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配乐:唱别久悲不成悲,十分红处竟成灰

那些年的古风情结

文/赵熙熙

“嘲笑谁恃美扬威,没了心如何相配?盘铃声清脆,帷幕间灯火幽微……”
这个故事很长,本来不打算写,可哀婉的旋律反复在脑海翩跹,自己也渐渐被模糊成了那个悠扬吟唱,顾盼神飞,在三尺红布前兢兢业业表演的木偶……
古风是什么,古人风俗?古体诗?古装番剧?汉服?还是冷门音乐?我接触的最早的“古风”一词的概念出自一些网络的小众冷门音乐。印象中,2010年后,古风音乐就从十八线冷门小众化身为网络家喻户晓的某种特定的音乐流派——歌词古典雅致、措辞整齐,宛如诗词歌赋,曲调唯美,注重旋律,多用民族乐器,不同于摇滚音乐的金属感和古典音乐的厚重感,飘渺梦幻,彰显着独特的中国式美感。古风音乐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孤芳自赏到后来的遍地开花,大放异彩,只经历了短短的几年。随着后来国漫的兴起,古风逐渐形成一个独特的圈子——里面汇集的是全国各地追国漫、听古风音乐、穿汉服等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很荣幸,我也成了其中的某一个积极分子。
记得我刚到小学工作那一年,第一次刷淘宝接触汉服,完全被眼前的传统服饰惊艳到了。原来这些就是交领、右衽和系带,宽宽的袖子,长长的披帛,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不愧为“礼仪之邦”的标志啊。
16年9月,终是没忍住剁手买了一套襦裙,作为自己的生日礼物。令我喜出望外的是,淘宝上形形色色的汉服馆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唐风、宋制、明制百花齐放,各有千秋,销量一路攀升。此后我也一发不可收拾——让穿汉服成了节日的仪式,背《诗经》成了日常的消遣,留长发则成为了心中美的向往。直到17年9月,恍然发现我最早关注的一家“国风馆”已经成了老店,而热爱汉服的人越来越多了,粉丝也从国内扩展到国际。
不过最令我意外的还是我的学生,她们不仅在耳濡目染中渐渐习惯了我的日常装束,还同我一起热爱上了汉服、汉服文化。17年的时候,常常有一些学生课后与我一起讨论汉服,我们畅所欲言,聊得开心了,就任由她们穿上我的衣服,举起相机,搞怪地咔嚓几张。
18年6月,令狐山脚的池塘开满了荷花,一场雨过后,荷叶上都布满了晶莹剔透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七色的光。我已经长发及腰了,衣柜里的汉服也层出不穷,便常常邀请学生试穿,她们欣然前往。一杯酒,一点朱砂,一袭长裙,嫣然一笑,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我给她们化了美美的妆,看着她们捏着折扇在我的小院里时而追逐嬉戏,时而翩翩起舞,时而饮茶装醉,像一个个落在荷叶里滚来滚去的水珠,好不活泼,惹人怜爱。
19年6月的天总是灰灰的,像是氤氲的一场大雨,雨下完了,她们也毕业了。带了她们整整四年,汉服也穿了四年,有的都已经穿坏了,被压在箱底,至今仍旧舍不得扔。冬哥建议捐给需要的人,可我总觉得,衣服谁都能穿,但不是谁都有这种情怀。
面对情怀,人总是积极又无力的。
考完试后,十几个姑娘集中在我的房间,等着做造型,这是我给她们最后的承诺。
6月的那天,久违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空气中处处弥漫着热浪,但并不影响她们对此次摄影的殷切期盼。印象中,那一个白天,没顾着喝上一口水,十几个造型和妆容,在我们三位老师的急赶慢赶中全部做完。每一个女孩子都是最美的汉服仙子,也都是我镜头里最可爱的人。那天,她们跟随我抵达镇上空气最好的地方,那天,我们一直拍到天黑,累,并快乐着。
后来,我仔细回想了那天的场景,却怎么也不明白时间为何走地那么快,直到夕阳西下,才发现漏了好多细节,大合照也未曾来得及拍。有的女孩子妆容都花了,依然对着镜头比着姿势,拍着拍着我也忍不住笑了,她们模仿我一起笑了起来。
那一天,时间真的很快,等我再次回顾的时候,只记得夜幕低垂时候打灯笼的环节了。几个女孩子走在林子外,衣袂飘飘,裙裾下小步移动,绰约多姿。
那天的拍摄总体来说还是有些遗憾的,但瑕不掩瑜,这四年的共处也算是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19年的10月,我剪去了多年的长发,烫了新潮的港风卷,衣柜里的那些不搭配的汉服也被我统一压在箱底,许久不曾穿过。后来,我带了新一届的学生,她们在某些方面是我所不能懂的,于是我再也没有提起过汉服。后来,我母亲也问我,你怎么不穿以前的裙子了,我只能说——已经过了那个时间了……
很久以后我再翻开那些年拍过的照片,聆听那些年听过的音乐,蓦地就生出一种感慨:情怀这种东西,也许真的分时间。
毕竟,那就是最美好的时光啊……
“兰花指捻红尘似水,三尺红台,万事入歌吹
唱别久悲不成悲,十分红处竟成灰
愿谁记得谁,最好的年岁……”

