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围城”日记:有生以来情感最为冲突的除夕之夜
(所有图片系电视截屏和选自网络)
昨夜,度过了有生以来情感最为冲突的一个除夕之夜。
除了团年饭的化整为零,精神大餐央视春晚让无数武汉人难以取舍。
荧屏里欢声笑语,现实中困守愁城。
(李梓萌说:“我们还要向此时此刻执守在工作岗位上的人们,特别是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医护工作者道一声'过年好’。全国人民和你们在一起。”)
虽然有之前《新闻联播》开始李梓萌那一句温暖“封城”人心的话,虽然有那一个没经过彩排的特别节目《爱的桥梁》,但总觉得眼前的生动画面和身处的险恶环境,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我所在的武汉市青山区是长江以南的主城区之一,毗邻武汉高铁站,我在这座城市生活多年,我们两个大家庭的多数人都生活在这坐城市。在元月23日宣布封城之后,尽管不是没有其它选择和时机,但在武汉的家人全部选择了留守武汉。在除夕到来之际,站在武汉这座城市的角度,在这个文化特征最明显的夜晚,你没有办法不感到一种孤独感,有种被抛弃的感觉。
从白天到晚上,不断传来医院人满为患,气氛紧张,早期投入救治的医护人员疲惫不堪,正在投入救治工作的人,多数仓促上阵,整个流程还有很多不畅。而面对的是汹涌而来的恐惧中的救助者。由于人力有限,治疗手段有限,许多白衣天使们束手无策,对于救助者正当的不正当的要求常常无能为力。这种状态反被救者们埋怨或无理纠缠,稍不留神就要吵起来。
更让人纠心的是,工作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自己没有够用的口罩和防护服,有的吃上不饭,更不要说与家人在除夕团年了。
顶着满脑子的焦躁和忧虑,去看欢天喜地的春晚,这是对审美能力的一种考验,也是对一个人注意力的极其扭曲。紧张了几天的我,其实也想借此调节一下心情。就像白天宅在家里,偶尔会听一下音乐一样。一旦进入春晚的剧情,差不多要与春晚现场观众一起展开笑颜时,马上就有一种“罪感”袭上心头。
同样在一个城市,有人在生死一线以命相博,而我们应该也只能留守家中,我们任何的开心与轻松,都好象是对别人的亵渎,是自己的一种耻辱。
(《爱的桥梁》节目后面的背景,是作者熟悉的一位80多的董姓老教授披挂上阵)
我不断地在手机屏与荧屏之间切换,总是被手机上传来的消息把我吸引住,当我看到武汉各大医院联名向社会募捐医药物质的消息,当我在一个媒体群看到很多湖北籍媒体人在千方百计帮助武汉各医院协调募捐,联系支持与被支援对接时,荧屏里正在演唱《我的祖国》,而我的内心深处则在呼喊——我的武汉!
荧屏前,我常常看着手机,含泪离开,走到窗前,抑制住自己的难过。
手机上一则患者求助:硚口宗关街那边有个咳嗽发热的女患者病在家中无力前往医院求诊,这个消息被她在外地的弟弟通过微信发出。我马上将这个消息转给我认为可以开口求助的人,请救他们帮忙或给予建议,我最终得到了正在一线工作的表妹给出的具体建议,待我回复时,发现这名患者就医的难题已经获得解决。
(武汉站)
(白衣天使们宣誓奋勇抗击疫情)
(陆海空三空医疗队连夜驰援武汉的包机抵达天河机场)
(火速开建的“火神山”医院夜间施工现场)
当春晚快要结束之前,荧屏再次切换出武汉人民英勇顽强抗击新型肺炎一线的画面。同时手机上传来正在火速新建的类似北京“小汤山”医院的武汉“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的消息,更有军队连夜驰援武汉的军用包机抵达天河机场的消息传来。我在一线奋战的一位家人也告诉我一个好消息,他们等了一两天的口罩和防护衣,浙江同行的援助也已经到位。
这时,我的心中再次响起那首歌——《我的祖国》。
(此文由红网“时刻新闻”专栏于元月25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