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读史之大唐(128):军事家不军事家,其实就看这一条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28)
被动挨打从来不是李世民的风格。但在具体打法上,他又有自己的特色。最擅长的,还是我们前面讲的防守反击战。
打之前他沉得住气,知道谁急躁谁吃亏,关键在布局:你出一个兵、我跳一个马,只要抢在对手前头,早晚要出棋。打的时机也很重要,这方面一贯是他强项。其实军事家不军事家,最后就看这一条——你知道什么时候出手,就是军事家;不知道,赶紧祈祷别碰上军事家。
史书记载,太子、秦王两党的斗争到了白热化阶段,底下人反复劝李世民下决心:‘日夜劝世民诛建成、元吉,世民犹豫未决。’
其实这事还用劝吗?
李世民打下洛阳后,带着贴身秘书房玄龄去拜访一个人。此人名叫王远知,是个著名的政治道士。为什么说政治道士呢?因为他虽然是道士,但经常在帝王圈子里混。从陈后主到隋文帝再到隋炀帝,都混得不错,很受皇上们喜爱。
其实这种人朝朝代代都有,比方当今一些‘大师’。会点幻术(现在叫魔术)、懂点心理学,再加上一定的政治敏感性,就可以干这个。写历史的同志们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不过也是一种‘技’,好比裁缝、铁匠,凭手艺吃饭。其中手段高明的,也能‘以技自显于一世。’他们紧接着评价:技本身无所谓好坏,但用法有好坏。好的用法是不迷信、不自夸,不拿它来吓唬人(‘不迂、不泥、不矜、不神’);坏的刚好相反,‘矜以夸众,神以诬人。’神神叨叨,专门忽悠人。听完古人这个分析,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想。
王远知的‘技’显然属于教授级别。李渊起兵,他主动献上神符,再一次站队正确。那天李世民没通报就上门,他开口问:“怎么感觉有贵人登门,难道是秦王吗?”看来王道长的情报工作实在了得,远知这名字真不是白叫的。但真正让他留名历史的,还是后面这句:‘方作太平天子,愿自惜也。’大王多保重啊,将来可是要做太平天子的!
当时李建成是太子,这么说属于十足的反革命言论。但是你想要高回报,就得冒高风险。你还真别说,被王远知赌对了。李世民后来登上皇位,又是封官又是给盖别墅,称其为‘先生’,写信说:‘联昔在藩朝,早获问道。’我那时候还是个藩王,就从先生那儿获知了门道。你说你都藩王了,还想要什么门道?藩王上面,就是太子。不把太子扳倒,这门道从哪里来?所以这个事,是李世民长久以来的既定方针,不存在劝不劝的问题。
那他为什么还犹豫不决?
因为在这场前所未有的战斗中,李世民第一次感受到了恐惧。打薜仁果、宋金刚他没怕;打王世充、窦建德他也没怕;打刘黑闼吃了点亏,但最后害怕逃走的也不是他。然而,面对太子党的步步紧逼,他却不能不怕。
他怕的倒不是李建成、李元吉他们,自己这两兄弟有多大能量,他心里最清楚。他真正怕的,是他们背后那个巨大的身影——皇上。李建成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李渊,才是最大的太子党。
作为帝国最高统治者,李渊掌握了全部的政治、军事、经济资源。而跟这些比起来,更让李世民感到绝望的,是一样他永远无法从老爹身上夺走的东西——名份。父子名份、君臣名份,甚至上天的名份。
帝王在中国人眼里就是活着的神,天命就是古人(包括相当数量的现代人)心目中最高的仲裁者。李世民面对的这场战斗,是一场人与神之间的较量,他能不感到害怕吗?
所谓神明,就是可以做到凡人做不到的事情。太极殿那个位置,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这场战斗,既是一场充满磨难的修炼,又象一次前途莫测的通神之旅。在这个过程中,有点恐惧实在不是什么坏事,起码使人保持清醒、少犯错误。
在李渊打出他的第一张牌——‘拆班子’之前,李世民已经无比清醒地埋下了三张暗牌。