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什么最后把皇位还给了李家?
武则天还政李氏,几乎是必然的。
武则天虽然姓武,但是武氏成员说到天上,最多也就是武则天的侄子、侄孙。武则天虽然不姓李,但是李氏成员却有很多是武则天的亲儿子、亲孙子。
狄仁杰劝武则天还政李氏的道理,根本没有任何高深之处,随便拉出一个农村老太太也懂得。[注]
[注]:狄仁杰每从容言于太后曰:“....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一个女人当家作主后,有很多亲儿子、亲孙子,却一心把家产全留给自己的侄子、侄孙,她能是正常人吗?
如果只是如此,我认为她不是正常人,还有些刻薄。问题是,围绕皇权的角逐中,从东晋灭亡开始,就有一个近于不变的惯例,那就是亡国的皇族通常都会被屠杀殆尽的。
从这层意义,如果武则天不还政于李氏,就相当于一个女人当家作主后,就把自己亲儿子、亲孙全部推入屠场,然后把家产全留给自己侄子。她就是神经病,也不可能这样做事啊?
皇帝的老丈人、姐夫、妹夫在篡夺天下时,从心理上没有什么负担。
因为皇帝的老丈人篡夺天下,就相当把自己女婿一家灭了,把自己女婿家的东西都抢过来;皇帝的姐夫、妹夫篡夺天下,相当于把自己大舅哥、小舅子一家灭了,把自己大舅哥、小舅哥子家的东西都抢过来。这种事,虽然也很没有人性,但是从感情上,不会让人觉得太离奇。
皇帝的母亲在篡夺天下时,心理负担就实在太大了。因为皇帝的母亲篡夺天下,就相当于把自己亲儿子、亲孙子全杀了,然后把自己家的东西,都送给自己侄子。这种事,不但没有人性,而且从感情上,会让人觉得,它实在太离奇了。
从这层意义上,武则天还政李氏那是必然的。
当然了,正因为这种原因,所以武则天从来都是女屠夫的样子,但是支持武则天还政李氏的人,却有很多。
而且唐玄宗在很小的时候,就对武氏成员说了,天下我是我们家的,不是你们家的。换而言之,我是则天皇帝的亲孙子,我爹是则天皇帝的亲儿子,你们和则天皇帝,是什么关系?武则天对此也不以为忤,相反还更疼爱少年唐玄宗了。[注]
[注]:朔望车骑至朝堂,金吾将军武懿宗忌上严整,诃排仪仗,因欲折之。上叱之曰:“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吾骑从!”则天闻而特加宠异之。
从这层意义上,神龙政变好像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从正常情形上看,不论有没有神龙政变,李氏也可以夺回皇位了。问题是,这只是从正常情形上看!
神龙政变的意义,举一个比较粗俗的例子。这就相当于,我和女朋友的婚事,丈母娘同意了,而且我们也订婚了。问题是,现在有一个实力非常强大的竞争者,一直不死心,你说我应该怎么办?自然是通过各种方法攻关丈母娘、未婚妻,和未婚妻赶紧领证结婚、办酒席。
神龙政变的全部价值就在这里。
神龙政变前,李显是太子了,如果没有意外,自然可以登上皇位了。问题是,发生了意外呢?所以,李氏家族希望,李显赶紧登上皇位。
在神龙政变前,对李显成功上位的的不确定因素,大约有三个:一个是年老病重的武则天;一个是可以代表武则天对外发言的张氏兄弟;一个是就是武氏家族的代表人物武三思。
如果在关键时候,武三思通过各种方法,利用二张作为武则天代言人的身份(二张突然倒向武氏,并非完全不可能;利用武则天病重的机会,突然发布不利于李氏的圣旨,并没有什么奇怪),然后发动类似玄武门政变的方式,就是有可能翻局成功的。
想清除这些不确定的因素,显然需要发动神龙政变。这场政变胜利后,李显成功上位的不确定因素,就都消失了。
还是用前面那个粗俗的例子说事,我和女朋友的婚事,丈母娘同意了,我们也订婚了;但是有强大的竞争,一直不死心。为了稳妥起见,我自然是希望和未婚妻赶紧领证结婚、办酒席。
虽然说领证结婚、办了酒席后,也有可能离婚;甚至而言,我通过带有胁迫的手段,急于领证结婚,有可能弄巧成拙的,但是谁也不能说,我这种努力是没有意义的。
当然了,神龙政变的价值,只是去掉了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所以整体权力布局,还是武则天生前布的局。
总而言之,缺乏实力的李显当了皇帝,李显当了皇帝后,小心翼翼的维持武氏、李氏并存格局。这样一来,天下归李氏了,李氏、武氏也可以和平相处了。
史书上在说到李显与武三思关系密切时,常常把一切归于李显脑残,实际上,在当时,对李显威胁最大的人,不是武三思,而是他如虎如狼的弟弟、妹妹、侄子。更主要的是,这种结果,本身就是武则天最希望看到的结果。从这层意义上,武则天如果地下有知,看到李显的所作所为,也会感到非常欣慰的。
从这层意义上,武则天还政于李氏,几乎是必然的。事实上,正是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朝野之上,才会有许多人支持武则天还政于李氏;否则借他们个胆子,面对屠夫一样的武则天,他们也不敢说这种话的。
问题是,如果把历史写成这样,围绕皇权的博弈,和普通老百姓家里的财产纠纷有什么分别呢?这样一写,皇权的神圣性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所以,历史必须就得往邪乎了写。于是,武则天的智商只能变得非常低了;于是一加一等于二的问题,武则天也整不清楚,还得某个高人告诉她,而武则天想来想去,才总算想明白了。
当然了,为了突出皇权的神圣性,把武则天写得这样弱智,还不算太邪性。最邪性的事在于,为了突出皇权的神圣性,历史书把唐中宗李显写得,脑袋就跟驴踢过一样。
话说,在大家的劝说,武则天终于决定还政于李氏;于是庐陵王李显就成了皇太子;后来经过一翻简单的打斗,庐陵王李显就成了唐中宗李显。
我为什么说,这个唐中宗李显在历史书上,就好像脑袋让驴踢过一样呢?因为按传统历史书给的逻辑,按正常人的思维,唐中宗李显上台后,肯定会和武三思一伙不共戴天。问题是,唐中宗李显上台后,却和武三思一伙打得火热。
如果仅此,我就说唐中宗李显脑袋好像驴踢过,实在有些太过刻薄了。问题是,唐中宗李显上位后,为什么和武三思打得火热呢,竟然是因为武三思和他老婆有一腿。[注]真是天雷滚滚啊!
