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奈良正仓院展正式官宣!解读失传千年的唐代香具

前言

与正仓院的七次约会

“京城的银杏黄了,京都的枫叶红了,便是与正仓院约会的花信。”扬之水老师如是说。
在这暑气已歇,秋意渐起的当口,奈良国立博物馆公布了今年第73回正仓院展的时间和展品名目。只是如今疫情肆虐,毫无消退之势,已经不敢作观展之想,所以简单聊一聊这次展出的重点展品也未尝不可。
从1946年开始,正仓院每年都会借着秋曝的机会选出六十件左右的藏品公开展出,普通观众也能一睹昔日的皇室收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要知道,在明治以前的千余年,正仓院只进行过12次清点曝晾。再加上后来日本人每年那套仪式感的开仓操作,对当时的外界来说,正仓院还真是一个神秘的存在。

奈良正仓院

从公布的展件清单来看,今年展出文物一共55件。大多数都是以前展出过的,首次露面的藏品有八件。
每年正仓院展总有一个C位展品,会被选做海报或者图录的封面。从今年的展览海报来看,这次重点展示的很可能就是下面这件漆金薄绘盘。
据官网上的介绍,这是一件莲花造型的焚香台。但是它怎样焚香,焚的什么香,这些细节仍大有说头。
首先,来说一下它的结构。这个焚香台有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承盘,一个是三层彩绘莲花座。
问题的答案就藏在器物本身,漆金薄绘盘的底部留有“香印坐”的墨书题铭。
所谓“香印”,是指把香粉倒在模具中制作的有特定造型的香,最初多是供佛之用,唐代时香印已流行,唐诗多有提及。
这种香今天还有,就是大家常说的“篆香”。
用模具做好的篆香放在香炉中点燃,烟火在炉中回环往复,别有一番趣味。香粉燃尽,还留下带花纹的灰烬。
唐人元稹《和友封题开善寺十韵》诗有“灯笼青焰短,香印白灰销”的句子。
元末明初人瞿佑也写到“萤穿古篆盘红燄,凤绕回文吐碧烟”。
这些都是对香篆燃烧时的生动描写。
回到正仓院的漆金薄绘盘,我们现在就明了其使用方法。就是将香粉倒在模具中,迅速扣在漆金薄绘盘(香印坐)中,然后将其点燃供佛。调配得法的香粉,燃烧均匀,甚至有计时的功用。
在传世的绘画作品中,我们还能找到类似的实例。如传为北宋人武宗元所画的《朝元仙仗图》中,守净玉女手中所持的香炉正式莲花座上一承盘,其上还有制作精致的炉盖覆于其上。
永乐宫无极之殿后檐墙西半部的壁画中,同样出现类似造型的器具。
更早的例子在敦煌壁画中。

敦煌壁画中的香炉

图自光森正士《香印坐考》

由此我们推测正仓院这件香印坐是不是原来也带有一件炉盖,只是后来遗失了?
正仓院也能丢东西吗?那当然!各类宣传上,一直在强调正仓院收到的严密保护,比如正仓院严格的敕封和开仓制度,除非有天皇敕令,否则不得开启。而且正仓院在明治以前的一千多年里,只进行过12次清点曝晾。直到由“曝晾”制度演变而来的“正仓院展”,每年依然有一套严格和庄严的规仪。
而实际上,即便如此,正仓院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也存在着严重的盗窃事件。
其中最令人发指的莫过于宽喜二年(1230年)发生的那次盗窃事件,盗贼偷走正仓院八件珍贵的唐镜子,但这些东西一看就是皇室所有,没人敢要,由于找不到销赃人,这些宝贝竟然被尽数砸毁,真是暴殄天物!
砸掉的碎片被追回后,有些被修复起来,比如其中的第九号平螺鈿背圆镜,在明治时期采用了“蚂蝗绊”(打锔钉)的方法修复,对装饰件也进行了补配。

円鏡 平螺鈿背 第9号

明治时代修复

正仓院藏

看背面的螺钿装饰似乎看不出来,但是镜面的累累伤痕让人触目惊心,直径27公分的圆镜上共锔了59枚锔钉。

円鏡 平螺鈿背 第9号

明治时代修复

正仓院藏

即便在拍卖市场上,也流传着正仓院的传说,比如阿联酋阿布扎比卢浮宫收藏着一件唐代的玳瑁螺钿八角箱,曾经亮相2009年苏富比香港春拍,估价4000万港币,当时就引起轰动。

玳瑁螺钿八角箱

阿布扎比卢浮宫藏

图源见水印

不过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件来自正仓院,因为那里有一件几乎一模一样的同款。

玳瑁螺钿八角箱

正仓院藏

所以前面那一件可能就是之前从正仓院盗出流入市场的,由于其敏感身份,开拍之前它就被撤下,通过私人洽购的方式成交,据说最后被沙特王储拿下。
而且正仓院也存在出借文物未还或者以他物顶替的事情,最典型的便是正仓院内原本收藏的二王真迹,在《大小王真迹账》中有明确记载,如今均已不知所踪。当然,丢失的不止这些,还有一些初唐名家比如欧阳询的墨迹……

