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论治“湿病”方证研究

湿邪致病范围广泛,涉及人体五脏六腑和各组织器官,以及临床各科许多疾病。叶香岩说过:“吾吴湿邪害人最广。”朱丹溪也认为:“六气之中,湿热为病,十居八九。”凡因湿邪侵袭人体,或人体脏腑功能失调,而致水湿潴留体内,所表现水湿停滞的病证,称为湿病。湿病有虚实之辨,表里之分,寒热之别。 运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古今文献的研究,本课题既梳理了中医“湿病”的源流,同时通过对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相关内容的对照,进而印证了本篇(即《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中“湿病”属外感居多,同时湿邪易挟风挟寒而感人,病情复杂,症候以“身烦疼”、“一身尽疼”、“骨节疼烦”等为主。 在《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中,仲景提出了治疗湿的两大法则,即微发汗及利小便。微发汗——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微发汗,使湿邪缓缓蒸发,营卫畅通,以达风湿俱去而愈之效。利小便——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但当利其小便”含义有三层:一是应用利尿药物以开水道;二是恢复膀胱气化以使小便通利(健脾、温肾诸法皆寓其中);三是湿兼表里,当以复人身之阳气为主。 《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各证侧重外湿,仲景随出诸方以疗各证。湿邪自外而感,首先出现表证,寒湿在头部,则纳药鼻中(原文中未出方,后世注家多主张以瓜蒂散搐鼻,亦有主张以鹅不食草或辛夷散塞鼻)治其外而通其内;寒湿外感,痹阻肌表,郁遏营卫,证见身烦疼、恶寒、无汗,可与麻黄加术汤以散寒驱湿;因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而致一身尽疼痛、发热、日晡所剧的风在表之证,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解表祛湿;风湿伤表见脉浮、身重更兼气虚卫表不固而汗出、恶风的风湿兼气虚,以防己黄芪汤以实卫、除湿、健脾、益气;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三方为风湿兼阳虚之证而设,其中证候之变化及用药的取舍,更见仲景思虑之慎,辨证之明,对后世启迪深远。本文紧密结合有关条文,并通过历家注家的注解,对各证及方进行了有选择性的深入探讨。 除了方证之外,仲景对汤药的煎服法、药后的调护、治疗湿病的禁忌都有详细论述。禁大汗,慎不可以火攻之、不可下之,在临证时必须严加遵守。又如白术附子汤方后注云“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等。 仲景在湿病的治疗上分上下、表里、寒热、虚实,如寒湿在头,则纳药鼻中,在下小便不利,则云但当利其小便;

在表有麻黄加术汤,在里有甘草附子汤,表里兼湿有桂枝附子汤;又如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又有薏苡仁之甘凉以应发热之候;表虚防己黄芪汤,里虚甘草附子汤;随证出麻黄加术汤、麻杏苡甘汤等一系列方剂,开湿病辨证论治之先河。

仲景之后,《诸病源候论》对与湿病相关的湿疸、湿癣、湿疥、脚气病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备急千金方》中继《源候论》后更为具体地描述了风毒脚气的病因病机,并且强调预防和早治的思想。《类证活人书》发前人所未发,创见性地提出了湿温之名,并自创白虎加苍术,为后世袭用。金元四大家中刘完素提出了湿自热生的观点。张从正认为以汗、吐、下三法治湿,其效显著。李东垣从脾胃内伤的角度论述、提出了“升阳除湿”的治疗方案。朱丹溪认为湿病以“湿热相火为病甚多”,并在治疗上分上、中、下三焦论治。明·张景岳全面总结了前人对湿病的论述。清代叶天士辨治湿病,主张三焦分化,重视肺、脾、肾三脏之气的正常运转。薛生白提出湿邪致病可单独为患,亦可兼挟为害。吴瑭认为偏于暑之热者为暑湿,偏于暑之湿者为湿温,且提出了治湿三禁:禁下、禁汗、禁润。王孟英提倡用药物来净化饮水和空气消毒来预防湿病。 本文侧重从方证层次探讨其辨证用药,以及对后世历代医家的影响。...

