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 256 白起之死——“人屠”终究未善终
在过去几个月里面,秦国军队在前线把邯郸围得很苦,秦国的后方,大秦国的一号二号人物也把白起围困得够惨的,轮番上阵,劝白起出战,白起一概拒绝了,谁的面子都不买账。秦昭襄王甚至放下身段拉下脸皮,亲自到白起家里,逼他上阵指挥,说:“请强起,为寡人卧而将之。”意思是说:我知道你是病了,但不管你是真病假病,就算你躺在担架上,抬,也要把你抬到前线去指挥。
秦王的意图其实很明显的,就算白起真的病着,就算白起说的是对的,这一次打不赢了,但是只要白起在,对赵国来说,就是一种震撼;对秦军士兵来说,就是一种激励。只要白起这个人站在邯郸城外,城里每一个赵国人都会胆战心惊的,只要是这样,破城还是有希望的。可惜的是,白起实在太犟了,让邯郸城彻夜难眠的白起,再也不愿意离开秦国前往前线了。
得罪了领导,得罪了范雎,白起的前途突然变得模糊了。如果说仅仅得罪秦王还不至于让他死得很惨,最多没官做了,了不起回家种田,谁怕谁呀,当初就是种田出身的。可是,得罪范睢后果就不一样,那要严重得多,谁都不敢担保白起的未来了。当今的世界,无论什么事或什么人胆敢让秦国这个实权人物——应侯范雎不开心,那么这个人也就永远别开心了。恩怨分明,有仇必报,性格使然,范睢从来就没改变过。
从前白起老实、听话,让打仗打仗,而且攻必克,战必胜,即便是范雎和白起之间将相有点矛盾,范睢也找不到一个对白起下手的借口。白起确实太能打仗了,一个听话而且能征善战的武安君还是很受用的。如今前方战事不顺,最能打的武安君却躺在家里装病,朝堂之上以范睢为首的大臣们纷纷表示不满,舆论重压下的秦王不得不拿白起开刀。所以白起抗命的处罚结果是“降为士伍,迁之阴密。”阴密是个地点,在今天的甘肃。这个时候白起虽然抗命,秦王还没有杀他的意思,怎么说都是老同志了,兢兢业业,不辞劳苦,把自己一辈子都奉献给国家了,到头来啥也没得着。秦王是不忍心杀这个人的。
然而到了后来,关于白起的是是非非像雪片一样在朝堂上下飞舞,越来越多出自于白起口中的怨言飘进秦王的耳朵。是不是真的白起自己在抱怨呢?这可不好说。但这一套绝对是老把戏了,当年正是有人用这一套来对付赵王,把赵括给推向了长平战场,如今这种流言又要把白起推向另外一个地方。
东部的邯郸城战火如海,无数的秦军将士为了梦想当中的美好生活努力拼杀着,就像他们心目当中的英雄白起当年做的一样。而与此同时,走出咸阳城西门的白起,内心里却是一片荒凉,荣华富贵,那就像一场梦,在自己的身后被撕得粉碎。
阴密,位于今天甘肃的灵台,哪怕到了现在这个地方也是人少地广,搁两千多年以前,估计连鬼的影子都见不到。白起带着手下为数不多的随从,十分缓慢地在赶路。他仍然不知道自己哪里出了错,自己把一辈子都奉献给了秦国,杀敌百余万,夺城七十多,扩地千里,功劳全天下人都看着眼里,可老了老了,却闹这样一个结局。自己的老板脑子里究竟是怎么想的?白起也在猜,或许秦王只是一时糊涂,或许秦国人都在替自己鸣冤,或许朝堂上的大臣们正在求情,或许秦王派出来招自己回去的使者已经出发了。于是,白起一行人越走越慢。一路上,秦国的民众都知道,这就是被免职的武安君白起,大伙儿都默默地停下来看,有惊讶的,有哀伤的,有麻木的,也有拍手称快的,但更多的人是发出了感叹。
和这一边的缓缓而行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咸阳城内,范雎的人却是忙得不可开交,正在密锣紧鼓地制造舆论,给白起编排故事。具体的故事是怎么编的,我们很难知道详细了,不过故事的结尾总结,我们是可以知道的,“白起之迁,其意怏怏,有余言。”什么意思呢?就是白起对自己被贬走的这事很不服,还在没完没了地抱怨。东线战事不利,而舆论一边倒的在指责白起,白起居然还有心情满肚子抱怨?他抱怨谁呀?他敢抱怨谁呀?当然了,不用说了,谁罢了他的官,他抱怨谁。在这种情况下,秦昭襄王终于忍不住了。相信在动手杀一个功勋卓著的将军之前,秦王很有必要去征求一下手下的意见,特别是自己的仲父范睢的意见,而范睢的意见不用征求了,在一旁煽风点火的正是他。
