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治疗癃闭方学习

宣阳汤

治阳分虚损,气弱不能宣通,致小便不利。

野台参四钱 威灵仙钱半 麦冬六钱 地肤子一钱

《本草新编》威灵仙,味苦,气温,可升可降,阴中阳也,无毒。入各经络。消肠中久积痰涎,除腹内癖气块,散爪甲皮肤风中痒痛,利腰膝胫踝湿渗冷疼,尤疗折伤,治风湿各病,皆宜用之,以其十二经络无处不到也。但其性走而不守,祛邪实速,补正实难。用之于补气补血之中,自得祛痛祛寒之效。倘单备此一味,或漉酒长饮,或为丸频服,未有不散人真气,败人之血者也。

《中国药典》辛、咸,温。归经归膀胱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哽咽喉。

济阴汤

治阴分虚损,血亏不能濡润,致小便不利。

熟地一两 龟板捣碎五钱 白芍五钱 地肤子一钱

阴阳两虚者,二方合用,轮流替换,小便自利。

(脉数而无力,数者阴分虚也,无力者阳虚也)

《中药大辞典》地肤子:归经入肾、膀胱经。功能主治:利小便,清湿热。治小便不利,淋病,带下,疝气,风疹,疮毒,疥癣,阴部湿痒。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中国药典》龟甲:咸、甘,微寒。归经归肝、肾、心经。功能主治: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筋骨痿软,心虚健忘。用法用量:9~24g,先煎。

《医学衷中参西录》:鲜地黄∶性寒,微苦微甘。最善清热、凉血、化瘀血、生新血,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二便因热下血。其中含有铁质,故晒之、蒸之则黑,其生血、凉血之力,亦赖所含之铁质也。

干地黄(即药局中生地黄)∶经日晒干,性凉而不寒,生血脉,益精髓,聪明耳目,治骨蒸劳热,肾虚生热。

熟地黄(用鲜地黄和酒,屡次蒸晒而成)∶其性微温,甘而不苦,为滋阴补肾主药。治阴虚发热,阴虚不纳气作喘,劳瘵咳嗽,肾虚不能漉水,小便短少,积成水肿,以及各脏腑阴分虚损者,熟地黄皆能补之。

《医学衷中参西录》芍药∶味苦微酸,性凉多液(单煮之其汁甚浓)。善滋阴养血,退热除烦,能收敛上焦浮越之热下行自小便泻出,为阴虚有热小便不利者之要药。为其味酸,故能入肝以生肝血;为其味苦,故能入胆而益胆汁;为其味酸而兼苦,且又性凉,又善泻肝胆之热,以除痢疾后重(痢后重者,皆因肝胆之火下迫),疗目疾肿疼(肝开窍于目)。与当归、地黄同用,则生新血;与桃仁、红花同用,则消瘀血;与甘草同用则调和气血,善治腹疼;与竹茹同用,则善止吐衄;与附子同用,则翕收元阳下归宅窟。惟力近和缓,必重用之始能建功。

芍药原有白、赤二种,以白者为良,故方书多用白芍。至于化瘀血,赤者较优,故治疮疡者多用之,为其能化毒热之瘀血不使溃脓也。

膀胱“州都之官,津液存焉,气化则能出”者。脉阴阳俱虚,致气化伤损,不能运化水饮以达膀胱,此小便所以无也。

宣阳汤以人参为君,辅以麦冬以济人参之热,灵仙以行人参之滞,少加地肤子为使药。

济阴汤以熟地为君,辅以龟板以助熟地之润,芍药以行熟地之滞,少加地肤子为使药。

芍药善利小便,故能行熟地之滞)

二方轮流服用治疗水肿证,以象日月寒暑往来之义,先服济阴汤,取其贞下起元也。三剂小便稍利,再服宣阳汤,亦三剂小便大利,再服济阴汤小便如泉涌,肿遂尽消。

按:凡膨胀,无论气、血、或水肿,治愈后,皆终身忌食牛肉。盖牛肉属土,食之能壅滞气血,而腹胀。

温通汤

治下焦受寒,小便不通。

椒目炒捣八钱? 小茴香炒捣二钱 威灵仙三钱

人之水饮,由三焦而达膀胱。三焦者,身内脂膜也。寒凝则水道不通,故以椒目之滑而温、茴香之小而热者,散其凝寒,即以通其窍络,更佐以灵仙温窜之力,化三焦之凝滞,以达膀胱,即化膀胱之凝滞,以达溺管也。