(0)

相关推荐

  •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17)

    <金匮要略>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 ――湿病 三.误下证 (二)湿病误下坏证 [代表原文] 濕家下之,額上汗出,微喘,小便利一云不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17) [白话语释] 提要:指 ...

  • 《金匮要略》演绎(上)

    目录 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胸痹心 ...

  • 运用仲景理论指导痹证治疗

    □ 刘孟渊 广州市中医医院 早在<素问>就有<痹论>专篇系统地论述痹证的概念.病因.病机.病位.分类.症状.预后等,并提出针刺和药熨疗法,但未论及方药治疗.汉代张仲景在< ...

  •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 ...

  •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

    一.概述  (一)痉病  主症:项背强急,口噤不开,甚则脚弓反张等.  病因:津液不足,外感风寒. 病位:病在筋脉. (二)湿病  主症:骨节疼痛.发热.身重. 病因:感受外湿(挟风寒). 病位:肌肉 ...

  • 2021年水运不及,太阴司天,民病寒湿证治

    2021-03-162021年水运不及,太阴司天,民病寒湿证治(2021-03-15 17:58:37) 转载▼标签: 五运六气太阴司天寒湿湿热冯建伟辛丑岁水不及 ,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其在人 ...

  • 【伍炳彩:治“湿病”】

    伍炳彩认为在临床准确诊断湿病,除了要熟练掌握湿病致病的一般特点外,还要重点辨小便浑浊.辨汗.辨身热足寒.辨口黏.辨面色.辨舌苔厚薄.辨脉濡. 伍炳彩认为湿病发热,除具有身热不扬.午后热甚.汗出热不退等 ...

  • 宋兴教授辨治湿病学术思想的总结

    宋兴教授辨治湿病学术思想的总结 杨石 宋兴 医溪絮语 2020-05-08 宋兴,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对湿病诊治学验俱丰,师古而有创新,启迪后学,对目前中医辨治湿病误区多有针砭,切合川蜀地 ...

  • 宋兴教授辨治湿病遣方用药特点的总结

    4月2日 宋兴,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对湿病诊治学验俱丰,师古而不拘泥,撷取各家辨治处方精华以组新方,制方之旨多有创新,对药物运用有独特见解,给人启示,对湿病辨治误区多有针砭,切合川蜀地区湿 ...

  • 治湿病之方,加防、芷增效

    治湿病之方,加防.芷增效 随王绵之老师门诊:"凡治湿病无论选用何方,必加防风.白芷可以增效."时逢1987年于湖南张家界义诊,后以临证验之体会先生授我锦囊. 诠释:防风辛.甘.性温 ...

  • 【王新佩:《金匮要略》治湿6法】

    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 湿家病身疼发热 ...

  • 《金匮要略》湿病“病脉证并治”阐释及“湿流关节”的实证研究

    目的深入探讨<金匮要略>湿病脉证并治规律,开展"湿流关节"的实证研究(客观证据.生物学机制).方法1采用文献学的研究方法,收集史料,梳理先秦至西汉非医文献及医学史料中对 ...

  • 阎洪臣教授从湿论治脑病常见病用药规律的研究

    目的:通过整理阎洪臣教授从湿论治脑病常见病(眩晕.不寐.头痛)的门诊病历及医案,总结阎洪臣教授从湿论治眩晕.不寐.头痛的用药规律. 方法:通过跟随阎洪臣教授出门诊,收集从2011年1月-2013年2月 ...

  • 《金匮要略》肺系病证证治规律研究

    研究目的: <金匮要略>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该书首创了中医杂病脏腑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书中从肺论治病证的 ...

  •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三一)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之湿病

    第二节湿病 一.湿痹 [原文]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临床表现出来的症状是关节疼痛,心烦,脉沉细,这个就是湿痹. 如果你见到关节疼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