[注]:上官婉儿,仪之女孙也,仪死,没入掖庭,辩慧善属文,明习吏事。则天爱之,自圣历以后,百司表奏多令参决;及上即位,又使专掌制命,益委任之,拜为婕妤,用事于中。三思通焉,故党于武氏,又荐三思于韦后,引入禁中,上遂与三思图议政事,张柬之等皆受制于三思矣。上使韦后与三思双陆,而自居旁为之点筹;三思遂与后通,由是武氏之势复振。
因为唐中宗李显脑袋让驴踢过,所以大家拼死拼活,让武则天还政于李氏,唐中宗李显上台后,天下又隐隐变成了武氏的天下。[注]
[注]:张柬之等数劝上诛诸武,上不听。柬之等曰:“革命之际,宗室诸李,诛夷略尽;今赖天地之灵,陛下返正,而武氏滥官僭爵,按堵如故,岂远近所望邪!愿颇抑损其禄位以慰天下!”又不听。柬之等或抚床叹愤,或弹指出血,曰:“主上昔为英王,时称勇烈,吾所以不诛诸武者,欲使上自诛之以张天子之威耳。今反如此,事势已去,知复奈何!”
然后呢?在武三思的怂恿下,唐中宗李显竟然把帮他复位的功臣,全部清理出局了;当然了,在唐中宗李显老婆(武三思情妇)的帮助下,天下又好像成了武氏的天下。[注]
三思与韦后日夜谮晖等,云“恃功专权,将不利于社稷。”上信之。三思等因为上画策,“不若封晖等为王,罢其政事,外不失尊宠功臣,内实夺之权。”上以为然,甲午,以侍中齐公敬晖为平阳王,桓彦范为扶阳王,中书令汉阳公张柬之为汉阳王,南阳公袁恕己为南阳王,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博陵公崔玄为博陵王,罢知政事,赐金帛鞍马,令朝朔望;仍赐彦范姓韦氏,与皇后同籍。寻又以玄检校益州长史、知都督事,又改梁州刺史。三思令百官复修则天之政,不附武氏者斥之,为五王所逐者复之,大权尽归三思矣。
接下来的故事,依然狗血淋头,只是没有再讲的必要了。
就我感觉,这也真是因为相关内容出自传说中的正史,如果相关内容出自某个穿越小说,人们肯定会认为作者脑袋让驴踢过,因为作者脑袋没有让驴踢过,怎么会把主人写得这样弱智、变态呢?
其实呢?透过神话皇权的种种迷雾,我们只看最基本的历史事实,自然会发现,李显的选择,一点毛病也没有。事实上,武则天让李显当皇位继承人,就是因为武则天认为,李显上台皇,肯定会这做的。
李显之所以能成为武则天的太子,原因非常简单。
第一,他是武则天的亲儿子;第二、他早早就流落到权力核心之外,所以他的私人班底非常弱小。在这种背景下,李显上位后,只能维持武则天构建好的权力格局。
武则天时代,最有权力的利益集团,大约有三个。
一个是武三思为代表的武氏集团;一个是以李旦(唐玄宗的老爸)为代表的李氏集团;另一个是以太平公主为代表的李、武混合体集团。
因为李显私人班底非常弱小,所以他当了皇帝,想巩固自己的权力,除了精心维持武则天时代的权力格局,几乎没有任何选择。只要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自然就会知道,唐中宗李显与武三思打得火热,并没有任何离奇的地方。
对唐中宗李显而言,威胁最大的人,绝不是武三思,而是自己如虎如狼的弟弟、妹妹、侄子。在这种背景下,李显想维持自己的地位,就只能小心的构建武三思、李旦、太平公主三股力量的平衡。
处于武则天的角度,这应该是一个设计接近完美的局。因为天下归自己子孙了,李氏武氏也可以和平相处了。
更主要的是,从理性的角度看,这个局似乎是不可能被打破的。但是,就如我在写西晋历史时说,司马炎布的局,从理性的角度看,似乎也是无法打破的。问题是,在权力、利益面前,人是很难有理性的。于是,太子李重俊舍得一身剐,直接把武三思为代表的武氏家族打残了。[注]
[注]:秋,七月,辛丑,太子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沙吒忠义等,矫制发羽林千骑兵三百余人,杀三思、崇训于其第,并亲党十余人。....太子以百骑走终南山,至西,能属者才数人,憩于林下,为左右所杀。上以其首献太庙及祭三思、崇训之柩,然后枭之朝堂。更成王千里姓日蝮氏,同党皆伏诛。
这样一整,三足鼎立的格局,遂少了一个足。既然如此,唐中宗李显估计也该到了出局的时候。再接下来,经过一番火并,另一个足也被砍掉(太平公主被火并),于是天下终于一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