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细节——看袁枚如何说菜单
中国菜的菜谱常有“少许”一词,照单烧菜的人很费琢磨。有人说这正是中国菜的妙处,是“模糊文化”。其实,菜谱嘛,能说清楚还是说清楚好,让人依样画葫芦,有个定则。近日看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发现他比较讲究数字细节,下面一则“蒋侍郎豆腐”,食材和烧法是这样的:
豆腐两面去皮,每块切成十六片,晾干,用猪油熬。清烟起才下豆腐,略洒盐花一撮。翻身后,用好甜酒一茶杯,大虾米一百二十个,如无大虾米,用小虾米三百个。先将虾米滚泡一个时辰。秋油一小杯,再滚一回,加糖一撮,再滚一回。用细葱半寸许长,一百二十段,缓缓起锅。(《随园食单》,袁枚著,中华书局2010年9月第一版)
这个食谱真有意思啊。先看豆腐,要切成十六片,那是真功夫(难道那时的豆腐大而厚?)。烧豆腐用甜酒,就是自家大米酿的甜酒吧。然后,要“大虾米一百二十个”,或“小虾米三百个”,数字精确,烧菜的菜鸟都能照着办。袁枚那时虾米好像有点不值钱,一个菜就放“小虾米三百个”,有点奢侈。又细葱要切一寸左右长,切一百二十段,真是精细严谨!
说袁枚是真正的美食家,谁有意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