凉甚者,肉桂、附子、干姜可酌加。

气分虚者,宜加人参助气分之药力。

椒目:即是蜀椒的种子。性味苦寒。功能行水,平喘满。适用于痰饮喘息,水肿胀满等症。一般用量为八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小茴香:【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肝、肾、脾、胃经。

【功效】理气止痛,调中和胃。

【临床应用】1.用于寒疝腹痛,睪丸偏坠,胃腹冷痛等症。本品功能散寒理气止痛,为治疗寒疝腹痛、睪丸偏坠的常用药,可与橘核、荔枝核等配伍应用;又能温中散寒止痛,对脘腹冷痛,可配合吴茱萸等药同用。

2.用于胃寒呕吐、食少。小茴香有调中醒脾之功,能开胃进食,故可用于胃寒呕吐、食欲减退之症。

加味苓桂术甘汤

治水肿小便不利,其脉沉迟无力,自觉寒凉者。

白术三钱 桂枝尖二钱 茯苓片二钱 甘草一钱

干姜三钱 人参三钱 乌附子二钱 威灵仙一钱五分

《医学衷中参西录》桂枝∶味辛微甘,性温。力善宣通,能升大气(即胸之宗气),降逆气(如冲气肝气上冲之类),散邪气(如外感风寒之类)。仲景苓桂术甘汤用之治短气,是取其能升也;桂枝加桂汤用之治奔豚,是取其能降也;麻黄、桂枝、大小青龙诸汤用之治外感,是取其能散也。而《神农本草经》论牡桂(即桂枝),开端先言其主咳逆上气,似又以能降逆气为桂枝之特长,诸家本草鲜有言其能降逆气者,是用桂枝而弃其所长也。

小青龙汤原桂枝、麻黄并用,至喘者去麻黄加杏仁而不去桂枝,诚以《神农本草经》原谓桂枝主吐吸(吐吸即喘),去桂枝则不能定喘矣。乃医者皆知麻黄泻肺定喘,而鲜知桂枝降气定喘,是不读《神农本草经》之过也。桂枝善抑肝木之盛使不横恣,又善理肝木之郁使之条达也。为其味甘,故又善和脾胃,能使脾气之陷者上升,胃气之逆者下降,脾胃调和则留饮自除,积食自化。其宣通之力,又能导引三焦下通膀胱以利小便(小便因热不利者禁用,然亦有用凉药利小便而少加之作向导者),惟上焦有热及恒患血证者忌用。

附子∶味辛,性大热。为补助元阳之主药,其力能升能降,能内达能外散,凡凝寒锢冷之结于脏腑、着于筋骨、痹于经络血脉者,皆能开之,通之。而温通之中,又大具收敛之力,故治汗多亡阳(汗多有亡阳亡阴之殊,亡阳者身凉,亡阴者身热,临证时当审辨。凉亡阳者,宜附子与萸肉、人参并用;热亡阴者,宜生地与萸肉、人参并用),肠冷泄泻,下焦阳虚阴走,精寒自遗,论者谓善补命门相火,而服之能使心脉跳动加速,是于君相二火皆能大有补益也。

本草新编》干姜:干姜味辛,炮姜味苦,皆气温大热,半浮半沉,阳中阴也。解散风寒湿痹、鼻塞头痛、发热之邪者,干姜也;调理痼冷沉寒、霍乱腹痛吐泻之痰者,炮姜也。盖干姜治表,而炮姜温中。其所以治表者,干姜走而不收,能散邪于外也;其所以温中者,炮姜止而不动,能固正于内也。虽然姜性大热而辛散,俱能散邪补正,安在炮制而异宜。干姜散邪之中,未尝无温中之益。炮姜固正之内,未尝无治表之功。但干姜散多于温,而炮姜固多于散耳。

理中汤,理中焦也。虽有白术是理中焦之药,然气味与附子温热之性尚不相同,故入用干姜之辛热,与附子同性,专顾中焦,则附子亦顾恋同气而不上越,共逐中焦之寒,以成其健脾还阳之功也。

或问伤寒门中有姜附汤,其用干姜之义,想亦与理中汤同意?曰∶姜附汤中用人参,似与理中汤相同,而孰知别有意义。理中汤,理中焦;姜附汤,治下焦也。附子领人参直入于至阴之中,专祛腹中之寒,而躯外皮肤之寒邪,则未遑驱逐。加干姜走而不守,如大将亲捣巢穴,而偏裨旁掠于外,自然内外整肃,远近安奠也。倘只用附子、人参,未尝不可奏功,然而攻彼失此,仲景夫子所以必加入干姜,使同队而并逐也。