白起一行人没精打采地出了咸阳城的西门,缓缓地走了十里,来到了杜邮这个地方。杜邮,是官道上的一个驿站,在这里回头,还能远远地看见秦国的首都——咸阳。突然白起发现从咸阳城有几匹快马飞奔而来,他心里一跳,这些人是什么人?是来叫自己回去的吗?抑或是来传达其他的命令的?很快,这几匹马飞奔而至。定睛一看,原来是自己当年的几员手下副将,其中就有司马耿。和老部下在这里相见,感慨万千,执手而泣,泪流满面。这个时候咸阳城郊大雪纷飞,风割如刀,司马耿等人就请白起就在驿站稍坐,喝些暖酒御御寒,也算是饯别了。
此情此景早有耳目回到朝廷汇报了,“报大王,白起虽奉旨离开,但样子好像有点不大服气,现在正和自己的旧部将在杜邮亭中发牢骚呢,不知道具体谈些什么。”秦昭襄王和范雎一合计,不好了,这下不好玩了!白起的能量这么大,如果心里要有不服,对国家大大不利。于是,白起很快接到了人生当中的最后一道命令,杀人无数的白起有生之年即将最后一次亲手杀人了。
白起和他的部将正在饮酒,酒正喝得高兴,毕竟这是诀别了,以后能不能喝得这么爽,有没有机会在一起喝都不知道。正在这个时候,从咸阳城方向突然有几名官员带着一把剑闯了进来,站定之后,高声宣旨:“白起有怨于朝廷,阴谋不轨,欲为大逆。寡人念及往日有功,不忍加刑,现赐剑一口,即刻便可自裁。”话音一落,现场所有的人目瞪口呆。决定过无数人生死的战神,到了这个时候却不能决定自己的生死了,或者换句话来说,他现在只能死不能生了。秦国法律是非常严厉的,动不动就割鼻子挖眼睛什么的。或许这一道旨意,对于白起来讲,已经是很体面了,让他体面地自杀,这已经是手下留情了。
白起愕然了,沉默了很久,慢慢缓过神来,接过剑,很迷惑地盯着使者问:“我究竟犯有何罪?要落得如此下场啊!”面对此情此景,来的人也低头无言以对,他们能说什么呢?从前,眼前这个干枯的老者是自己崇拜的战神,而现在自己却要亲自带来旨意,让这个战神死在自己的面前,造化弄人哪!又过了许久,白起突然缓缓地自言自语:“没错,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数十万赵国人投降,我却用卑鄙手段坑杀他们,足以死罪了!”
白起握着那把宝剑的手指枯瘦而干燥,却没有一丝的颤抖。是啊,战神杀人,他永远是那么镇定!那一刻,白起举起了长剑,耳朵里充满了千军万马的轰鸣声,定定神,宝剑一横,鲜血飞溅。一代战神就这样永远告别了人世,告别了风卷残云的战国时代,也带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军事才华。
白起就这么死了,他以前手下的部将们扶尸大哭一场。史书上说:“白起死而非其罪,秦人尽怜之,乡邑皆每年按期祭祀亡灵。”意思是秦国人都知道白起不是因为犯罪而死的,大家心里非常的悲痛,很多人都每年按他的死期来祭祀他的亡灵。不仅仅是白起死了,他手下的爱将司马耿也被一起赐死了,而其他受连坐而死的部将,史书上没有记录。为什么偏偏就记录了司马耿呢?因为很简单,记录这事的是《史记》,写《史记》的是司马迁,而司马耿是司马迁的六世祖,是他的祖宗,所以在《司马迁列传》当中得到记录。在《史记·太史公自序》当中说:“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葬于华池。”这个司马靳也就是司马耿了。
有些人把白起的死完全归罪于范雎的嫉妒和陷害,其实这事儿还得分两面看。白起作为一个臣子,和君主老板秦昭襄王的战略方针相抵触,甚至在行动上消极阻碍秦昭襄王的战略意图的实施,这是他死的必然性。范睢只是因为私怨而起了一个引发的作用,白起在一定程度上是做了这一次秦昭襄王战败的替罪羊,打败了,或是打不过了,总的杀个人向民众解释一下吧!
