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看起来很棒的孩子,家里都做了些什么?

中国的孩子,最大的“敌人”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不吹不黑,别人家的确有一些孩子看起来很棒。

那些看起来很棒的孩子,家里都做了些什么?

北京史家小学终身名誉校长、全国十大明星校长卓立从教50余年,他观察发现,那些“牛蛙”的父母的确都比较善于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比如“凡事多问问孩子的意见”,“让孩子看到自身的努力和成绩”,“给孩子的才艺和进步创造炫耀的机会”,等等。

青榄君发现,“牛蛙”家长的所作所为,大概可以归纳为四个字:吹、拉、弹、唱。

 1   

如果说“喜欢”是我们投入一件事情的原动力,那么“成就感”就是我们努力到一定阶段的最强续动力。在学习这件事情上,孩子比成年人更容易迷茫,因为他们自己很难看到和预设自己努力的目标,而父母们向他们描述的目标往往流于抽象或者遥不可及。

这时候,帮助孩子找到“成就感”,看到自己阶段努力的成果,让孩子获得强劲的续动力,就很重要了。

青榄君有个同学,她每天把女儿练钢琴的画面拍成小视频,并发到朋友圈,配上“何XX,某月某日,第X天打卡,时长XX分钟”的文字说明。

一开始,有的同学认为这是“炫晒秀”,私下里还曾表示过不屑和鄙夷。上周和这位同学聊天,才知道她的良苦用心——

她的女儿小蔚是一个很内向、缺乏自信的小姑娘,学校办的一些晚会或活动,多次邀请她登台表演,但她却有点怯场,怕弹得不好被老师和同学笑话。

今年国庆节前的一天,她把小蔚一段练琴的小视频发到朋友圈后,得到了很多叔叔阿姨的点赞和夸奖。小蔚看到后,兴奋得两眼发亮,很是高兴了一阵子,那段时间练琴的积极性一下子高涨。

见到这招很有效,妈妈决定继续坚持这样的“张扬”。她和小蔚约定:“你每天练琴30分钟,我负责拍一段小视频发到朋友圈‘打卡’”。(为了避免打搅过多人,她设置为家人和亲密朋友可见)

效果还真不错,在叔叔阿姨们时不时的“吹捧”声中,小蔚一连30多天不间断的练琴,而且越练越来劲,自信心也不断提升。今年学校的元旦晚会,她打算准备一个节目登台。

所谓“吹”,就是给孩子的才艺和进步创造炫耀的机会,这比空落落的口头表扬必定更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被鼓励。

孩子画的画、练习的毛笔字、取得好成绩的奖状、做得漂亮的小报、干净整洁的作业,都是家里墙面最好的装饰品。有的时候,口头的表扬和肯定因为说过很多次而显得无力,但是一个展示到墙面的动作,可以让你什么都不用说,孩子就能感受到你为他骄傲。

 2    

言传不如身教。父母的躬亲示范,是最强劲的引力和拉力。

与其天天在孩子跟前耳提面命:你要用心学习,你不要懒懒散散,你要讲礼貌,都不如直接做给孩子看。父母天生是孩子的模仿对象,你的一举手一投足,你是如何做的,孩子天天看在眼里,这就是他的行为标准。

有一个小姑娘,一直学不好英语。妈妈很着急,当年她自己就是英语没学好,最终只考上了专科。于是,这位妈妈决定自己从零开始学英语。起初的想法很简单:自己学明白了,才能知道如何帮得上孩子。

说做就做,这个妈妈给自己准备了三套教材:一套英语国家母语教育的牛津树分级阅读,一套新概念英语,一套孩子学校的英语教材。经过使用比较,她主要选择了牛津树跟进进度,同时参考新概念英语的语法,再和孩子学校的英语书对比印证熟悉掌握。

一年的时间,女儿亲眼看见妈妈每天早晚如何学习背诵,如何在超市等着结账、饭店等着上菜的时间都不忘记和英语较劲;也发现很多时候妈妈和自己一起背诵的单词短句,自己几遍就能记得牢了,可是妈妈还得再多背诵好几天……

即使是这样,妈妈也一直坚持着,还和女儿一起看英文的动画片,用结结巴巴的语言给女儿讲英语故事。而且,妈妈还设定了一个非常有诱惑力的奖励目标: 如果妈妈和女儿能够用英语进行日常的交流,他们全家就一起去一趟英国!

