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熙亭文存之三雁翼序​: 诗情贵真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郑熙亭文存之三:

诗情贵真 

雁翼

在诸类文学样式中,最能表现人生的,诗尤见之。这不仅仅在于形式, 主要还与表现手段有关。诗是诗人真实的人生感受直接的喷吐,如大地深层的水制泉而流,也如血管爆裂的血!但人生的真实感受是不一样的,由于社会地位和环境不同,就造成了人生感受的千差万别,也就造成了诗情的千种 百样。这里并不排除诗人内在气质、性格、修养、感情样式的作用,恰恰证实着这些因素的十分重要。如汉朝曹操的诗和曹丕、曹植的诗就不一样;唐朝的杜甫与李白,社会环境和地位有某些相似,但诗却相异很大;再如宋朝的苏东坡和辛弃疾的词更是各有面貌。但不管哪种情况,感动我们的首先是诗里的人生真实。“诗在诗外”之说,我以为主要是指诗之外的诗人人生的真实感受。

引起我这一思索的是郑熙亭同志的诗《耕读篇》(载《诗神》一九八六 年一月号)。这是一组朴实而感人、感人之中又诱发人思索的诗。写小说的叫“作家”,写剧本的叫“编剧”,写诗的为什么叫“诗人”呢?这是因为诗人的工作方式(基本上)不象小说家、剧作家那样,借创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表现自己的人生感受,而诗人(基本上)则是直接站起来说话。熙亭 同志的诗便是他自己站出来说出的他自己的人生实感。而且,那实感既是他 性格的又是他感情的。如《生日自嘲》,活生生地画出了他的人生遭际和人生态度,同时,他那为此而吃了许多苦头的“憨直”性格也透纸而出:           

知命之年命未知,

憨直每被人笑痴。

但求真情与实境,

哪管入时不入时?!

我很看重这首诗,短短的四句“感叹”,几乎内涵了他人生全部感受和由那些感受所滋养的情思与志趣。按照理想主义的中国革命正常发展规 律,熙亭同志应当是顺利的一生,因为他不仅由于阶级地位的关系过早地参加了革命,而且孤儿找到娘似的十四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决心把自己的 全部血肉献给人民的事业。在他的精神生活中,除了革命利益就没有别的要求,而且处处事事都遵照党的教导生活着:“平生无嗜好,所好唯读书,深 为烟酒戒,厌恶聊闲棋。尽瘁不置家,身外无长物,撙节衣食钱,月月买新 书。”这样一个清教徒似的战士生活样式,却没有得到当时应有的尊重—— 历史与现实又偏偏互相矛盾着,他越是按照党的要求勤奋、正直,不说假话,嫉恶如仇地对待人和事,那由人和事所构成的现实就越是不能理解他。 于是就演成了一场悲剧,被打成了反党的“右派分子”。而他的性格和良心又偏偏不能对党说假话——不承认反党反社会主义,于是“从重”处理,被送进农场劳动改造了。这就是《生日自嘲》中:“但求真情与实境,哪管入时不入时”的真实注释。

熙亭的诗许多是“另册廿载”中写成的,可贵之处是他不仅朴直地记下 了当时当地的真情实感:          

 世上千般好,

 直路最难行。

而且没有因为身处逆境而改变自己赤诚追求,读书时思索着革命的命运,劳 动时想着人民的疾苦。就是过难得的十四天一个的“大礼拜”休息时,也没有停止自己的追求。他的《第一次看大海》便是这种胸怀的展示:

带着鏖战后的疲倦,

穿着泛白碱的衣衫,

好容易过个“大礼拜”,

我独自来到海边。

于是,他望着“把高山深谷埋没在黄泉,把清流浊流都变成蔚蓝”的大海, 呼喊道:

我不要发财,不要做官,

愿大海,风和日丽无波澜,

父亲般敦厚,母亲般慈善。

时时送宝给人间。

这是一首感人肺腑的诗,诗中没有个人的哀怨,没有消极的悲叹,也没有因直言真理而遭打击的情淡心冷,唯有一个共产党员对信仰的赤诚。

说真话,办实事,这是熙亭同志因此而吃苦却又始终不改变自己的一个作风。有一首《家书》,风趣而又酸辣地吐诉着自己的心境:

故乡荣膺“大寨县”,

身在另册也开颜。

但是,就在这“开颜”中接到了家书,一个美丽的谎言成了讽刺:

家书催要缺粮款,

人间真话听最难。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人民灾难的根本。熙亭的诗内容很丰富,我这里不多讲了。值得特别提起的,是他今天拿出来发表,并没有因为时间和社会生活的变移,而修改当时当地的所感所思,这是很可贵的。如《家书》:

 忽然一日家书来,

 两手悚悚半晌开,

 信报平安应无虑,

 心有余悸尚痴呆。

短短四句,再现了那个时候的一颗颤栗的心。

熙亭同志要我指出他诗的不足,我当时说,他诗的不足就在他诗的“足”中——一个革命战士感情的自然喷吐,那就是朴实、真切。

朴实是美的。但仅仅朴实,就诗美来说还是不“足”的,还需要诗的想 象,诗的艺术有意的布局等等。从而造成诗感情的容量和诗的意境。但这些 熙亭并非不懂不会,《第一次看大海》就是证明。

也许是表现形式问题。我还没有思索好。最后,要感谢《诗神》,在这样的时候,在诗歌创作中出现了“时髦”的空——感情空、思想空——出现不讲究语言精炼,不追求诗人实感的倾向的时候,发表熙亭同志以真以实以朴素为特色的诗,是要有勇气和眼光的, 盼坚持。

原载1986年2月21日《文论报》

 郑熙亭:河北沧州人,原沧州行政公署专员,河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6年开始发表诗歌、小说。主要著作有长篇历史小说《汴京梦断》(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东游寻梦—苏轼传》(东方出版社出版)、《大宋河山》(海南出版社出版),2010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三卷本《熙亭文存》。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加关注,国学守望者问候!

投稿微信:18232790185国学守望者 (手机同号)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