白起这个人在《世说新语》这本书上是这么记载的:头小,脸庞瘦削,瞳子黑白分明,认准一个事物就盯死他,绝对不会分心的。这就是白起的个性,是可贵之处,也是可悲之处。白起的不幸的下场正是包含在这里了,刚毅、顽强,但是近乎顽固。
按照惯例,一个名人死了,我们总要对他的一生做一个总结。白起,早年出身贫寒,行伍出身,他的祖先据说是春秋时期秦穆公时代的常败将军白乙丙,也就是蹇叔的儿子,曾经参加过城濮之战和崤之战。白起从低级的武官开始做,戎马一生,东破三晋,南摧荆楚,威服齐燕,力震胡夷。从周赧王二十二年,就是公元前293年开始亮相,三十六年一路拼杀,打仗的手法阔绰大气,把军事指挥推向了艺术的境界。他的指挥如意就像目送飞鸿一般的洒脱,他的冷血无情也像长空雁叫霜月一样的肃杀。这绝对是史无前例的。
在他存在的岁月里,也是中国历史上空前惨烈的半个世纪。有人统计过,秦国从秦孝公开始的一百年间,在各种战役当中,杀人的总数共计一百六十五万。这个数字是个什么概念呢?这就相当于现代的解放战争当中,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三年打下来伤亡人数的总和了。您别忘了,这三大战役是用现代的兵器打的,白起那个年代还是冷兵器的时代啊。在这个数字当中,白起就占了一百多万,杀伤的人数之多,称雄中外历史。这就难怪战国的江湖上,六国一旦闻白起的名字不由得心惊胆战了。
白起不论以寡击众,还是孤军远袭,抑或是指挥大兵团作战,那是战无不胜的。秦昭襄王执政的半个世纪里的主要战功,几乎都由白起一个人创造的,这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他的战功不仅远远超越了姜子牙和吴起,即便放到两千多年以后的现在,用现代化武器杀人的时代,也没有人能比得上。
但是换个角度说,白起心地过于残忍了,他的兵锋所到的地方,无不满地尸骸,到处是残肢断手,十个人当中,活不下一个。当然这和秦国以斩首为攻,鼓励杀生的战略总思想有关系的。到了长平之战,更是惨绝人寰。在一天之内,白起竟然活活杀死了当时全球壮年男性人口的二百分之一。天地动容,鬼神变色,一点都不夸张。也正是因为白起的战功和白起所做的事情,所以在战国其他诸侯国里,秦国和秦军被称之为“暴”,后世的“暴秦”这个形容词就是这么来的。
尽管秦国的政治制度确实明显优于当时腐朽的六国贵族政治,以制度的优越领先来统一中国,势在必行,可是,军事政策上这个“暴”字狠狠地打了折扣。邯郸人民被围了几年誓死不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秦军的“暴”感到愤怒和恐惧。知道如果一旦城破,自己必死无疑,正是因为这个,才下定了必死的决心来守城的。从这个角度讲,白起可谓是巧于战而拙于胜的。
在今天长平地区的谷口村,这个地方也被称之为“杀谷”,杀伤的杀,山谷的谷。在这里有一种烘烤的豆腐叫“白起肉”,还有一种豆腐渣叫“白起脑”,各个餐馆里都有的吃的。当地人吃着这种东西,泄着心头之愤,也向我们诉说几千年以前,统一六国的兼并战当中,秦国军队所犯下的军事上的策略性的错误。到今时今日,在西安咸阳郊外的任家咀这个地方,仍然修有白起墓。不管你是恨白起的,亦或是白起的粉丝,有空的话可以到那里去看一看。
文案初校:雨滴
文案修订:Stephy
音频剪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