作者简介:赵熙熙,本名赵悦,曾用笔名苏荷熙 ,90后,安徽定远人。教师、文学爱好者,青春诗刊文学创作研究会会员。

责任编辑:小山、雨石

投稿邮箱:qcsk2019@qq.com

相关链接:

“致青春”系列文丛征稿启事

《青春诗刊》第二期会员招新公告

《青春诗刊·散文百家》增刊征稿启事(修订版)

你好,青春

青春诗刊  Youth Poetry

Welcome to join us

关于我们
刊物题字:贺敬之
顾问、名誉主编:思宇
特邀顾问:邱晓文、宋小三、唐波、赵沛誉、卢干、张伯超、刘翠屏
法律顾问:刘克(律师)
策划总编:这个大叔不算老
执行主编:雨石
副主编:田家
编辑部主任:小山
编委:胡春良、吴桧、闫明霞、王建皓、陂北、赵婉彤

《青春诗刊》常设栏目主要有:大学生诗潮、实力诗人、当代诗坛、诗坛五人行、青春回眸、探索发现、巾帼情怀、诗海拾贝、古韵流芳、诗歌评论、散文小说等栏目!请作者将自己未在他处发表过的原创诗歌作品1-9首(3首以上请附100字内个人简介和生活照一张),投递至本刊邮箱。为符合选稿发表要求,我们可能会针对某些初学者的来稿稍作修改,如不同意,来稿时请注明。被录用稿件正常7-21天内会刊登在公众号,期间切勿一稿多投,录用后不再另行通知,请关注公众号查阅,逾期可另投他处。文责自负,严禁抄袭、剽窃他人作品,如若发现,一律删除。一经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即视为作者已默认授权本平台独家原创首发权利,不再另行说明。

本刊纸刊作品,90%以上来自本公众平台的优秀作品。不收取任何费用,免费赠送作者样刊一本,但因刊物发展艰难,上刊作者如需样刊,需支付15元邮费,敬请谅解!
本平台文章接受赞赏,赞赏金额超过20元的,将50%支付给作者为稿费,剩下的及未超过20元的,将作为本平台运营发展等费用。感谢支持和谅解!
主管单位:中国清浅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青春诗刊文学创作研究会
出版单位:

编辑协办:《青春诗刊》编辑部
期刊刊号:ISSN  2708-5856
地址:中国香港湾仔道165号乐基中心14楼
请关注我们,守候心灵美好的精神家园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青春诗刊》官方公众号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稿邮箱:qcsk2019@qq.com

请关注我们

目前5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