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疼,也是脾虚!一段亲身经历,让我知道什么是中医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方剂学》、《中药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尽信书,不如无书”。
意思是,做学问,学知识,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要着眼于现实,善于打破旧有的思维。
对此,我是深有感受啊。
有一回,我接待一个人,男性。什么毛病呢?50岁以后就开始脚后跟疼。
我一看这个人,立刻就高兴了,心想,这病我包治!
为什么?因为我早就知道,脚后跟为肾经所及之处。它疼,往往考虑肾精亏虚、足跟失养啊。这是书上有定论的。
所以,我二话没说,嘱咐患者用六味什么什么丸的成药。具体名字,我就不去提了。
结果啊,人家反馈,说吃了俩月,根本没效果!
当我就傻眼了。我觉得,不应该这样啊?哪里出问题了?
回头,我就给我老师打电话。
我老师说,你怎么知道人家是肾虚导致的?
我说,他脉象细啊,身上没劲儿啊,腰膝据说也不利索,动不动还耳鸣。我一看,这不就是肾气不足嘛!更何况,他还正处于这个年纪。
我老师一听,笑了。
他说,同样是脉象细,身体乏力,耳鸣,腰膝不爱动弹,你怎么不想想是脾气亏虚呢?
我说,脾虚?脾虚也能导致足跟痛吗?
我老师说,怎么不能?脾主四肢,主肌肉。胳膊腿乏力都寻思是脾的事儿呢,脚后跟疼怎么就特殊了?脾不能生化和输布水谷精微来濡养足跟,它肯定疼啊!
我一听,确实有道理。
后来,我给这患者写了一个配伍。方见:黄芪18克,炙甘草9克,人参6克,当归3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6克,白术9克,外加制附子3克(先煎)。
这么一来,患者用了三剂,足跟痛现象消失。
我一看,心里头感慨万千啊!谁说脚后跟疼就一定是肾的事儿啊,这的确是跟脾有关系啊!
从那以后,我遇上脚后跟疼,首先考虑的不是肾,而是脾。我觉得,这个思路还是管用的。
其实,我用的配伍,很简单,就是补中益气汤加上附子。补中益气汤是《内外伤辨惑论》里头的配伍,为李东垣所创。它就是调治脾胃气虚或气虚下陷的。这里头,黄芪、炙甘草、白术、人参都是健脾益气的。陈皮负责行气,令补而不滞。升麻和柴胡负责提升中气,当归补血,令所补之气有所依附。在这个基础上,用点制附片,能够补脾肾之阳,增进补益之功。
我为什么说这个呢?
在我们的生活里头,脚后跟疼的现象很常见。有些人是偶尔疼痛,有些人则是顽固疼痛。在这里我想说,这毛病虽然历来都被认为和肾虚的关系最大,但是我体会,由于脾气亏虚、气血不养足跟所致的也不少。这类人主要表现,就是在足跟痛的同时,四肢乃至全身乏力、懒言,不爱动弹,舌淡,苔白,脉细。这类人还有个特点,就是在足跟痛的同时,可能四肢不温。在这方面,我还见过不少老太太,就属于这个类型。
我把这个经验写出来,供读者参考。文中配伍,非专业人士务必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你自己,不要乱用。尤其是制附子的用量和用法,是有点讲究的。另外,我还想说,要想让自己的身体好一点,将来不至于今天这里疼,明天那里疼,你就好好地吃饭,合理地饮食,保护好脾胃。就像我老师说的那样,脾主四肢,主肌肉。你身体肢节的疼痛,和可能和脾虚有关系。这是我的亲身经历,给我的启迪。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