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分化与归属感
image.png自我分化与归属感自我分化,是一种能够分辨和管理个人的情绪和理智,并将自我独立于他人之外的能力。Bowen认为良好的自我分化须具备两项条件。第一,个体能够区分自身的理性与情感的能力;其二,个体能维持自我独立,又兼具与他人情感连结的能力。一、自我分化量表--个体区分理性与情感的能力低分化者(高融合)的情绪和理智高度融合,以致他们的生活被周围人的情绪所支配。她们无法坚持己见,容易在做出决定后反复和改变,容易陷入家庭纠纷之中,失去自我对情绪的掌控,易受他人影响。高分化者即使在极端的应激时刻也依然能够用理智主导自己的行为和思绪,不被强烈的情感所干扰。他或她不会为了婚姻幸福、取悦父母、获得家庭和睦或者在其胁迫情况下牺牲自我。鲍文(Bowen,1966)提出了一个评估个体分化水平的理论量表(不是一个真正的心理测验工具)
自我分化理论量表依照鲍文的概念,自我分化的理论量表根据人们的情绪和理智功能的融合或分化的程度来区分个体。·低于50(低分化):努力取悦他人;支持他人和寻求他人支持;依赖;缺乏自主能力;基本需要是安全需要;回避沖突;独立决定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少。·51—75(中级分化):有明确的信念和价值观,但倾向于过分关注他人的观点;可能基于情绪反应做出决定,尤其是基于其决定是否受到重要他人的反对来做出决定。·76—100(高分化):清晰的价值现和信念;以目标为导向;灵活;有安全感;自主;能忍受突和压力;定义良好的坚固自我感和较少虚假自我。(Roberto,1992)二、个体情绪独立与融合任何个体的分化水平都反映了其情绪独立于家庭和家庭以外其他人的程度。中等以上的分化水平允许个体与其他人相互作用,而不用担心融合(在关系中失去自我)。虽然所有从分化程度低的到分化程度高的关系都处在动态平衡的状态中,但平衡的灵活性随分化的降低而降低。下图说明了个体功能被关系过程影响的不同程度。
image.png在关系A中,每个人的功能几乎完全被关系过程所决定。个体功能被关系加强或损害的程度用阴影区域表示。清晰的面积表示在关系中自我决定功能的能力。从关系B到关系C表现了逐渐较好的分化。因此,其个体功能较之A不太可能被关系过程所加强或损害。关系D,对人来说是一种理论上的关系。它表示两个人能积极进入一个关系,但又保持自我决定。
image.png三、帮助家庭成员自我分化及产生归属感家庭具有两个重要功能,即为协助成员个体化及产生归属感的能力。(一)鼓励孩子表达出自己明确的想法及需求允许孩子自由表达想法,平和地诉说需求,能够为自己发声。表达想法一定要具体,让孩子明了自己的需求。那你想要什么呢?什么也可以。你想吃什么?你们喜欢吃什么,我就吃什么。我什么都行。你最喜欢什么?没有。你想做什么?做什么也行。通过不断且重复的坚持与鼓励孩子表达自我,诚恳地向孩子表达想要了解她的欲望,不能表露家长太多自己的想法。启发孩子,耐心等待,一定要等到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正向反馈。(二)区分感受和想法感受,一是受到;感染。二是体会;感想。想法:意见,看法。如:这个想法不错!1.想法· 我觉得我吉他弹得不好。在这个句子中,我评价自己吉他弹得好不好,而没有表达感受。2.感受· 作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 作为吉他手,我很郁闷。· 作为吉他手,我烦透了。如果认为自己吉他弹得不好,我可能会失落、郁闷或厌烦。当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例如,有时我们会说:“我觉得这不公平。”在这句话中,“我觉得”换成“我认为”也许更恰当,以下是更多的例句:· 我觉得你应该懂得更多。· 我觉得自己很无能。· 我觉得老板很卑鄙。· 我觉得他很负责任。还有些词表达的是想法,而非感受。例如:被抛弃,被羞辱、被虐待、被打扰、被拒绝、不受重视、被束缚、被欺负、无人理睬、得不到支持、无人赏识、被利用、被贬低等。以下是两个例句:· 我觉得我被误解了。“被误解”一词反映了我认为别人不理解我。此时,我可能会感到很着急。· 我觉得我被忽略了。“被忽略”是我们的判断。此时,如果想独处,我们就会很高兴;反之,如果想参加活动,就会感到难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清楚地表达感受需要丰富的词汇。“很好”或“很差”这样的词语很难让人明白我们实际的状况,例如:如果我们说“我感觉很好”,“很好”这个词所表达的感受可能是高兴、轻松、欣慰或别的。下列词语可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兴奋 喜悦 欣喜 甜蜜 温暖 精力充沛 兴高采烈感激 感动 乐观 自信 振作 振奋 开心 喜出望外高兴 快乐 愉快 幸福 陶醉 满足 欣慰 心旷神怡平静 自在 舒适 放松 踏实 安全 放心 无忧无虑下列词语可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未得满足时的感受:尴尬 惭愧 内疚 妒忌 遗憾 不舒服 不耐烦忧伤 沮丧 灰心 气馁 泄气 绝望 伤感 凄凉悲伤 震惊 失望 困惑 茫然 寂寞 孤独 郁闷难过 悲观 害怕 担心 焦虑 忧虑 着急 紧张心神不宁 沉重 麻木 筋疲力尽 委靡不振 疲惫不堪昏昏欲睡 恼怒 愤怒 烦恼 苦恼 生气 厌烦 不满不快 不高兴 无精打采 心烦意乱(三)根据家族生命周期概念调整角色行为模式根据家族生命周期概念,了解家庭不同阶段,成员需发展出不同的相处与因应方式,进行弹性的调整,呈现家庭界限、功能与因应危机的可塑性。家庭生命周期(1)离家,孤身的年轻人:接受自我在情感上和经济上的责任。自我与原生家庭的分离;发展同龄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在工作和经济独立方面确定自我。(2)通过婚姻的家庭联合:新夫妇:对新系统的承诺。婚姻关系的建立;与延伸家庭、朋友重新组合人际关系,以接纳新的夫妻关系。(3)有年幼孩子的家庭:接受新成员进入家庭。调整婚姻关系,为孩子留出空间;共同承担孩子的养育任务、赚钱和家务劳动;与延伸家庭的重新调整关系,以容纳父母和祖父母的角色。(4)有青春期孩子的家庭:增加家庭界限的灵活性,以容许孩子的独立,接纳祖父母的衰老。调整亲子关系,使青春期孩子能够自由进出家庭系统;重新聚焦在中年的婚姻和职业问题上;开始照顾老一代人。(5)孩子离家生活:接纳家庭系统大量的分离和加入。重新审视二人世界的婚姻系统;在成年子女和父母之间发展成年人对成年人的关系;调整关系,吸纳子女的配偶,孙辈及婚亲的角色;处理父母的衰老和死亡。(6)生命晚期的家庭:接纳代际角色的变化。面对生理上的衰老,维持自己以及伴侣的功能和兴趣;为扮演更为核心的中年一代提供支持;在系统中为年长一代的智慧和经验留出空间,支持年长一代,但不包办代替;应对配偶、兄弟姐妹和其他同班的丧失,为自己的死亡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