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之道(4)处世之道(潘长宏撰)

我们大家都知道,处世之道是国学的范畴!何谓处世之道?那就是在尘世间安然、无虞、顺利的生存下去,不招致别人的忌恨、仇视,不被别人打击、报复,讲的就是一个“藏”字。

中国人或许受老庄哲学、中庸之道的影响,因而明白,人不能太显山露水,这样会招来人的忌恨,因此,也就把书法艺术中的这种方法运用到为人、处世之中来,暗喻人要卑谦、自抑,应韬光养晦,不可太露锋芒。

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说:“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也就是说,凡事不可尽,都得有度、有量。古人说得好:“十分精神留二分,留下二分给儿孙”。为人处世,最忌讲空话、大话、白话、假话;忌虛伪、奸诈、阴险、卑鄙、毒辣;也忌不诚实、不诚信、不坦诚、信口开河、言而无信,乱说一通,疑神疑鬼,说话不事先认真掂量。以下这八句话道出了世人处世的总方针:

第一说站高:若能登高四顾,那么就会以定位来决定地位,纵然面临挫折、逆境、险境,也不会脚乱、心慌。第二说远望:若是没有远见,那么在困苦、危难之时,就会茫然不知所措,就会寻短见。只顾眼前利益,则会失去美好的明天。这就叫做“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因此,人生在世,需要放开眼量。第三说广闻:魏征曾对唐太宗说过:“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在听取别人的意见时,要能够辨别是非、优劣、正确、真假,不然就会葬送一生,到头来,只有满腹的忧伤。第四说慎言: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要妄言、不诽议。因为讲对话时不如讲好话,讲实话不如讲对话。若是不能谙熟此道,到那么宁肯装聋作哑,不要乱讲。第五说心宽:在这个世界上,哪有样样称心如意的事情?总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横祸、灾难、挫折等等,因此就要心宽。心有多大,世界就有会有多大;心宽就是海量,能容三教九流的人,也能容万事万物;无我才是最高境界,无为才会心畅。第六说神定:面对受宠、侮辱,就要能够做到宠辱不惊。若能做到这一点,情绪就会稳定,意志自然坚强。第七说志坚:人生于世,谁都企盼成功,而成功靠的就是坚强的意志和信念。只有内心强大,才会把鬼神、恶魔击伤。第八说气足:底气足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有了充分的准备、筹划后的镇定自若、成竹在胸。只有这样,才不会畏惧艰难、困苦,迎难而上。

如果用我国古代国学之精典来论,那就是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处世当以柔为贵,二是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第一,处世当以柔为贵

这句话我在《易经》中找到了原文:“凡事以和为贵,是人生之本。”人和人之间相处难免会有一些不愉快的事发生,尤其在这科技日益进步,在日益发达的社会中,到处充满了来自生活环境、工作、升学等的压力,那些受压力影响的人们,性情容易变得暴躁,情绪较不稳定,冲突往往一触即发。许多人血气方刚,常常就为了发泄一时心头之恨,而糊涂地犯下滔天大,造成了终身遗憾和家人的不幸,实在是太不值得。其实只要在做事之前多一分考量,并以清晰的头脑,心平气和的态度去面对,就可以避免人与人之间所有的不输快了。

和气是整个环境中最重要的一个品质,无论是一个家庭还是一个团体,大到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和睦才是最好的方式。和谐共存,彼此共同发展,如果无端的挑起争端,只会让矛盾越来越激化。对于一个生性好斗的人来说,他的人生必然会导致失败,因为背离了和睦的原则,只有以宽容为本,厚德载物,才能真正的养育人生,塑造一个更好的人生结局。

第二,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简单释义:一个人心胸宽广,便会包容天下事物;当一个人拥有虚心严谨的态度,便会接受天下的真知美德;如果一个人心态平和,才能谈论天下的优劣得失;要是一个人潜心钻研,才能探讨天下的学说事理;你要是会坚定信念,才能应对天下的风云变幻。下面分述一下:

1、大其心容天下之物:俗话说:“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人生在世,既有快乐又有烦恼,如何使自己幸福快乐,一定要有宽广的胸怀,要心地宽厚,沉淀烦恼痛苦,享受幸福快乐。为人处世要豁达大度,要宽厚仁慈。炼心如炼金,百炼而后为真金,百炼而后为真心。修身养性要从净化心灵做起。让内心宁静安适,不要有杂念。总之,要多读圣贤书,多行善积德,修身养性,让自己生活得心安理得。

2、虚其心受天下之善:这里说的“虚”,是虚位以待的虚;这里所说的受,是指接受、容纳、吸取。就是要你去掉壅塞,不断更新你的知识,接受新事物,发展完善自我。向善之心,人皆有之;但能否得到善,关键在于能否虚其心。虚其心的要害,就是要清除掉那些已有的闭塞人聪明才智的“成见”,也就是说要去壅、去塞、解蔽。