或问四逆汤亦用干姜,其义岂有异乎?夫四逆汤之用干姜,又非前二条之意。四逆汤,乃救逆也。救气之逆,必须同群共济,故用附子、肉桂为君,必用干姜为副,否则,气逆而不能遽转矣。

或问干姜炒熟入于健脾药中,谓能补脾以生气,然乎?曰∶干姜温热,原有益于脾气,何在炒熟始能补土以生气。但干姜性走,脾气不独受其惠。一经炮制,则干姜守而不走,独留于脾中,诸经不得而夺之,自然较生用更效也。

肿满之证,忌用甘草,其性近壅滞也,惟与茯苓同用,转能泻湿满,故方中未去,如湿满较重,亦可以去之。

服药数剂后,小便微利,其脉沉迟如故者,可送服硫磺末四五厘,若不觉温暖,可渐渐增多,以服后觉微温为度。

人之水饮,非阳气不能宣通。上焦阳虚者,水饮停于膈上。中焦阳虚者,停于脾胃。下焦阳虚者,水饮停于膀胱。水饮停蓄日久,则漫溢周身而全身水肿。

苓桂术甘汤助上焦之阳。

甘草协同人参、干姜以助中焦之阳。

人参与附子同用为参附汤,能固下焦元阳将脱,协同桂枝助下焦之阳(桂枝上达胸膈,下通膀胱,故肾气丸用桂枝不用肉桂)。

三焦阳气宣通,水饮亦随之宣通,而不复停滞为患也。

威灵仙与人参并用,治疗气虚小便不利。

其通利之性,又能运化白术、甘草之补力,故胀满者服之,无滞胀之碍。

脉沉水肿与脉浮水肿不同。

脉浮者,为风水,腠理闭塞,小便不利。当以金匮越婢汤发之,通身得汗,小便自利,浮数者,阴虚火动,宜凉润滋阴之药。

脉沉有力者,系下焦蕴热未化,当以凉药滋阴化阳,小便自利,惟其脉沉而迟,微弱欲无,询之更自觉寒凉者,方可放胆用此汤无碍。

苓桂术甘汤为治疗上焦停饮之神方。《金匮要略》曰:“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桂枝为宣通水饮之妙药,茯苓为淡

寒通汤

治下焦蕴蓄实热,膀胱肿胀,溺管闭塞,小便滴沥不通。

滑石一两 生杭芍一两 知母八钱 黄柏八钱

《医学衷中参西录》滑石∶色白味淡,质滑而软,性凉而散。《神农本草经》谓其主身热者,以其微有解肌之力也,

谓其主癃闭者,以其饶有淡渗之力也;

且滑者善通窍络,故又主女子乳难;

滑而能散,故又主胃中积聚;

因热小便不利者,滑石最为要药,若寒温外感诸证,上焦燥热下焦滑泻无度,最为危险之候,可用滑石与生山药各两许,煎汤服之,则上能清热,下能止泻,莫不随手奏效。

外感大热已退而阴亏脉数不能自复者,可于大滋真阴药中(若熟地黄、生山药、枸杞之类)少加滑石,则外感余热不至为滋补之药逗留,仍可从小便泻出,则其病必易愈。

若与甘草为末(滑石六钱,甘草一钱,名六一散,亦名天水散)服之,善治受暑及热痢;

若与赭石为末服之,善治因热吐血、衄血;

若其人蕴有湿热、周身漫肿、心腹膨胀、小便不利者,可用滑石与蝼蛄下半身研为散服之,小便通利肿胀自消,至内伤阴虚作热,宜用六味地黄汤以滋阴者,亦可少加滑石以代苓、泽,则退热较速。

盖滑石虽为石类,而其质甚软,无论汤剂丸散,皆与脾胃相宜,故可加于六味汤中以代苓、泽。其渗湿之力,原可如苓、泽行熟地之滞泥,而其性凉于苓、泽,故又善佐滋阴之品以退热也。

天水散,为河间治暑之圣药,最宜于南方暑证。因南方暑多挟湿,滑石能清热兼能利湿,又少加甘草以和中补气(暑能伤气),是以用之最宜。若北方暑证,不必兼湿,甚或有兼燥,再当变通其方滑石、生石膏各半,与甘草配制,方为适宜。

