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婚恋观点

由于同龄人大都已达到适婚年龄。大多同龄人尚未成功婚嫁。就此做简单探讨。
首先做一个比喻,把恋爱和结婚比作兴趣爱好和合适工作。
此处首先要摆脱一种物化人的嫌疑。因为人的兴趣爱好大都是物。那么何以被比喻为恋爱呢。
因为我想人对人的恋爱和对物的恋爱是无差的。并不是本质。因为人如果意识不到他的本质是神明的象征,说他是个呆板的机械物也无妨。但是本着将人上升到神明的境界的期望。我只说态度。
即当人与人恋爱时,应像他爱上做一件事情那样。不功利的祈求他在这份兴趣爱好上有超人的天赋有所建树。
亦即:我爱你与你无关。人执念于这个被爱着的人爱自己就好像奢求因为爱某项运动而成为世界冠军。这毕竟是稀缺的。这也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梁祝,红楼的爱所以传世的原因。其根本不在此在,而穿透了时空间隔,感染着普罗大众。
当恋着某人时,应当充分享受这种恋着的感觉。这就是恋爱所带来的愉悦幸福。
《霍乱时期的爱情》一书延展的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如果恋爱有所期望回复。我将会如此执着,以至于失去自我,成为“失去自我”的自我。
故事的结尾主角唤出了“一生一世”。小说当然可以这样写。但人活不到小说里去。终究有他的局限性,而不得不成为“接受自我”的自我。
接下来讲合适工作,合适工作不是世俗的讲法。而是一个人的天命所归。这个天命就是他做的事情。
这个婚嫁的人就是他此生遇见的合适的婚嫁的对象。
那么结合恋爱。很容易就想到兴趣爱好是不能成为合适的工作的。这是截然相反的两件事情。
写到这里就容易有个误区。好像作者是让人在婚恋之外有个兴趣爱好的情人。
实则在阐明所谓情趣爱好的比喻和合适工作的比喻。我想讲的是从合适的工作中超越兴趣爱好。
什么叫做超越?
不妨仍用小说或者某个遥远不在此刻的剧本回答。
他在路途中做了一个梦,梦醒来之后,他仍是赶他的路而将要到达他的目的地。
这也是作者本人为数不多的现实的时刻,给生活在现实之中的人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