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望 之三五三 正阳门关帝庙和观音庙

明、清北京城有“九门十庙”之说,意思是内城的九座城门都在瓮城里建有庙宇。其中只有正阳门建两座庙,分别坐落在城楼下面券门的两侧,西为关帝庙,东为观音庙。

关于正阳门关帝庙的由来,《帝京景物略》里有一段颇为传奇的记述,说是明成祖朱棣亲征漠北时遭遇风沙迷路,幸亏关公显圣引路,方才化险为夷,于是建庙祀之。事实上永乐年间北京还没有外城,连正阳门瓮城和箭楼都没有修建,是不可能在防御前线的城楼之外修建关帝庙的。根据庙内碑刻推测,建于万历初期的可能较大。
关帝庙背倚城台而建,三面围墙,前开庙门一座,额题“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关圣大帝”。门内只有一进院落,布局紧凑。正殿面阔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东、西各有配殿,东配殿前竖立着一根异常高大的旗杆,顶端远超过城台的高度。正殿的后侧方建有一座重檐碑亭。
正阳门关帝庙自建成以来,始终香火旺盛。这不仅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且据《燕京访古录》记载,庙里的关帝塑像原是皇宫大内之物。当年万历皇帝嫌这尊关帝像太小,命木工重塑一尊大像。那尊曾受过皇家百年香火的旧像,便移到正阳门关帝庙内供奉,接受无数百姓顶礼膜拜。此外庙内还有三宝:一为大刀三口,由前门外打磨厂的三元刀铺打造。每年五月初五,三元刀铺都派人前来磨刀至祭;二为关帝画像,据说是唐代画圣吴道子的手笔,可惜在1900年的庚子事变中丢失; 三为汉白玉石马,即传说中关公显圣,为朱棣引路时所骑乘的白马,清末民初间丢失。
东边的观音庙大约也修建于万历年间,和关帝庙布局对称,规模形制相近,同样香火鼎盛。崇祯末年,历史在这里给大明皇帝开了一个无情的玩笑。崇祯十五年(1642年),蓟辽总督洪承畴在松锦之战中战败降清。消息传到京城,却成了洪承畴英勇殉国,于是崇祯下令在正阳门观音庙祭祀,表彰其忠勇。得知真相后,崇祯的愤恨和尴尬可想而知。
清代以来,几乎历代帝王每次前往天坛郊祀,回宫前都会来到正阳门关帝庙和观音庙拈香。在《清实录》里,“光绪xx年xx月,诣正阳门关帝庙、观音庙拈香”这样的记录竟然创纪录的出现了六十四次,超过此前所有皇帝参拜次数的总和。联想到光绪执政期间的种种愤懑与无奈,个中滋味不足为外人道也。
下面两张照片分别拍摄于1917年和1946年。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尽管前门地区的面貌始终与时俱进的改变,守护着城门的关帝庙和观音庙却一直完好的保存到六十年代。
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北京地铁的修建,两座小庙和正阳门两侧的城墙一起,终究没能逃脱被拆除的命运。当年关帝庙里的两座石碑,随城砖一起被运到丰台区南苑乡槐房村,修建集体房屋。其一是已知正阳门关帝庙内最古老的碑刻,由万历朝翰林焦竑撰文、大书法家董其昌所书的《汉前将军关侯正阳门庙碑》,另一座是康熙的书法老师沈荃撰文并书写的《正阳门关帝庙碑》。2008年,两座石碑在村民拆建小房地基时被清理出来,现今得到了妥善保存。可惜存放之并不开放,始终难得一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