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九月九重阳,家家户户收秋忙”。收秋,首先要选上好的种子,预备给来年播种。倘若有一颗不饱满的玉米种子,来年下地长出来的苗秆显然会差许多,它想要长出穗子粗壮、籽粒饱满的下一代,只有靠自身更加努力地吸收阳光、水分、营养,长得秆粗叶茂并且不能染病才行。我们来看,上大学的时候那些打球好的、学习好的、演讲好的、辩才好的、电子游戏玩得好的、唱歌跳舞好的……都招人喜欢,可到了工作以后就变成了:只有有钱才有人喜欢。悲哀吗?很悲哀!其实是社会已变成了只能用钱去衡量一切的一般等价物,从而把教育变得急功近利了。大家所有教育的目标就在于上好的大学、有好的工作、挣好多多钱,下一代继续好好培养训练、好好工作、挣更多的钱……电影院散场效应模式便开启,第一排站起来,第二排跟着站起来,所以你不焦虑也会被人带焦虑,全民族便进入一种集体焦虑状态。这样的环境怎么能有一个良好的教育?人们怎么能有较强的幸福感?因为心目中希望达到的那个点很少能有实现。除非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多元化了,人们的观念普遍改变了才行。记得三年前,我在给高一新生上第一堂语文课时,首先就问他们,来到我们这种普高上学的目的是什么?回答是:“考大学!”我便说:这里不是重点高中,要考一流大学几乎不可能,连上普通本科都难。要是为了将来工作能挣多的钱,那么现在就可以弃学,去跑外卖、去学开挖掘机、吊车,薪资都不薄。同学们,你们必须明白:上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考一所好大学、将来有一份好工作、能挣好多多的钱。因为时代不同了,不像以前吃不饱穿不暖、有钱就幸福的年代了。上学可以提升自己,跟上时代潮流,实现人生更高的价值,获得尊贵的尊严,所以必须为了这些而努力奋斗!如今,他们已经毕业,只有一位学生选择了毕业立即学厨师,其余都去更高一级学校就读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改变需要一定时间,如果不积极主动加以引导,可能会来得更慢。其实我们中国人的价值观并非历来唯利为重,应该也是当今以经济发展为重心的特殊阶段的反映。我们回顾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和新文化运动之后人才辈出的现象就可以找到力证。物欲横流给人们的价值观带来冲击应该只能只有一个时间段。可喜的是,当今的孩子已经开始在变,所受到的教育背景已经开始多元化,尤其是今年下半年以来,“双减”力度的不断加强,私立和“教培”的严限等系列措施,有望引起全社会对教育认知的反思,慢慢地会明白,真正的全面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更不是补习班的事,父母在这个过程中也要修炼,他们必须努力成为一代新型的成功教育型父母!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来讲,对于教育的最大启示是什么呢?从遗传学上看,当一个物种的后代越少,父代投入的精力就越大。“信天翁”一次只生一个蛋,而鱼一次能产几千上万个卵,即使死去百分之九十五也不怕,孩子多了,父辈也不可能投入那么多精力,只能任由孩子自由生长。现在的情形是:不辅导作业时母慈子孝,一辅导作业就鸡飞狗跳。作为父母,当你对自己孩子怨这怨那时,先要默默问下自己是只什么鸟。人就是这样,说要给房子开个窗你不行,说要给你房子掀了屋顶你说别、就只开个窗行不行。所以鲁迅当时为了要人们认同汉字必须要简化,故意说:“不消灭汉字就会亡国”。就是说,人们都容易陷入“我执”,改变自己总是最难的。家长也是如此。当自己的孩子健康出了问题时,父母便期望孩子健健康康就行,而不再指望考清北、将来挣大钱之类的了。但人的期望值总在升高,在达到了一个目标时又期望达到下一个更高目标。这也是本性,无可非议。然而“我执”的本质在于“执我”,而非“执别人”。孩子在钢琴的环境里长大,自然会弹钢琴,在书画的氛围里浸染自然喜欢书画。孩子是从父母所印随和印记过来的,所以唯一能改变孩子的最好办法就是改变自己,自己变好了,孩子自然会好起来。那株玉米的根粗秆壮叶茂,穗子自会饱满。因此,理想的教育是父母自身做好了起,从脾性、德性、行为习惯方面以身作则,静待花开。
父母自己总盯着个手机从不喜欢看书,却逼着孩子看书;母鸡生出了一个蛋却指望孵出一只美丽的凤凰,它忘了首先得让自己先变成凤凰。身教永远重于言传!许多人因此而做了一系列错位的事却不知:孩子该玩的时候都置之于书山字海;当孩子真该在书山字海时,他(她)却烦了、开始玩了,沉溺于手机、游戏、早恋……之中了,“失去的东西无论如何要找回来!”大约是人的本性吧。违背“天时”(自然规律),终会受到惩罚的。我们必须尊重天性、了解天赋、遵循天命,然后耐心静待花开,至少不可以拔苗助长。孩子的成长要有个过程,习惯的形成到稳固也有二十一天和一百八十天之说,所以无需讲大道理,只需一点点地坚持去做、去累积,从一点点的小确幸到久久为功,一年两年下来会大不一样。做好了现在,未来必可期!基因就是根本原因,大小差不多的两个蛋,孵出来一个是鸡另一个是鸭,根本区别在于基因。你说基因有多重要,想转变基因又有多难。因此,怎么能够要求教师把每一个学生的成绩都能教成九十分以上?衡量教师的教学又怎么能光以考试成绩论英雄?
对于从刚刚富起来的家庭要培养精神高贵的下一代,即使不完全像古话讲的那样“三代才能培养一个贵族”,至少我们也要向这个方面去倡导、去努力,改变起来才会快些。这就是我从生物学角度来理解教育的规律,希望你能有些许同感!作者简介:叶胜利,男,高中语文老师。曾先后担任市、县多所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业余爱好二胡,平时喜欢写写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