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学习:输出是最好的输入,知识没有穿过你的身体不属于你
这是袁毅明的第483篇原创文章:袁毅明:如何高效学习:输出是最好的输入,知识没有穿过你的身体不属于你,让知识穿过你身体最好的方式就是输出,所以,输出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最近,又是SEO,又是短视频,又是抖音,又是快乐。各种渠道,了解,学习,成功激发了我学习的渴望。
最好是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寻找答案,找到答案的那一瞬间会豁然开朗。
年少的时候,我的老师常常这样教我。
而现在的信息时代,内容时代,如何才能高效学习,成为我关注的方向。
知识没有穿过你的身体不属于你,让知识穿过你身体最好的方式就是输出,而文字是输出最好的方式。
无意间,有一位老师给我带来的学习方法,令我触动很大,一起分享给你。
今天下午,有个同学在周六分享会上分享了他对搭建知识大树的认知。
我们一起来看看。
搭建知识大树
1、如果已经搭建起了认知框架,这个感觉真的是很棒。
当知识点是零散的点的时候,它很容易被遗忘。
但是一旦它被挂到现有的认知框架上之后,它就像神经元突触一样会常常被刺激到。
因为它在这个连接成网的框架上,所以当这个网上的其它点被刺激的时候,它也会被跟着刺激到。
这样每当有新的知识点入网的时候,老的知识点的记忆又被强化了。
2、要长成大树,必须要先有小树。而小树是由点连成的线,必须经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当量还不够的时候,那些点可能就没法被串起来,串不起来就享受不到那种一点被刺激到就同时刺激很多别的点的优势,这个增强回路就起不来。很多东西当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它的存在的时候我们的认知是很局限的,这个局限会造成我们没有办法横向拓展。也就是当点还不够多,不够密集的时候,他们互相之间还够不到,够不到就成不了线,也就没有小树。
所以保证大量的输入应该是搭建知识树的必要前提,如果连足够量的输入都没有,知识小树都没有,就别说长成大树了。
3、他曾经试图寻找高效学习的方法,然后想先找到这样的方法之后再开始学习,比如全脑记忆,快速阅读,刻意练习等等。
但我后面发现,真正让他感觉到在某一天,理解事物变得更加深刻,点连成线,是在学习这件事情养成了习惯,然后持续做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所以他觉得把学习变成习惯这事儿可能比找到最高效的学习方法更重要。
最后,他补充说:看书的最大动机是看能不能找到和之前上课内容的相关连接点,如果能在英语课上同时结合知识点讲到经济,金融,历史或热点相关的内容,而且提出分析和观点,对学生也是扩展眼界的一种方式,也是输出的一种吧,目前学生给的反馈还是不错的,所以输出不一定是写出来,哪怕是对别人概括转述一遍都是很好的输出。
当然,
我最初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的时候,就采取海量读书的方式,先读100本书打底儿。
确定了知识领域之后,就开始阅读专业书籍,再读50本书打底儿。
这种方法,我最早是从美国发明家,起草独立宣传的富兰克林那里获得启发的。
富林克林,是美国著名的发明家,他发现了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等很多电的作品,但很多人可能都不清楚,他一生只上过2年学。
所以,有人把他的高效学习和写作方法拆分为以下 4 步:1、通读全文把文章的核心逻辑、核心观点理清楚,记在脑海里,2、合上书本,凭借记忆重写,把自己当作作者,重新还原文章,3、和原文做对比,看卡壳的地方在哪,为什么原文要这样表达,4、重复第二、三步,循环五六遍,直到理解掌握原文的表达技巧。
我现在想今后自己的学习方向,就是再提升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希望有机会,跟更多这方面有经验的人请教学习。
有人说,以教代学,是最快的学习方法。有人说,观大千世界以察之,证吾之道以用之。
高效学习方法,很多人的经验就是把知识搭建成体系,而广泛的摄取并且进行联系就是一种好的途径。
总的来说:
听,看,写,求教,实践是我自己每天都要做的学习方式,虽然理解能力确实有限,但每天进步一点点超越自己是我信奉和毕生的追求。
高效地获得知识要靠自己的认知基础和能力,一直学习的人,学习能力绝对比普通人强百倍千倍,自然看到一个新知识就很快能掌握,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还是要靠日积月累,天天输入输出,所以想要高效学习还是得每天勤恳思考积累,不能偷懒。
认知之树,就是要盖知识大楼,蓝图优先,得先建立主体框架,然后填充。
认知之树,让知识之间相互连接,不容易忘记,使新学的知识也有了归宿,有迹可查,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如何高效学习:输出是最好的学习方式,知识没有穿过你的身体不属于你,让知识穿过你身体最好的方式就是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