升麻黄芪汤

治小便滴沥不通,偶因呕吐咳逆,或侧卧欠伸,可通少许,此转胞也。用升提药,提其胞而转正之,胞系不了戾,小便自利。

了戾:迂曲盘绕。

生黄芪五钱 当归四钱 升麻二钱 柴胡二钱

了戾:迂曲盘绕。

《本草新编》升麻,味苦、甘,气平、微寒,浮而升,阳也,无毒。入足阳明、太阴之经。能升脾胃之气。得白芷、葱白同用,又入手阳明、太阴二经,其余他经,皆不能入。能辟疫气,散肌肤之邪热,止头、齿、咽喉诸痛,并治中恶,化斑点疮疹,实建奇功。疗肺痈有效,但必须同气血药共享。可佐使,而亦不可以为君臣。世人虑其散气,不敢多用是也,然而,亦有宜多用之时。

或问升麻能止衄血,先生置而不讲,岂仲景张夫子非欤?曰∶以升麻为止血之药,此不知仲景夫子用升麻之故也。夫吐血出于胃,衄血出于肺。止血必须地黄,非升麻可止。用升麻者,不过用其引地黄,入于肺与胃耳,此等病,升麻又忌多用,少用数分,便能相济以成功,切不可多至于一钱之外也。

又问升麻升而不降,何以大便闭结反用升提,必取于升麻,岂柴胡不可代耶?曰∶升麻与柴胡,同是升提之药,然一提气而一提血。大便燥急,大肠经之火也。大肠有火,又由于肾水之涸也。欲润大肠,舍补血之药无由,而补血又责之补肾,使肾之气通于大肠,而结闭之症可解。然则通肾之气,以生血可也,而必加升麻于补肾、补血之中者,盖阴之性凝滞而不善流动,取升麻而升提其阴气,则肺金清肃之令行。况大肠与肺又为表里,肺气通,而大肠之气亦通,肺气通,而肾之气更通,所以闭者不闭,而结者不结也。若用柴胡,虽亦入肝,能提升血分之气,终不能入于大肠,通于肺、肾之气,此柴胡之所以不可代升麻也。(〔批〕讲得细微入神。)

三焦之气化不升则不降,小便不利者,往往因气化下陷,郁于上焦,滞其升降流行之机也。故用利小便之药无效,而投以升提之药恒多有效。

重用黄芪治疗小便不利所致水肿。黄芪四两、秫米一酒盅,煎汤服。

水肿之证,有虚有实,实者不宜用黄芪。然实者少,虚者多。虚也有阴阳。阳虚者,气分亏损,可单用黄芪。阴虚者为血分亏损,宜重用滋阴之药,少佐黄芪,取阳生阴长之意。阴阳两虚者,滋阴与黄芪各半。即使实证,水肿至此,也兼气血亏损,不可猛药攻之,即使可用一次,再用也要兼补气血。

利水之药,伤阴阳,故用之应深究其病因,从根本调治,利水药,只能做向导。例如,蝼蛄后半身,半钱,烘焙研末服用。

鸡胵汤

治气郁成臌胀,兼治脾胃虚而郁,饮食不能运化。

生鸡内金捣碎四钱 白术三钱 生杭芍四钱 柴胡二钱

广陈皮二钱 生姜三钱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胃以膜相连,能代胃行其津液。且地居中焦,更能为四旁宣其气化。脾若失气所司,则津液气化凝滞,肿满即随之矣。臌胀者,当以理脾胃为主。

鸡内金善化有形瘀积,白术健脾胃。

柴胡主肠胃中饮食积聚,能推陈致新,佐鸡内金消积,且与陈皮同用,一升一降,而气自流通。

用芍药是因为本病虽为气鼓,亦必挟有水汽,芍药善利小便,即善行水,且与生姜同用,又能调营卫,使周身之气化流通。

按:鸡内金虽有消化之力,但是能缩小便,挟有水汽者不宜,加芍药利小便,济鸡内金之短。

腹胀,因水胀者,重按抬手,可见微痕,气鼓则无。气鼓小便自利。水鼓小便不利。

陈皮: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0)

相关推荐

  • 胡希恕讲金匮要略

    胡希恕讲金匮要略(五)4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基础上,桂枝甘草汤在<伤寒论>讲过了,它治气冲 心悸的,桂枝甘草两味药.那么吃了这个 药"冲气即低",冲气低了,&q ...

