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今天我们写寻隐者不遇……
今天我们写寻隐者不遇,类似的作文训练以后还会有,就是说,要写什么东西,我提前告诉给你们,希望你们借助这个故事梗概去写,相当于先帮你们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你们只要关注怎么写,将重点放在练就写作水平的文字能力。
这里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你要把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当成一个电影剧本一样。你知道了整个故事的大概,对不对?贾岛爬上山,没找到隐者,看到了在松树下的童子,然后跟童子有一番对话,最后他没有找到隐者,因为题目叫寻隐者不遇嘛。后来,他又怎么办了呢,这个留给你自己去设计。
这里要明确有几个问题。
第一个,写作的人称的问题。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用第一人称最多,但是长大以后用第三人称最多,当然你也可以用第二人称写——写一封信留给隐者,也挺好。比如说,隐者姓王,王先生:今天我有事来找你,可是你没在家。我给你留个条,有件要事想拜托你啊,家里老母亲生病了,请你配副药,我隔天上来再取……,这样写可不可以?
写这篇作文,你可以用第一人称,也可以用第二人称,也可以用第三人称,通通可以。我建议你们用第一人称写,因为第一人称更能够表达出你的感受,而且方便你能够像一个演员一样去表演,去经历整个事件,身临其境。假如你就是贾岛,你去寻找这个隐者,你会有一个怎样的经历,哪怕在山腰歇息,你觉得累不累,你见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我想,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写作写出自己的感受,写自己的话,不要写别人的话,那是抄,没有自己体验的。
第二点,在这首诗里面有一个特点,就是上次强调的,它只有答案,没有问题。一共有三问三答,如果你把它写成一篇作文,我建议,跟童子的对话,可以更多一点,这个由你自己去设计。但是在写对话的时候,有一个要求,有三种提示语的要求,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都要有出现。而且,提示语不要只有某某说,不要“童子说”就完了,童子怎么说的,童子轻轻地说,童子皱起眉头,手往前一指,轻轻地说,这两个提示语是不是不一样的?你要去想象,贾岛跟童子说话的时候,他们的动作啊,表情啊,心理啊,等等,明白吗?
如果用第一人称写,有我,我听了童子的话,心里纠结起来,我是留下来等着呢,还是现在就下山去,是不是有一个心理活动可以把它描写出来?
第三个要求是波折。波折,就是上次讲过的那个,如果你是贾岛,爬到山上是高兴的,对吗?你觉得与隐者越来越近了,可是,进了隐者的房子里,他不在,你失望,高兴失望高兴失望,这便是波折,见到童子的时候又开始高兴,当童子说云深不知处的时候,又是失望,这样一个波折要写出来。
第四个要求是环境描写,这个其实我本来不想单独列出来的,但是你们的作文里面经常没有环境描写,所以特别作要求,一定要有环境描写,你至少得告诉我这个松树长什么样,哪怕你只写它个几句话,对不对?你得知道爬到半山腰看山顶的时候,感受怎么样?童子说只在此山中的时候,你有没有去顺他的手指去看一下这座山是怎么样的?云深不知处又是一个怎么样的景象?这些都可以把它写一些出来。
第五个,这是一个动力,就是说我为什么要去寻找隐者?如果用第三人称,贾岛为什么要去寻找隐者,总有一个原因吧,对不对?不会说今天早上起来吃错药了,然后就爬山去找隐者了,何况吃错药也是一个原因。总要有一个原因去驱动主人公行动,主人公行动起来故事自然就发展。比如说,隐者会采药,说明他懂药方,我可能去是去求药的,对吗?当然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总之,你自己找一个合适的理由,也可能是说,他们约好了在这天相见。古时候见面不容易,不像我们现在打电话这么方便,他们可能几年前就做了一个约定,甚至是几十年的约定,金庸的武侠里面不也是这样的嘛,多少年后,咱们嘉兴烟雨楼见……
如果还要再补充一点点,就是你要把整个故事补充完整,我们要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故事的驱动力是补充,人物表情心理动作是补充,那最后结果怎么样呢?是留在山上啦?还是当天走了?还是留了一个字条?甚至说,是放了一把火,把隐者的茅草屋给烧了,让他赶回来救火……,这些都是补充,有必要的补充,有益的补充,有效用的补充。我只是举一个例子啊,你们要反三,要去动脑筋,不要我说什么你们写什么,大家不要写的一模一样,老师说的只是举例,是帮你们开脑洞的。
我讲这么多了,接下来给你们念两个例文,一个正常版,一个搞笑版,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