《大小王真迹账》

正仓院藏

另外,正仓院原本收藏了一把银平文琴,811年出借未还,后来以金银平文琴作为替代品,于814年入藏。

金银平文琴

正仓院藏

据统计,正仓院所藏当年圣武天皇所用的宝物中,今日保存完好的仅有五分之一左右。
另外,国内媒体对正仓院的描述诸如“保留了迄今为止种类最丰富、最全面,且最有价值的唐朝艺术品”,“亲见唐朝最准确、最完整、最丰富的文物,正仓院是唯一的选择”等六个最字,都是言过其实。
正仓院收藏的宝物共有大约9000件,它们有三个来源:唐代传入日本的唐物;经由中国,传入日本的第三国文物;奈良时代及其后日本仿制的唐物或创造之物。虽然宝物基本上都是在9世纪之前入仓的,但是其中正儿八经在大唐本土制作完成的其实不多,多年以来,正仓院一直在对所藏宝物进行周密的分析与调查。
比如,正仓院的绣线鞋,2018年通过显微观察分析,第一号绣线鞋使用了在日本本土不生长的黄麻,因此它是来自中国唐朝的舶来品。

一号绣线鞋

正仓院藏

槃龙背八角镜被认定为唐传原品。经测定,该器以白铜制成,含铜70%、锡24%、铅5%左右,其成分与唐的镜子完全一致,断为由唐代船只带来的舶来品。

槃龙背八角镜

正仓院藏

正仓院金银花盘錾文“宇字号二尺盘一面重一百五两四钱半”,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中国本土制作,直至1958年春 , 在陕西耀县柳林背阴村出土了 1件银碗 , 上面錾有 “宣徽酒坊宇字号” 字样。由此可见 , 正仓院银盘和耀县银碗这两件器物 , 都应该是中国唐代官营手工业作坊 “宣徽院” 生产的产品。

金银花盘

正仓院藏

扬之水老师曾七访正仓院,在采访中她也谈到过自己对正仓院的看法:当然它非常重要,有很多传世珍品乃至孤品,但在并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过分夸大它的作用,就不很妥当了。借用他人的比喻,即正仓院宝物是“古代东方文明的巨幅画卷”,“再现了一千多年前的辉煌”,则不妨认为,唐代文化是一幅长卷,正仓院宝物是长卷中绚丽的一段。其实这里更想说的是,这格外精彩的一部分却是不宜单独来看,而要放在我们所能了解的唐代物质文化背景中,才更能发挥它的叙事功能,更能彰显它的重要意义。日人研究正仓院中的唐代文物,也总是不离器物的故乡,每每会把中国考古发现的材料——乃至最新材料——纳入视野,不仅体现在专业研究中,也体现在介绍性的展览图录中。作为来自故乡的参观者,更应该成为它的相知,如此方不辜负这一传世千年的宝贵遗存。
在此特别推荐扬之水老师的新著《扬之水 与正仓院的七次约会:奈良博物馆观展散记》,全书共分八个篇章,均为扬之水七赴奈良正仓院观展所得,另附录一篇与正仓院文物工艺相关的文章。她以细腻的文笔,记录在展厅观看到的点点滴滴,古琴、古镜、文房用具、香炉、棋盘、金银首饰……以一贯的严谨考证,结合诗词文献、考古材料及图像资料,带着我们品读文物背后的故事、文化,还原历史的原貌,呈现唐人的生活。
扬之水《与正仓院的七次约会》
出版
/
上海书画出版社

艺度惠友价54元 67.7元

现货发售(包邮)
下单后统一按订单顺序发货
* 港澳台地区顺丰、德邦到付,海外请留言详询
* 一旦下单付款,恕不接受退款
随意跑单退款的读者请慎重
接下来看看第73回正仓院展的主要出陈展品。

北倉3 杜家立成

(光明皇后御書) 1巻

前回出陳年=平成5年(1993)/平成21年(2009)(東京国立博物館)

本紙縦26.8~27.2 全長706

北倉23 刻彫尺八

[出陳番号3]

前回出陳年=平成20年(2008)

長43.7 吹口径2.3

北倉30 螺鈿紫檀阮咸

[出陳番号4]

前回出陳年=平成8年(1996)/平成21年(2009)(東京国立博物館)

全長100.4 胴径39.0

北倉42 花鳥背八角鏡

[出陳番号5]

前回出陳年=平成19年(2007)

径33.6 縁厚0.8 重3844.8

中倉76 白瑠璃高坏

[出陳番号10]

前回出陳年=平成15年(2003)

径29.0 高10.7 重1231

南倉134 曝布彩絵半臂

[出陳番号18]

前回出陳年=平成22年(2010)

現存丈60 幅83

中倉45 絵紙

[出陳番号48]

前回出陳年=平成15年(2003)

縦55 横100

新/书/推/荐

限量抢购

扬之水《与正仓院的七次约会》
出版
/
上海书画出版社

艺度惠友价54元 67.7元

现货发售(包邮)
下单后统一按订单顺序发货
* 港澳台地区顺丰、德邦到付,海外请留言详询
* 一旦下单付款,恕不接受退款
随意跑单退款的读者请慎重
宋代花笺特展 
(看不见的装饰 消失近千年的笺纸纹样)
出版
/
台北故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