小姑娘非常喜欢和妈妈一起学习,有一个和自己一样的伙伴与自己一路同行。而且时不时,妈妈还会有点儿落后。

到二年级开始时,女儿成功地当上了班里的英语课代表。之前的那个假期里,她们如愿以偿地一起去了英国。回来以后,妈妈特别开心地和好朋友说:“可以直接用英语说话太好了,虽然我还只能说最简单的日常用语,但是想问就可以直接问,别人和我打招呼我都能听懂,菜单上的鱼和薯条我都能看明白。不像之前,一出国就成个哑巴!”

 3    

既要有“吹”、“赞”,也要有“损”、“弹”。

今天的孩子各方面的条件大多都不差,但总是顺顺利利,不一定好。如果总是顺利,没有失败,孩子脆弱的心理就会慢慢定型,当失败突如其来时,往往猝不及防。

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需要失败。智慧的父母总希望孩子能犯些错误,甚至制造一些“人为”的失败,适当地敲打敲打孩子,让孩子在挫折中锤炼吃苦的精神,激发奋起的勇气,提高反省的能力。

比如,有些孩子在玩游戏时不能失败,输了就哭闹。这就是一个可以进行挫折教育的信号。很多家长在玩游戏时,喜欢一昧地“让”孩子,以换取孩子的高兴。其实,这正是错过了一个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极好机会。

家长应该有意而适当地在游戏中,让孩子尝一尝“失败”的滋味。再让孩子尝一尝在“失败”中奋起,然后取得成功的快乐。这比一股脑地“输”给孩子要有意义得多。

曾经有一个姓杨的同学,其父是领导。杨同学四处放风自己的棋艺如何高明,他让“车、马、炮”三子,都能杀得他父亲以及父亲的秘书丢盔弃甲。结果到同龄人中一比,他只会哭,因为在班里下棋,他谁也下不过。

 4    

娱乐是人类的天性。我们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很大部分是为娱乐事业做贡献了,追电视、看电影、唱卡拉ok……

但奇怪的是,很多家长自己沉浸在娱乐中,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与娱乐绝缘。也许这些家长认为孩子拥有远胜于成年人的自控力和意志力,可以对抗人类都拥有的天性,所以他们希望孩子能够把除去吃饭睡觉的每一分钟都用在学习上。

家长们最希望看到的画面就是孩子一直坚守在书桌旁,不溜号、不看闲书、不玩游戏、不打瞌睡,直到就寝睡觉。

事实上,这样的学习方式只能培养出傻瓜。长时间的、不间断的、缺乏休息和娱乐的学习一定是低效的。家长们可以把孩子的身体捆在书桌旁,但无法把孩子的精神也捆在书桌旁。

明智的父母不会过分限制孩子的娱乐,必要时要鼓励孩子去玩,甚至陪着她一起玩。

白岩松曾在厦大讲了个故事,说世界杯夺冠之夜正逢周日,虽然第二天周一要上学,但他决定让儿子看球。第88分钟,儿子喜欢的球队以1:2落后,儿子哭了;随后2:2扳平;93分钟时,3:2反败为胜!

“请问在中国的教科书中,还有哪一堂课,能够比这次熬夜看球更好地学习‘绝不放弃’?”白岩松说。

因此,即便是在那天,孩子一直到两三点还没睡,但白岩松相信,孩子第二天上课一定比往常更加认真。

家长要给孩子们留出足够的娱乐空间。当父母们经常劝说孩子去玩的时候,孩子反而对学习产生更多的兴趣,更不愿意离开书桌,信不信由你。

没看够?这些原创热文,您可能感兴趣:

一则秋游通知发进家长群后……终于明白了孩子为什么不争气

这张照片火爆朋友圈!再好的学区房,也比不上懂事的父母!

今天的中国,有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全民富二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