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你的“三境界”,你的人生在哪一境界?
文章分三段,图形有三角,梅花贵三弄。三,简单而又丰富的一种经典表达。“三境界”,是对千姿百态的人生最多的概括。古今中外,学者、哲人、圣贤,对人生的思考见仁见智。这里选取十二款。有众筹的,也有本人独荐的。哪一款适合你,各自量身选用。(寻觅之前,音乐响起!)
①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靖居和尚)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是:人生第一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生第二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生第三重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②
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③
丰子恺认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
④
丹麦哲学家齐克果(克尔凯廓尔)将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即:一是审美阶段,二是道德(伦理)阶段,三是宗教阶段。审美阶段,没有其它理性和宗教目的,享乐是唯一目的;道德(伦理)阶段,是选择善和恶的理性;宗教阶段,它是最后的阶段。
⑤
德国哲学家尼采的人生有三个时期,即:合群时期、沙漠时期和创造时期。合群时期,自我尚未苏醒,个体隐没在群体之中;沙漠时期,自我意识觉醒,开始在寂寞中思索;创造时期,通过个人独特的文化创造而趋于永恒之境。
⑥
宋代禅宗将修行分为三个境界: 第一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 第二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第三个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三个境界中都有“空”字,并有三种不同的理解。第一“寻”,表明人向上天追问自身起源,追问所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三个千古难题。第二“无”,表明人已经从自然中剥离出来,与外在的“水流花开”自成一独立世界。而第三“万古”与“一朝”的融合同一,则说明人对有限时空的超越,经过否定之否定之后达到天人合一之境。
⑦
人生三境界:看远,才能览物于胸;看透,才能洞若观火;看淡,才能超然物外。少年时,应该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做一个执着的追梦人。中年时代,在经历了悲欢离合,人生百态后,应该有一份对世事洞若观火的睿智。老年时代,在饱经风霜后,就应该有一种“曾经沧海”的淡然,享受美好的夕阳。
⑧
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发现了学习的三境界:第一境界是“知之”; 第二境界是“好之”; 第三境界是“乐之”。
⑨
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学诗的三境:“ 其实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也。”
⑩
潘石屹表述(尼采的观点)的人生三阶段:第一阶段是骆驼,第二阶段是狮子,第三阶段是婴儿。骆驼,跟着别人走,没有自己的方向和主见,自己也没有决策的能力和决策权;狮子,有了决策权,争强好胜,总想做兽中之王;婴儿,顺其自然,圆润、谦卑、低下,顺从上天的意愿。
⑪
杂文家徐迅雷的人生从业“三境界”:第一层是职业境业,第二层是事业境界,第三层是公益境界——公益境界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幸运的人要去帮助不幸的人。为他人服务,亦能丰富自己的灵魂。
⑫
但丁的《神曲》分为三部:《地狱》、《炼狱》和《天堂》,以长诗的形式,叙述了但丁在“人生的中途”所做的一个梦,以此来谴责教会的统治,虽然属基督教神学的观点,它也可以理解为:地狱、炼狱和天堂,是超越生死、反思人生的“三境界”。理解了这三种境界,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