我国战国时代的著名思想家荀子写了一篇名为《解蔽》的文章,对各种妨碍人们正确思维与行为的东西归为一个“蔽”字,把去除这些“蔽”的方法叫“解蔽”。荀子要人们“虚一而静”,做到心之“大清明”。我理解,他的这些思想和说法,就是我们所说的虚其心。

3、平其心论天下之事:“平”,就是平静、平和,也有公平、公允的意思。是说要用一种平常的心态,客观公正地看待我们周围的人和事,处理好个人行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平其心,就是要从实际出发,不要主观。要抛开个人的利害、好恶和成见。就是要换个位置去思考,推己及人。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愿干的事也别勉强别人去干。

4、潜其心观天下之理:潜就是沉,深,隐形;观是察看。观天下之理,就是掌握大道理,以适应人事。而要有正确的认识,就要潜下心来,以不带个人偏见的平常心对人对事进行观察和研究。这样才能掌握真情,获得真知,使自己头脑清楚,目标明确。

5、定其心应天下之变。是说遇事自己要有主见,认定目标不动摇,不管环境如何变化,不管有什么样的风风雨雨,不受干扰,不受诱惑,沉着应对天下之变。可谓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没有这种定心,什么事也干不成。当然“定其心”,不是主观蛮干,不是拍脑袋决策,是在“虚其心”的基础上“定其心”该拍板的就拍板,该决策的就要决策,这样才能把事干成。

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非大丈夫不能如此度量!振衣千仞冈,灌足万里流,非大丈夫不能有此气节!珠藏泽自媚,玉韫山含辉,非大丈夫不能有此蕴藉!月到梧桐上,风来杨柳边,非大丈夫不能有此襟怀!

(0)

相关推荐

  • 20210206每日一学

    2021-02-07 08:44 华人号:华人国学 [原文]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

  • 【来稿】“四书”是国学的基础——民权86岁退休教师冯韬

    <大学>,<中庸>同是<礼记>中的两篇文章,宋朝朱熹从<礼记>里移出来,和<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古今 ...

  • “国学”之道(1)为人之道(潘长宏撰)

    第一.防微杜渐: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意思是?不要认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善,即使是小善也必须要做: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去做.小善能积成大善,小恶会 ...

  • “国学”之道(2)君臣之道(潘长宏撰)

    第一.君臣相比,君属于强势,臣属于弱势,其关系由强势君主导: 君臣关系问题是中国两千多年政治领域里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君臣关系的发展,可以从"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奴处&q ...

  • 国学之道(3)--- 养性之道(潘长宏撰)

    修身养性自古以为就是作为中国民族每一个子民终生所要做的事情,故人活到老学到老.这样人才能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社会上的形形式式的问题.养性的本意有三点:1.谓修养身心,涵养天性.活,究竟 ...

  • 你知道我国的长城共有多少个关隘(潘长宏撰)

    长城在我们心中,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的象征.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根据此前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 ...

  • 《道德经》的思想折射出无限的光芒(潘长宏撰)

    <道德经>的思想折射出无限的光芒 作者:潘长宏 2021年10月22日 茫茫乾坤 峰峦叠嶂 祥云缭绕 瑞象紫光 九天玄女吞食了李子王 八十一年孕育胚胎 降生了皓首白髯仙风道骨儿郎 修行中李 ...

  • 一首闲庭置若歌(潘长宏撰)

    说道容易体道难,杂念不除等于闲, 红尘锁事常挂碍,深山隐居也徒然. 出家容易守规难,信愿全无总是闲, 净戒不持空费力,光头落发也徒然. 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名师总是闲, 力承手脚空费力,瞎炼捣鼓也徒然 ...

  • 劝世醒世警世歌(潘长宏撰)

    天南海北走西东,纵观尘世万物拥, 秋冬枯来春乃荣,人生渺渺在其中. 浮生一世相捉弄,来来往往有何功? 早赶日出晚入梦,换了多少主人翁. 眼看杨柳与春风,人生恰似采花蜂, 金银财宝多少同,死后何曾在手中 ...

  •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卿卿性命!(潘长宏撰)

    言出做事莫乱行,软弱难欺有神灵, 害人害已怀怵惕,良心天理讲公平. 善恶施处终有报,只是来早与来迟, 虚实只有自家知,祸福因由心肚明! 居心叵测是根基,虚时却问百事疑, 欺世盗名终折福,天道朗朗总归平 ...

  • 中国基本文化常识---【蜀之八仙】(潘长宏撰)

    [蜀之八仙]指的是张道陵.严君平.容成公.李耳.董促舒.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在具体讲述蜀之八仙之前,先将其中二人各讲一故事,大家听. 第一个讲的是张道陵,东汉沛国(今江苏丰县)人,留侯张良的第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