  • 中药增一味减一味,为什么不能随意?

    经方的特点,增一味药减一味药都十分讲究,用严谨形容它一点也不过分. 有些方剂在人们看来几乎没什么差别,但其中的道理还是需要我们明白,清楚经方用药的深意. 现在的中医人,临床开方十个人开方就有十个不同的 ...

  • 古今医案按(九)

    疟痢 罗谦甫于至元己亥.治廉台王千户.年四十五.领兵镇涟水.此地卑湿.因劳役过度.饮食失节.至深秋.疟痢并作.月余不愈.饮食全减.形羸瘦.仲冬舆疾归.罗诊得脉弦而微如蛛丝.身体沉重.手足寒逆.时复麻木 ...

  • 李茂昌总结六腑气机旋转用药十二对(中)

    木通配藁本入膀胱 木通,凉,若下焦蓄水,要思考能不能用木通,只有出现下焦蓄水,有湿热或虚热,才可以用木通,注意常规剂量要在15克以内.膀胱属水归肾,膀胱以疏泄水湿为主要功能.木通的使用要注意剂量问题. ...

  • 张锡纯治疗痰饮方学习

    理饮汤 治因心肺阳虚,致脾湿不升,胃郁不降,饮食不能运化精微,亦为饮邪,停于胃口为满闷,溢于膈上为短气,泽满肺窍为喘促,滞溺咽喉为咳吐黏涎.甚或阴霾布满上焦,心肺之阳不能舒畅,转郁而作热.或阴气逼阳外 ...

  • 名医张锡纯治疗脏腹症瘕的名方——理冲汤(关爱女性)

    适应症:(1)妇女经闭不行,产后恶露不净,以致阴虚作热.阳虚作冷.食少劳嗽.虚症沓来.(2)一切脏腑症瘕.气血积聚.痞胀不能饮食.服此汤10余剂后,患者的虚症可自退,服30剂后其瘀血症瘕可自消.(症瘕 ...

  • 『名医名方』张锡纯 治疗牙痛

    张锡纯(1860-1933),字寿甫.河北盐山人.少时广涉浓猎经史子集,读书之暇随父习医.1893年第二次参加秋试,再次落弟.此时张氏开始接触西医及其它西学.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张氏萌发了衷中参西的思想 ...

  • 『名医名方』张锡纯治疗肝硬化

    张锡纯(1860-1933),字寿甫.河北盐山人.少时广涉浓猎经史子集,读书之暇随父习医.1893年第二次参加秋试,再次落弟.此时张氏开始接触西医及其它西学.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张氏萌发了衷中参西的思想 ...

  • 『名医名方』张锡纯 治疗肌肉萎缩病

    张锡纯(1860-1933),字寿甫.河北盐山人.少时广涉浓猎经史子集,读书之暇随父习医.1893年第二次参加秋试,再次落弟.此时张氏开始接触西医及其它西学.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张氏萌发了衷中参西的思想 ...

  • 名医名方 张锡纯 治疗子宫肌瘤

    张锡纯(1860-1933),字寿甫.河北盐山人.少时广涉浓猎经史子集,读书之暇随父习医.1893年第二次参加秋试,再次落弟.此时张氏开始接触西医及其它西学.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张氏萌发了衷中参西的思想 ...

  • 名医名方 张锡纯 治疗脑缺血

     名医名方 张锡纯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张锡纯(1860-1933),字寿甫.河北盐山人.少时广涉浓猎经史子集,读书之暇随父习医.1893年第二次参加秋试,再次落弟.此时张氏开始接触西医及其它西学.受时 ...

  • 名医名方 张锡纯 治疗小便失禁

     名医名方 张锡纯 治疗小便失禁 张锡纯(1860-1933),字寿甫.河北盐山人.少时广涉浓猎经史子集,读书之暇随父习医.1893年第二次参加秋试,再次落弟.此时张氏开始接触西医及其它西学.受时代思 ...

  • 张锡纯:急救方乃起''死回生之术'';治疗失眠效方

    第 1887 期 作者 / 张锡纯 编辑 / 许红 ⊙ 校对 / 钱秀华 治疗严重外伤的急救方 此方为天门县友人崔兰亭所传.崔君为湖北潜江红十字分会张港义务医院院长,常以此方救人,遂录其来函如下:戊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