技术上不难理解,套路也不难复制。大数据、人脸识别技术、风控技术时下先进的科技手段,都可以作用到顺风车的应用场景中,守住安全的阵地。比如,滴滴顺风车针对广受诟病的“人车不符”问题,上线了人脸识别功能,并设奖励举报。

但难测的是人心。在滴滴司机杀害乐清女孩案后,网爆出了某地方滴滴平台的司机言论,有对逝者粗语的评价和露骨的咒骂。这些被爆出来的不当言论,仅仅是冰山一角,还有多少副面孔,其想象程度已十分可怕。

经历过危机事件的滴滴,之后会做什么呢?会反思,会重新出发?我们都不清楚。

有意思的是,今天,我们在某贴吧上看到一则“刚刚发布,滴滴顺风整改内容”的消息,内容称:女性乘客将会对颜值容貌由滴滴客服进行评分,颜值高于80分将严禁搭乘顺风车,并避免在搭乘顺风车时穿衣性感暴露,言语轻佻。

这很有可能是“黑滴滴”的假消息,真正要自我救赎的,只有滴滴自己。

撰文/邓海霞

编辑/斯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